-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民國五臺山游記輯注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20415
- 條形碼:9787100220415 ; 978-7-100-22041-5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民國五臺山游記輯注 本書特色
匯集民國五臺山游記名篇,展現五臺山自然風光和人文歷史五臺氣候高寒,陰歷八月即降雪,至明年四月方消。游山者以陰歷四、五月*宜。六、七月多雨,往往大水阻路,亦不宜。無論何時往游,均需帶棉皮衣服。 到五臺后,各寺皆可住宿。而以顯通寺為*宏敞,飯食亦佳。大約住一日給洋一元,名之曰香敬。若說明房飯錢,僧人即不肯領。此外賞茶役數角。 五臺并非五峰分峙,實四山環抱,取其中央及四方之峰、頂高而平坦者,名之曰臺,大叢林均在臺下,臺頂則荒涼,僅有石屋數間,苦行僧一二人住其中耳。 五臺寺廟,既在臺下,風景亦以臺下為佳,可分日往游。**日游顯通寺、塔院寺、圓照寺、廣宗寺、羅睺寺、菩薩頂等處。第二日可循菩薩頂之東,游洪慶寺、太平興國寺、般若寺、金崗窟、碧山寺、大螺頂等處。第三日可循菩薩頂之西,游鎮海寺、金閣寺、清涼寺等處。至于梵仙山、殊像寺,距顯通寺甚近,半日可往返。臺麓寺、白云寺、千佛寺、金燈寺等處,則于入山時先游,或出山時后游,皆可。 ——張元濟編《五臺山》,商務印書館,1925年五臺山作為佛教圣地,歷來受到國內外游客信眾的青睞,歷代留存下來的游記作品自然也有不少,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為今人了解當時五臺山的實際面貌提供了可靠的資料。進入民國之后,隨著現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國內旅行主體開始由官員士人向普通民眾轉變,造訪五臺山的旅行者數量開始增多,以致留下來的游記數量也大幅增加,其記錄的內容也隨著社會發展變遷極具時代特色。民國時期的五臺山游記,數量眾多,散見于報紙、期刊、圖書之中,除少數游記被整理外,絕大多數游記尚無人進行整理。本書將這些散見的五臺山游記整理出版,既可以擴大五臺山的知名度,又為普通民眾和學者了解五臺山的歷史文化提供了依據。
民國五臺山游記輯注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的五臺山游記來自于民國時期的報紙、期刊、圖書,共計24種。這些散見的五臺山游記,絕大多數來源于民國報紙、期刊,圖書較少,為世人所少見。這些游記內容豐富,特色鮮明,圖文并茂,篇幅不一,且不乏文辭優美之佳作。這些游記的作者來五臺山,身份、目的、路線均有所不同,有政客軍人,也有男女善眾;有國內民眾,也有國外人士;有愛好名勝者,也有虔誠禮佛者;有專程前來者,也有路過游覽者。而且,這些游記所記錄的五臺山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為今人了解民國時期的五臺山面貌提供了*直接的材料,也為學人研究民國五臺山歷史文化提供了可信的文獻史料。
民國五臺山游記輯注 目錄
游五臺山記(1917年)
五臺山游記(1919年)
游五臺山記(1919年)
五臺山禮佛日記(1920年)
五臺山記(1922年)
游恒山五臺日記(1923年)
五臺山游記(1925年)
五臺山游記(1926年)
朝五臺山禮文殊菩薩感應記(1929年)
游五臺山記(1929年)
紀五臺之游(1931年)
本校師范科二年級旅行五臺山紀略(1934年)
五臺山旅行記(1934年)
凌靳五臺游稿序(1934年)
五臺山紀游(1935年)
游五臺山(1935年)
游五臺山雜記(1936年)
五臺記游(1936年)
禮五臺山小記(1936年)
游五臺日記(1936年)
五臺山進香記(1936年)
五臺山印象(1936年)
五臺游記(時間不詳)
后記
民國五臺山游記輯注 作者簡介
賈富強,男,1990年生,山西忻州人,暨南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忻州師范學院五臺山文化研究中心講師,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博士后(在站),主要從事五臺山歷史地理、古舊地圖研究。 劉佼,女,1992年生,山西繁峙人,云南大學文學碩士。現為忻州師范學院五臺山文化研究中心助教,主要從事五臺山歷史文獻研究。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