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普法戰爭:德意志帝國建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9751
- 條形碼:9787513939751 ; 978-7-5139-3975-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普法戰爭:德意志帝國建立 本書特色
昆廷·巴里所寫的《普法戰爭》在刻畫戰斗細節時相當到位,這對于讀者理解戰爭的整體進程非常有益,特別是看似強大的法國陸軍為何會被擊敗,以及德意志聯軍如何一步步取得勝利。 ——《軍事歷史》 普法戰爭深刻影響了歐洲大陸之后數十年的歷史,甚至間接導致兩次世界大戰爆發。而這本書之所以值得被推薦,一部分原因是它告訴了你普法戰爭的來龍去脈,另一部分原因則是你能從中探究為何這場戰爭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 ——《泰晤士報》
普法戰爭:德意志帝國建立 內容簡介
本卷主要講述的是普法戰爭第二階段,即老毛奇率領軍隊與法蘭西國防政府繼續作戰。德軍包圍巴黎后并沒有立即攻城,而是逐步奪取斯特拉斯堡、梅斯等關鍵城市,并在不同地區對抗敵盧瓦爾河集團軍、北方集團軍、東方集團軍,以及分布各地的法蘭西自由射手(由此發生了一系列戰役)。 到戰爭末尾階段,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鏡廳加冕為德意志帝國皇帝,統一的德意志國家宣告建立。隨后不久,德意志一方擊敗法蘭西國防政府,取得戰爭勝利,普法戰爭結束。
普法戰爭:德意志帝國建立 目錄
普法戰爭:德意志帝國建立 節選
阿登·布霍爾茨教授曾在自己《老毛奇及德意志的三場戰爭1864—1871年》的介紹性論文當中表示“老毛奇是一個(在近現代軍事史上)比迄今為止任何人都要杰出得多的人物”。為了佐證這一觀點,他將老毛奇在德意志統一戰爭中所取得成就,同當時(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的時代背景緊密聯系起來,明確地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自**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現代社會的普遍觀念已經被俾斯麥時代之后的歷史進程深刻影響,以至于在研究如下問題時——德意志統一及老毛奇的三場戰爭——也無法脫離后來納粹德國及猶太大屠殺的可怕時代進行獨立思考。 于是,為了正確評價老毛奇的生平及作品,人們有必要從19世紀的時代背景出發,辯證地思考他對于普魯士及德意志,還有他對于戰爭理論及其實踐的影響。這位普魯士總參謀長正如阿登·布霍爾茨教授指出的那樣,是“這樣一種新生代人物的*初一批典型:高度現代化的、自制的、受過充分技術教育的職業化軍官”。而他(的身份及地位)事實上還遠不止這些——憑借自身廣博的才智,再加上普魯士軍事機器很大程度上因他而取得的驚人成就,老毛奇在后續數十年的時間里徹底主宰了歐洲的專業軍事思維。他徹底改變了武裝力量的訓練、管理、備戰的基礎,以及該如何指揮統御這些武裝力量進行戰斗的方式。其擔任普魯士總參謀長期間恰逢歐洲科學技術的大發展,而這些技術進步產生的影響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當他離任時,整個世界軍事格局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老毛奇在現代軍事思想家中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他不僅能設計辯證出一套連貫的軍事哲學,同時還能在*大規模的舞臺上(普奧及普法戰爭)將其付諸實踐。在老毛奇的整個職業生涯里,他始終致力于對戰爭進行嚴格而徹底的研究,這是因為(當時的時代背景決定了)戰爭必須在一個全新的工業化時代進行。他清楚地預見到技術上的進步,已經使許多在先前幾個世紀里都未曾改變過的組織及戰術方面的基本原則變得徹底過時。而他的研究還因為自己對于同時代歐洲其他國家軍隊,在作戰期間(如克里米亞戰爭)應對新戰爭環境的實踐經驗的密切關注而收獲了與時俱進的新情報。 老毛奇在創建一個能夠有效管理現代化軍隊復雜結構的總參謀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一直以來都是軍界各方深入研究的課題。邁克爾·霍沃德教授在他那本關于普法戰爭的權威史學作品當中,對這一問題所進行的總結可以稱得上是比任何人都強: 他的工作主要構成不在于創新,而在于為參謀軍官的選拔及訓練引入一些偉大管理者或學者所應具備的個人奉獻精神及堪稱無情的高(選拔)標準。事實上,老毛奇那深思熟慮的性情、興趣愛好的廣度以及外表上的精致樸素,都仿佛在說明他應該是一位來自藝術或文學領域的人物,而非來自軍營。他受到手下軍官的愛戴和尊敬,而這種尊重的感情是出于一種(后者同老毛奇之間)更類似師徒,而非上下級的關系。從氣質上看,老毛奇是個開明的人道主義者,但通過*為嚴格的自律,他已經讓自己成為世間所有軍事專家當中*為準確且*為嚴格的那一個,同時還以自己的形象(作為標準)訓練出了整個普魯士總參謀部。 老毛奇特別仰仗依賴的正是總參謀部里這群被稱為“半神”的杰出人物。他們所受的全面訓練(的有效性)已經在1864年及1866年的兩場戰爭中得到充分證明。他們同老毛奇之間的密切關系給了這位總參謀長莫大的專業支持,而這種支持可以說是極少數偉大指揮官才能享受到的。但是,盡管老毛奇本人在他的幾乎整個軍事生涯中都在參謀部內部工作,他還是能做到完全熟知地面戰爭的現實情況,并清楚地掌握了軍事成功所依賴的一切編制組織及后勤方面的要素。他甚至始終未曾忘記自己在1839年尼西卜(Nisib)一戰中慘敗的首次實戰經歷。此外,他還像阿登·布霍爾茨所觀察到的那樣,“對于戰場態勢有著近乎用指尖觸碰的敏銳感覺,這便是他的第六感”。 由老毛奇一手完善的軍事架構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期間經歷了*為嚴峻的考驗。整場戰爭期間,老毛奇對構成普魯士軍隊的部隊及個人執行其所肩負任務的能力表現出了完全放心的信賴態度,哪怕他們的對手是外界眼中一直以來的歐陸**大軍事力量。 對處在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中(進行軍事指揮活動)的偉大指揮官進行盲目比較——這*終只會是徒勞之舉。不過,老毛奇在德意志統一進程當中的勝績之巨顯然不言而喻,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看,他都完全有資格被視為軍事史上真正偉大的指揮官之一。其中一部分要歸功于他在普法戰爭期間的執行決策,但這只不過是足以說明他成功運用了自己一手發展出來的戰爭原則;另一部分應歸功于老毛奇所遭遇的對手,但*為重要的是他的手下所取得的成就——他們在這位總參謀長的指揮下,接連參與經歷了一系列戲劇性戰役并為之有所犧牲,*終在短短幾周時間內徹底擊敗法蘭西第二帝國,接著在另一場性質截然不同的戰爭中完全摧毀了國防政府的軍隊。
普法戰爭:德意志帝國建立 作者簡介
作者:昆廷·巴里,生活于蘇塞克斯郡。他在自己漫長的職業生涯中始終保持著對于軍事及海軍史的濃厚興趣,對于1848—1871年間的歷史(尤其是三場德意志統一戰爭史)有著相當程度的研究,迄今已出版十余部著作。 譯者:王駿愷,上海人,軍事史愛好者,主攻方向為15—19世紀世界史,已出版譯作《俾斯麥戰爭中的普魯士軍隊:1860—1867》《普法戰爭: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 汪楓,安徽人,歷史學碩士,曾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中國周邊國家對華關系檔案收集及歷史研究”,著有《北歐雄獅:古斯塔夫二世傳》《南美大陸的戰火:三國同盟戰爭》等,譯有《決勝波羅的海:瑞典帝國百年戰史:1611—1721》。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巴金-再思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