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如是之屋:中國鄉村自建房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58788
- 條形碼:9787559858788 ; 978-7-5598-587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是之屋:中國鄉村自建房故事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本書賣點 ☆ 張永和作序推薦 北京大學建筑學研究中心教授、麻省理工學院建筑系前系主任、國際著名建筑師和建筑教育家、普利茲克建筑獎評委張永和先生作序推薦! ☆ 4類鄉村住宅,100多幅圖片全方位呈現 本書展示了4類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鄉村自建房——西北窯洞、南方木屋、福建土樓、云南香格里拉玻璃-鋼結構住宅。書中有真實的照片、專業的建筑黑白軸測圖、實地采訪和文字記錄,全方位講述中國鄉村自建房背后的故事。 ☆ 扎根中國鄉村十多年的港大建筑系教授 本書作者系香港大學建筑系教授、非營利研究和設計合作事務所“城村架構”創辦者之一林君翰。作者深耕中國鄉村建筑改造十余年,希望用自身的力量,為中國鄉村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間。 ☆ 屢獲殊榮的建筑師 林君翰與他扎根中國鄉村的建筑實驗室“城村架構”,一直致力中國鄉村的橋梁、學校、醫院和整個村落的災后重建,完成近20個項目,包括湖南保靖昂洞基層慈善衛生院、四川巴中金臺村重建項目、云南雙河村公共圖書館與社區中心等。林君翰曾獲芝加哥建筑雙年展、《Dazeen》雜志*具社會責任感設計、世界*佳設計TOP10等多項國際大獎。 ☆ “向鄉村學習”的倡議書和思考錄 本書真實記錄了中國鄉村居民的日常生活與建筑的關系,以及中國鄉村住宅改造中實用且充滿智慧的設計決策,這既是對建筑師的再教育,也為我們思考現代鄉村生活模式和轉型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編輯推薦 中國過去40多年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引發了一波鄉村建設熱潮,一些新的建筑材料和工藝方法出現,使得中國鄉村建筑顯現新的特點。在中國不斷的城市化進程中,很多人都在談論中國的城市,而兩位作者看向的則是中國的鄉村,他們不僅真實呈現了現代中國鄉村建筑,更提倡“向鄉村學習”。 作者并不認為這些“非正統”的自建房違背了中國傳統建筑的規則,反而揭示出它們蘊含的建筑邏輯和建筑智慧,它們在適應時代和環境變化時所展現的合理性與優勢;作者也并不糾結于一定要展現建筑的美,而是回歸其實用性本質,對建筑師“是否過度設計”做出了思考。 本書通過實地考察、照片和圖紙講述房子的故事,通過討論與采訪了解建筑里的居住人和鄉村建筑設計邏輯的故事,“房子”與“人”二者結合,傳達出當下中國鄉村建筑的設計智慧及其在傳統中孕育的新變。 在鄉村轉型和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本書從鄉村建筑的角度考察和記錄,為農村轉型的社會學實證研究結果提供了支持;而對傳統建筑形式的如實呈現,細致記錄時代發展和新生活的需求催生的變化,則是對中國農村轉型的宏觀敘事的一種視角啟發和細節補充。這正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如是之屋:中國鄉村自建房故事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以深入的田野調查為基礎、以中國民間建筑為研究對象的建筑考察實錄。作者將四類中國鄉村自建房——西北窯洞、南方木屋、福建土樓、云南香格里拉玻璃-鋼結構住宅,用真實的照片做出呈現、展示,結合黑白軸測圖進行建筑學分析、解構,并附以采訪文字講述這些房屋建設背后的故事。本書以現代鄉村的自建房為切入點,以圖紙、照片、采訪和專業討論四種方式介紹了當下中國鄉村比較有地方特色和一定典型性的房屋,旨在挖掘中國鄉村自建房蘊含的建筑邏輯與建筑智慧,同時從建筑這一視角看現代中國鄉村的發展。
如是之屋:中國鄉村自建房故事 目錄
1. 建筑師的再教育 張永和
2. 重訪當代沒有建筑師的建筑 林君翰
I. 窯洞
II. 木屋
III. 集合型住宅
IV. 季節性住宅
3. 故事,如是,如述 索尼·德瓦巴克圖尼
4. 致謝
如是之屋:中國鄉村自建房故事 節選
建筑師的再教育 張永和 20世 紀 初 的 歐 洲 藝 術 家, 特 別 是 法 國 的 馬 塞 爾· 杜 尚(Marcel Duchamp)發現了“現成品”或“拾得物”的世界,令人大開眼界。這些東西實屬尋常,容易被常規藝術忽視,如瓶架、自行車和小便池等。 當然,平凡世界一直存在,我們便置身其中。但有時,藝術與建筑的熏陶令我們難見平凡。包括某些建筑師在內的一些人意識到了平凡所在,且于平凡中見不凡。建筑師伯納德·魯道夫斯基(Bernard Rudofsky)便是其中之一。1964年,他在《沒有建筑師的建筑》(Architecture Without Architects)一書中表達了自己的觀察。 于是我心生一問:除建筑師外,能否有人像魯道夫斯基構建其主題那樣寫一本書來講述“非正統建筑”?我覺得不可能,因為只有訓練有素的雙眼才能發現尋常房屋中的建筑意匠,其品質、創意與巧思。 《如是之屋》一書凝聚了林君翰和索尼·德瓦巴克圖尼工作的點滴。兩位在香港工作的建筑師完成了對中國鄉村民居的建筑解讀。每棟建筑的黑白軸測分析圖以學術的語言詮釋了非常規建筑,既沒有干預自建者原本的想法,也沒有投射設計的自我意識。房屋的命名構成分析的另一層次,賦予似乎自發形成的建筑以清晰的概念。諸如此類的實地研究構成對建筑思維的高強度檢驗,也可作為對建筑師的再教育。在本書中,林君翰和索尼把建筑師帶回了鄉村并提出了幾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我們難道沒有過度設計嗎?或者說,是為了設計而設計?我們是否囿于特定的語言、品味或思維方式?我們如何解放自己?如果作為建筑師,便不得不設計,那么是否存在不設計的設計?
如是之屋:中國鄉村自建房故事 作者簡介
林君翰,香港大學建筑系教授,創立了非營利研究和設計合作事務所“城村架構”,致力中國鄉村的建筑設計工作,完成的多個獲獎項目包括:湖南保靖昂洞基層慈善衛生院、四川巴中金臺村重建項目、云南雙河村公共圖書館與社區中心等。 索尼·德瓦巴克圖尼,香港大學建筑系助理教授,研究集中在建筑解決文化、社會、政治和經濟問題的能力。 王晶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翻譯碩士,譯著包括《二戰全紀實:叛逆的帝國》《陽光終將閃耀:溫哥華冬奧會主席約翰·福隆自述》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