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先秦社會形態研究(增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34493
- 條形碼:9787576034493 ; 978-7-5760-344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先秦社會形態研究(增訂本) 本書特色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為指導,將宏觀的社會形態和微觀的歷史考察緊密結合,對先秦時代的社會形態、社會性質和社會權利三個重要方面進行專門論述,深入研究了夏商周時代的社會形態,包括社會制度研究、社會結構研究、社會觀念的變遷等,解決了許多先秦史的疑難問題。對于進一步認識和研究整個中國上古史,建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形態理論,具有一定的價值意義。
先秦社會形態研究(增訂本) 內容簡介
《先秦社會形態研究》以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為指導,將宏觀的社會形態和微觀的歷史考察緊密結合,對先秦時代的社會制度、社會性質和社會權力三個重要方面進行專門論述,深入研究了夏商周時代的社會形態。全書共六章,分別為先秦時代社會形態的理論研究、先秦時代社會性質綜論、先秦時代社會權力結構特色、夏商時期社會結構與社會制度的若干問題、西周時期的社會結構與社會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形態及其變遷,解決了許多先秦史的疑難問題。對于進一步認識和研究整個中國上古史,建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形態理論,具有一定的價值意義。
先秦社會形態研究(增訂本) 目錄
李學勤先生序
原版自序
緒論:探討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形態理論
**章 先秦時代社會形態的理論研究
一 亞細亞生產方式及其與氏族封建制的關系
二 關于封建
三 中國古史的氏族時代——應用“長時段”理論的一個考察
四 商周史研究中的幾個理論問題
五 原始時代的社會觀念與“圖騰”
六 中國早期國家的若干理論問題
第二章 先秦時代社會性質綜論
一 夏商時期的社會性質
二 禹的時代社會觀念的轉變
三 我國文明時代初期的社會發展道路及夏代的社會性質
四 商代的社會性質
五 關于宗法制
六 戰國時期宗法制的發展及衍變
第三章 先秦時代社會權力結構特色
一 殷代神權
二 周代卿權
三 戰國相權
四 先秦時代爵制的起源及其初步發展
五 先秦社會*高權力的變遷及其影響因素
第四章 夏商時期社會結構與社會制度的若干問題
一 夏代社會結構
二 盤庚遷殷
三 從方國聯盟的發展看殷都屢遷原因
四 殷墟卜辭中的“示”和“宗”及其與宗法制的關系
五 殷墟卜辭中的商王名號與商代王權
六 殷商制度的若干問題以及甲骨文封、餼、衰等字的釋義
七 甲骨文“堂”字釋義以及商代祭祀制度的若干問題
第五章 西周時期的社會結構與社會觀念
一 從甲骨卜辭看姬周族的國號
二 西周分封制
三 周代社會結構與“鄉遂制度說”
四 關于“共和行政”
五 “共和行政”與西周后期社會觀念的變遷
六 周代的“輿”和“輿人”
七 周代國人與庶民社會身份的變化
第六章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形態及其變遷
一 春秋時期土地賦稅制度的變化
二 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生產的發展
三 春秋戰國時期的奴隸制
四 關于“初稅畝”
五 春秋戰國時期的“質子”與“委質為臣”
六 春秋時期禮的發展與社會觀念的變遷
七 戰國授田制
八 戰國時期的土地私有化及其社會影響
原版后記
再版后記
先秦社會形態研究(增訂本) 作者簡介
晁福林,中國著名先秦史專家,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商周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歷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先秦史的教學與研究,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先秦史以及先秦思想文化、民俗,已出版專著十余部,代表作品有《夏商西周的社會變遷》《先秦社會思想研究》《中國民俗史》(先秦卷)。
- >
我與地壇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