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大唐的365夜 本書特色
大唐的幻夜藏著無數的秘密,打開大唐守夜人的塵封記憶
盤龍心水鏡,幻化神異鏡龍
一壇昆侖觴,揮作奇詭壁畫 知名作家、編劇魏風華全新創作
熱播劇《唐朝詭事錄》故事原型
流傳千年的大唐傳奇故事,隱于幽暗的大唐一角
大唐的365夜 內容簡介
本書是知名歷史作家、編劇魏風華對唐代經典志怪筆記小說的再度講述與演繹,是一部古意今編的傳奇故事集。唐代志怪筆記數量極豐,質量極高,以曲折的故事情節和瑰麗的奇幻想象而稱名于世。本書整理、再現了流行于大唐的傳奇軼事、宮廷逸史、坊間秘事、星夜異象、盜墓奇聞、仙劍神俠、道術怪談、佛法靈錄等,以別樣的目光和獨特的視角,燭照了大唐光明富麗背后的神秘角落。作家魏風華極具辨識度和靈動的筆法,使得本書既生動可讀、趣味盎然,又充滿歷史神秘感。
大唐的365夜 目錄
唐人好收藏 001
地獄變 018
夜宴 034
撒馬爾罕的金桃 044
暗算 049
遠征 061
天寶往事 072
櫻桃夢 080
唐幻術師 089
在唐朝鑒寶 100
盜墓驚魂 114
呼延冀的決斷 124
妖精的故事 128
可怖的怪物 151
秘境尋仙158
唐朝有鬼184
異人傳234
俠盜傳243
奇女子傳252
魚文匕首犯車茵263
血色石榴樹269
綠野中的白樂天282
無垠世界290
隱身術295
屏風與壁畫300
雷神、雨師與河神307
詭事屏315
大唐的365夜 節選
唐人好收藏 唐太宗李世民喜好王羲之的書法,也收藏了很多。唐人筆記《譚賓錄》披露,玄宗開元十六年(728)五月,大內展出了皇家收藏的王羲之等人的書法真跡,它們都是貞觀年間(627—649)皇帝令魏征、虞世南、褚遂良等精通書法的大臣鑒定過的。其中,王羲之的真跡一百五十卷。另按李綽《尚書故實》載:“太宗酷好書法,有大王真跡三千六百紙,率以一丈二尺為一軸,寶惜者獨《蘭亭》為*……” 換句話說,太宗開啟了唐人尚古好奇、喜藏古董的風尚。 進入中唐后,這種風尚愈演愈烈,連權宦也未能免俗。以李輔國為例,“輔國家藏珍玩,皆非人世所識”(蘇鶚《杜陽雜編》)。其中有一株異草,色碧綠,莖竹葉杉,貌似干枯,卻不凋零。盛夏時,放在廳堂門戶間,涼風自至。又有鳳首木,別名常春木,高一尺,被雕成鸞鳳狀,嚴冬時置于室內,氣溫猶如暖春。據說,這兩件寶物都是玄宗在位時薛王的秘藏,后被李輔國搜羅到自己家。此外,裴度、韓愈、張惟素、蕭祐、李方古、段文昌等人,也都以收藏聞名。后來,更有宰相李德裕這樣的超級收藏家。 李德裕,史載他“每好搜掇殊異,朝野歸附者,多求寶玩獻之”。李德裕在長安的府邸位于安邑坊東南角。宅子雖然不甚宏大,但景致極為奇巧,庭院內“怪石古松,儼若圖畫”。一年盛夏,同僚在他家聚會,當時天氣悶熱,李德裕說不妨事,便把大家帶到一個屋子,屋中四壁均是前人留下的名貴字畫。諸位入座后,頓感清涼無比,問其故,才知屋內還有一件稀世寶物白龍皮,為新羅人所獻,將其浸入水中,四周則清涼如秋。像這樣的寶物,在李德裕那里只是九牛一毛。 德裕在洛陽城外三十里建有唐朝*著名的別墅平泉莊,里面不僅有歷代稀貴的古董文物,更有天下怪石奇木,以至于整個莊園別成世界,“……去洛城三十里,卉木臺榭,若造仙府。有虛檻,前引泉水,縈回穿鑿,像巴峽、洞庭、十二峰、九派迄于海門江山景物之狀。竹間行徑有平石,以手摩之,皆隱隱見云霞、龍鳳、草樹之形。有巨魚脅骨一條,長二丈五尺,其上刻云:‘會昌六年海州送到。’……” 跟李德裕同時的李章武(官至成都少尹),也是當時很著名的收藏家。他的鎮宅之寶,是三國時諸葛亮使用過的佩劍。此外,他還藏有人臘,也就是干尸。當然不是一般人的,否則也沒什么意義,而是一種小人的干尸,通長只有三寸多,但眉眼明晰。據說,是僬僥國人。僬僥國是傳說中的小人國,《山海經·海外南經》中有記載。 上面提到諸葛亮使用過的寶劍。而關注名器寶物中的劍與鏡,確實是唐人的一個特點。鑄劍需要名料。相傳昆吾山中多產奇礦,比如火焰金。而且,山下有巨大的丹石礦,以其為原料,可以煉出純度極高的青銅。相傳戰國時期,越王勾踐曾派人潛入昆吾山,拜祭神靈后,開始大規模采礦鑄劍,使越國兵器迅速領先于其他各國。在當時,越國鑄有頂級的八口劍。**口掩日,劍指太陽,日光立暗;第二口斷水,用劍劃水,波濤馬上分開;第三口轉魄,用這口劍指月亮,月亮上的玉兔、金蟾隨之而轉動;第四口懸翦,如有鳥蟲撞到劍身上,須臾會被斬成兩截兒;第五口驚鯢,這口劍威力巨大,如果用其攪動海水,鯨鯢海怪都會驚恐四竄;第六口滅魂,佩戴著它走夜路,鬼魅不得近身;第七口卻邪,意思很明白了,持有這把劍,可驅邪物;第八口真剛,削鐵如泥。 其中,真剛劍一直流傳到唐朝,為玄宗時的大將哥舒翰佩戴。后安史亂起,哥舒翰于潼關御敵被擒,此劍則轉到安祿山手中。僖宗廣明年間(880—881),此劍又被黃巢得到,后黃巢在王滿渡與沙陀騎兵決戰敗北。這口奇劍就此失蹤。 對于名劍,我們還知道漢高祖劉邦使用過的那把斬蛇起義的寶劍,在唐朝時據說又在市面上出現了。按記載,這把斬蛇劍的劍鞘上鑲有七彩珠、九華玉與五色琉璃。它不需要經常磨礪,十二年磨一次就好。而且劍刃上總布著一層霜雪。東漢建立后,該劍從長安被轉運到洛陽宮中。進入大唐后,在安史之亂后的德宗貞元年間(785—805),有一個叫廣運的僧人出現在東都洛陽,自稱持有“高祖斬蛇劍”,后來被證明是個騙子。其實,早在晉惠帝元康三年(293),洛陽皇宮起火,這把被漢高祖劉邦用來斬蛇起義的寶劍和一雙孔子穿過的鞋,就一起消失了。 唐人既稀罕古劍,又珍重古鏡,劍與鏡成為收藏的器物,這跟唐朝道教盛行有隱秘的關系。道教中,鏡與劍是兩個象征物,按照道教的觀點,學道之人必須隨身攜帶劍和鏡。晚唐懿宗咸通時代(860—874),駙馬韋保衡得到兩面奇異的鏡子。其中一面來自漢朝,據說是很有來歷的,漢宣帝登基前曾擁有過它。 韋保衡娶了懿宗*疼愛的女兒同昌公主,家中珍稀寶物堆積如山。但韋保衡獨愛這面鏡子,很少給外人看。按照他的描述,該鏡有八銖錢那么大,可以照到自己三年后的面孔和境遇。如果想照到六年后的樣子,則只能再等三年。另一面鏡子,曾被隋朝仆射蘇威收藏過。此鏡樣子怪異,制作精妙。日全食或月全食時,鏡中昏暗無所見;半食時,鏡中則昏暗一半。后來,韋保衡覺得這面鏡子太怪了,就叫人拿到長安西市出售了。買主是一名波斯客商,但后來他回國行進到中亞撒馬爾罕時,被強盜截殺。
唐時*大的鏡子,足有一丈見方,是唐中宗李顯收藏的。鏡上鑄有桂樹,并鑲嵌有金花銀葉。中宗騎馬過鏡,人馬都可以照進鏡子里,因為它實在是太大了。 多年后,玄宗也得到一面奇異的鏡子。
那是天寶三載(744)五月十五日,揚州官員進獻了一面盤龍水心鏡。鏡子不是很大,長寬各九寸,但鏡面非常晶瑩。*奇異的是背后雕刻著的龍逼真異常。玄宗詢問鏡子的情況,進獻官員揚州參軍李守泰做了這樣的陳述:造鏡時,來了一位自稱龍護的老人。他一身素衣,須發皆白,眉長垂肩,身邊有一小童跟隨,著黑衣,叫玄冥。是五月初,龍護和玄冥來到鑄鏡現場。交談中,容貌古異的龍護告訴鑄鏡匠呂暉,自己對鑄鏡頗有研究,掌握在鏡子上盤鑄真龍的方法,并愿意當場制造一條。真龍?可以想象,呂暉和他的伙伴們都震驚了。接著,龍護帶著玄冥進入置有鏡爐的庭院,并叫人把大門鎖好,任何外人不得入內。三天三夜后,大門兀自洞開。呂暉等人慌忙入院,但不見龍護和玄冥的蹤影。*后在鏡爐前發現一張紙,上面用小篆寫下這樣的內容:“鏡龍長三尺四寸五分,只因當下皇帝賢明,我才獻龍降福。它避邪鑒物,無與倫比……” 龍護在紙上告訴呂暉,要把鑄鏡場地轉移到水面上。于是,呂暉帶著人,將鏡爐轉移到船上,于長江上繼續鑄造這面鏡子。突然,江水高漲三十多尺,似有龍吟在其中。鏡子終于鑄好,背后的龍,似雕非雕,似刻非刻,完全就是一條以奇異形態與鏡子結合的真龍!據說,這面鏡子后來被藏于宮中。 天寶七載(747),關中大旱,三月到六月,沒下一滴雨。玄宗到龍堂祈雨,也沒什么作用,于是問身邊的著名道士葉法善:“為什么呢?”葉法善:“因為龍堂上畫的龍,實在是不像。”
玄宗似乎想起什么,叫人取來了那面鏡子:“這鏡子上的龍呢?”葉法善看后大驚:“這是盤龍水心鏡!背面的這一條,可謂真龍啊!” 就這樣,玄宗叫人把水心鏡供于堂前,再次祈禱。頃刻間,有兩道白氣冒起于屋梁下。與此同時,鏡龍的鼻子也噴出兩道白氣。一時間,云氣升騰,大雨傾盆,七天乃停。后來,玄宗特請著名畫師吳道子親自臨摹鏡龍圖。 關于鏡子的故事,還有一些:元和末,海陵人夏侯乙庭院前驟生百合花,大常花數倍,眾人異之,在花下挖掘,得匣子十三層,每層裝有一面銅鏡,第七層的鏡子甚為奇異:“光不蝕,照日光環一丈。”
又有人名荀諷,素喜道家之術,樊晃敬重其人,曾贈送給他繡帛。樊晃是中唐初期詩人,在唐代宗時任潤州刺史,是**個編輯杜甫詩集的人。又說荀諷,他家中有面年代久遠的鐵鏡,直徑五寸多,據說是從得道者那里弄來的。這面鏡子的神奇之處在于:幾個人一起照鏡子,“各自見其影,不見別人影”。若不談收藏,只道鏡子本身,會發現,這種在性質上可復制照鏡子之人的器具其實是很奇怪的。 ……
大唐的365夜 作者簡介
魏風華,作家、編劇。天津人,居北京。著有暢銷書《魏晉風華》《唐朝詭事錄》《抗日戰爭的細節》等;劇集代表作《唐朝詭事錄》三部曲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