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成都是一個古城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29827
- 條形碼:9787220129827 ; 978-7-220-12982-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成都是一個古城 本書特色
★中國的左拉。 ——郭沫若 ★只有他才是成都的歷史家,過去的成都都活在他的筆下。 ——巴金 ★李氏的風格沉實,規模宏大,長于結構,而個別人物與景物的描寫又極細致生動,有直迫福樓拜、托爾斯泰的氣魄。 ——司馬長風
成都是一個古城 內容簡介
《成都是一個古城》收入了李劼人散文的、對成都文化的介紹文章等。全書依內容的異同歸類排列,同類中以發表時間先后為序。其中收入書中的《成都是一個古城》和《舊帳》,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沒有公開發表過的。李劫人的散文,內容豐富,涉及民國時期生活、文化、內戰紀實,成都民俗文化等多方面,語言幽默風趣,又充滿深刻思想的閃光,實為文學高品質的散文作品。 《成都是一個古城》將李劼人關于成都文明發展的文字全面地集結成集,意義重大,具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和史料價值。
成都是一個古城 目錄
追念劉士志先生
唉!講演
可惡的話
嘉游雜憶
《亂談》三則
熱鬧中的記言
危城追憶
“法”之雞零譚
說說嘉樂紙廠的來蹤
從吃茶漫談重慶的忙
漫談中國人之衣食住行
二千余年成都大城史的衍變
成都的一條街
話說成都城墻
李劫人年譜
成都是一個古城 節選
《成都是一個古城》: 尚在秦朝時代,蜀國改為蜀郡。曾有一郡守李冰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治水專家。他在四川的功績人人皆知。治理灌縣的都江堰,成都城外的兩條河也是他疏治的。于是,四川西部平原的積水才有固定的排泄河床,并成功建了溝渠網。成都城外兩條河因地形關系都是由西北并流向東南,到今九眼橋地方才合而為一。從這時起,交通更為方便。秦朝時代*為考究的能走四匹馬并排拉車的“馳道”,已縱橫于川西地方。從而手工業也發達起來了。成都城南便有了兩處手工業集中的小土城,一為專門造車的車官城;一為專門用川西特產蠶絲制錦的錦官城。經過若干年這兩座城都消滅了,但因制錦為成都特殊的手工業,故成都又稱錦官城,簡稱錦城,并把城外兩條河之一稱為濯錦江,簡稱錦江。其余一條呼為流江,又呼沱江! 〉轿鳚h武帝時代(公元前一四一年至公元八七年)為了溝通西南少數民族(即今茂縣專區、西康、云南、貴州省的大部分),以成都為重點,遂在公元前一一五年擴大成都大城、少城。經以前少少幾道城門開辟為十八門,而使四川許多地方都筑了城,并以成都為模范,造了許多防御工事,如樓櫓雉堞之類! ∥鳚h之末,中國大亂。公孫述據蜀稱王(公元二四年)。到公元三六年為東漢大將吳漢所滅。這是成都建城后**次城下之戰,也是**度作為帝王之都。成都第二次作為帝王之都是在魏、蜀、吳三國鼎立時代。從蜀漢先主劉備于公元二一一年攻入成都算起,到公元二六三年后主劉禪出降于魏國大將鐘會之時止,成都作為蜀漢都城四十八年! ≈钡浆F在尚確可指為蜀漢遺跡的只有公元二二一年劉備筑壇即皇帝位于五擔山之南的那座差不多已將坍平的、由開明時代遺留下來號稱五擔山的土丘和可能作過蜀漢丞相府第中的一口水井,即今東城錦江街的諸葛井,以及曾經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桑園,并且是劉備的陵墓所在,即今城南外面的武侯祠和昭陵(一般稱為皇墳)。 蜀漢時的成都,仍然是大城少城兩座城,仍然是大城住官吏,少城住平民商賈。蜀漢的宮殿也在大城。當時蜀漢全國人口不上二百萬,成都是國都,據估計兩座城的人口絕不會超過十萬。這是張儀筑城之后五百七十年中人口*盛的一個時期。 成都第三次作為帝王之都,是在公元三〇四年到三四七年,當中國西晉到東晉的時候,也是四川和成都在歷史上*為衰敗的一段時間。那時正是少數民族散處中國,紛起割據,由隴西侵入到四川來的巴氐人李氏。侵入原因是由于饑荒,侵入人數不過三萬。李氏奪得政權自立為蜀主,當地人民不能相安,四川土著曾經一次舉族流亡到湖南湖北等地去的便達四十萬家。因此,川西平原和成都人口在這四十三年當中減少得很厲害。所以在公元三四七年東晉朝大將恒溫溯江伐漢時,如入無人之境。并且在滅李氏之后,便因成都人口太少,用不著分住兩城,僅保留了一座大城,而將少城拆為平地。這是成都筑城以來**次大變更。經過二百三十五年的南北朝,雖然變亂頻頻,但四川卻因是邊疆地方,尤其是成都偏在西陲,沒有遭到許多大兵災,人口反而漸漸增多了。因此,隋統一中國之后,在公元五八二年,隋文帝楊堅封他第四子楊秀為蜀王兼益州總管。他到成都時,便感到一座城太小。據書籍記載,楊秀遂附著大城的西南,增筑了一道城墻,說是“通廣十里”,也稱少城。不過與琴漢時少城不同之處在于附著大城而非與大城相犄角。楊秀所筑少城,也是土城,而所取土就在少城內。取土既多,其地遂天然成為一個大池,名摩訶池,在唐宋時是有名的勝境,不亞于今天北京的三海。元、明時,已漸淤塞。清代二百八十多年中還剩有“水光一曲”。*近四十年來,已無蹤影,只是摩訶池的名字還在。成都在唐宋二朝都是中國西南部一個大都會。當時全國*富庶繁榮的,一是揚州,一是成都。尤其在唐玄宗李隆基時代(公元七一三年到公元七五五年),所謂天下四大名城(長安,成都,揚州,敦煌),成都便居第二!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