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青年亞文化視域下的中國網絡劇研究(2000—2019)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852288
- 條形碼:9787507852288 ; 978-7-5078-5228-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年亞文化視域下的中國網絡劇研究(2000—2019) 本書特色
* 本書將青年亞文化的理論視點引入中國網絡劇的研究,對中國網絡劇進行批判式分析與考察,透視青年群體和當今社會整體的審美文化心理。
* 本書用兼具中西方文化基底的亞文化理論研究觀照中國的網絡劇創作與傳播,以跨文化和跨學科的研究方法探討青年亞文化與中國網絡劇作品、網絡劇傳播和接受以及社會文化生態之間的互文關系。
青年亞文化視域下的中國網絡劇研究(2000—2019) 內容簡介
《青年亞文化視域下的中國網絡劇研究(2000—2019)》以中國網絡劇所反映和創造的青年亞文化為研究視角和研究對象,分為“青年亞文化與中國網絡劇發展概述”、“基因解密:中國網絡劇的青年亞文化底色”、“文本生產:中國網絡劇的探索與突破”、“符號消費:中國網絡劇傳播的表征實踐”和“意義生成:中國網絡劇的審美與文化”五章,探討青年亞文化與中國網絡劇作品、網絡劇傳播和接受以及社會文化生態之間的互文關系,解析青年亞文化在中國網絡劇中的呈現與表達、生產與消費,并在此基礎上挖掘網絡劇發展所折射出的時代文化特征,透視青年群體和社會整體的審美文化心理。
青年亞文化視域下的中國網絡劇研究(2000—2019) 目錄
章 青年亞文化與中國網絡劇發展概述 031
節 網絡時代的中國青年亞文化 035
一、青年與中國青年文化變遷 035
二、網絡時代青年亞文化的內涵和外延 038
三、青年亞文化與主流文化、大眾文化的關系 042
第二節 因網而生的中國網絡劇 044
一、網絡劇的概念 044
二、網絡劇產生并發展的媒介文化動因 046
三、中國網絡劇中青年身份的多重性 049
第三節 網絡劇作為亞文化:中國網絡劇二十年發展流變 054
一、萌芽期的形式反叛與話語搶奪( 2000—2013年) 055
二、成長期的抵抗與商業收編( 2014—2015年) 058
三、發展期的消融與和解( 2016年至今) 061 第二章 基因解密:中國網絡劇的青年亞文化底色 067
節盜獵與迷戀——二次元文化與網絡劇 071
一、青年群體的流行語言:二次元文化 071
二、網絡劇的二次元文化盜獵 073
三、拜物迷戀:網絡劇中無處不在的萌元素 076
第二節參與、社交、生產——粉絲文化與網絡劇 080
一、粉絲文化的構成與特征 080
二、網絡IP劇與粉絲的消費性 081 第三章 文本生產:中國網絡劇的探索與突破 087
節 中國網絡劇的臺詞與人物 090
一、文本互涉——網絡語言與網絡劇語言 090
二、“反叛”的人物 092
第二節 中國網絡劇的敘事與風格 098
一、中國網絡劇的獨特敘事模式 098
二、拼貼、游戲、奇觀——網絡劇的風格呈現 106
第三節 中國網絡劇的制作與形式 111
一、劇集形態靈活多變 111
二、光怪陸離的特效制作 113
三、豎屏網劇崛起 115 第四章 符號消費:中國網絡劇傳播的表征實踐 119
青年亞文化視域下的中國網絡劇研究(2000—2019) 作者簡介
王蘭俠,山東臨沂人,北京師范大學戲劇與影視學博士,研究方向為網絡影視與文化,北京師范大學傳媒與藝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工程師,北京師范大學網絡影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成人教育協會藝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主持北京師范大學青年教師基金項目一項,作為主要成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劃一般項目、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多項科研課題,主編教材一部、發展報告一部,參與撰寫學術著作3部。在《中國電視》《電影評介》《當代電視》《藝術教育》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