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從敦煌到奈良·京都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27052
- 條形碼:9787220127052 ; 978-7-220-1270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從敦煌到奈良·京都 本書特色
本書中譯本的出版,將使中國學者更清晰地理解礪波先生本人學問的緣起,知道京都東洋史、佛教學的學術源流與脈絡,京都大學和大谷大學許多珍本、文物、經藏的來歷,特別是他強調的各位前輩學者與同行不同的學術風格與志向。相信讀者看完此書的收獲,不亞于閱讀一本內藤湖南等人的專業著作。 --榮新江(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 礪波先生是日本治中國史尤其是隋唐史的大家,我們有幸能夠讀到他治史之余的隨筆心得。這些學術隨筆是先生學術研究之外對歷史、學術、人物的獨特思考,所有的問題都因他所關注和關心的中國歷史而來,可以認為是先生對歷史普及和文化民眾化的重要貢獻,也是大家治史的“閑話”之作,可視為另一種歷史。 --沙武田(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從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礪波先生對中國絲綢之路上各種文物的信手拈來,讀到許多生動雋永的故事。關于日本早期敦煌學發展狀況、日本中國史研究代表人物(如內藤湖南、桑原騭藏、宮崎市定等),以及中日學界學人往來的佳話,書中更是披露了不少鮮為人知的材料,這無疑會為我們研究日本學界和中日文化交流提供重要信息。 --楊寶玉(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從敦煌到奈良·京都 內容簡介
本書是日本學者礪波護于2016年出版的學術隨筆集。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對日本文明影響巨大,這體現在技術、語言、制度、宗教、藝術等幾乎全部領域。本書**章由敦煌文化與吐魯番文書等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入手,分析中華文明對于日本及中華文明圈的影響方式。此書以隋唐佛教、名物、經本書類的流傳等具體實物史料為依托,在書中幾近涵蓋了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此外,本書后面四章作者研究和追憶日本京都學派的一些點滴,以及中日兩國學界學者們的交友互學的往事。 本書中譯本的出版,將使中國學者更清晰地理解礪波先生本人學問的緣起,知道京都東洋史、佛教學的學術源流與脈絡,京都大學和大谷大學許多珍本、文物、經藏的來歷,特別是他強調的各位前輩學者與同行不同的學術風格與志向。相信讀者看完此書的收獲,不亞于閱讀一本內藤湖南等人的專業著作。 ——榮新江(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長) 礪波先生是日本治中國史尤其是隋唐史的大家,我們有幸能夠讀到他治史之余的隨筆心得。這些學術隨筆是先生學術研究之外對歷史、學術、人物的獨特思考,所有的問題都因他所關注和關心的中國歷史而來,可以認為是先生對歷史普及和文化民眾化的重要貢獻,也是大家治史的“閑話”之作,可視為另一種歷史。 ——沙武田(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館長、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從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礪波先生對中國絲綢之路上各種文物的信手拈來,讀到許多生動雋永的故事。關于日本早期敦煌學發展狀況、日本中國史研究代表人物(如內藤湖南、桑原騭藏、宮崎市定等),以及中日學界學人往來的佳話,書中更是披露了不少鮮為人知的材料,這無疑會為我們研究日本學界和中日文化交流提供重要信息。 ——楊寶玉(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從敦煌到奈良·京都 目錄
**章?? 從敦煌到奈良 / 〇〇一
**節
敦煌 / 〇〇三
第二節
吐魯番 / 〇一六
第三節
絲綢之路紀行 / 〇二四
一、絲綢之路的歷史 / 〇二四
西漢武帝的時代 / 〇二四
西夏與蒙古的時代 / 〇二九
青海之道 / 〇四二
唐玄宗的時代 / 〇五〇
后漢光武帝的時代 / 〇五八
安史之亂前后的唐朝 / 〇六五
遣唐使的時代 / 〇七四
二、絲綢之路的人物 / 〇八四
斯坦因 / 〇八四
寺本婉雅 / 〇九〇
唐玄宗與楊貴妃 / 〇九五
武則天 / 一〇二
鑒真 / 一〇八
*澄與空海 / 一一三
三、民族與宗教 / 一一八
佛教 / 一一八
摩尼教 / 一二〇
西藏佛教 / 一二二
中國的粟特人 / 一二五
景教 / 一二九
天臺山與五臺山 / 一三二
天臺宗與真言宗 / 一三四
第二章?? 大谷的響流 / 一三九
**節 隋唐佛教史研究 / 一四一
第二節 冬扇 / 一四四
第三節 “世界人”大拙的英文墨跡 / 一四六
第四節 主上臣下的背法違義——《我與親鸞》 / 一四九
第五節 大谷瑩誠與神田喜一郎等 / 一五二
第六節 北京版《西藏大藏經》運抵日本的經過 / 一五八
第七節 趙樸初的墨跡 / 一六五
第八節 *初的漢俳 / 一六七
第九節 唐代長安的景教碑與洛陽的景教經幢 / 一六九
第十節 大學圖書館的共生與特化 / 一七八
第十一節 神田鬯盦博士所贈 兩種圖書善本書影的解說 / 一九〇
約翰·紐荷夫著《東印度公司使節團訪華紀實》 / 一九〇
基歇爾著《中國圖說》 / 一九二
第三章?? 京洛的書香 / 一九七
**節 內藤湖南的歐洲行紀 / 一九九
第二節 內藤湖南的《華甲壽言》 / 二〇四
第三節 內藤湖南的漢詩文 / 二〇七
第四節 宮崎市定的收藏品 / 二一七
第五節 十七字詩與漢俳 / 二二五
第六節 胡寶華編著《20世紀以來日本中國史學著作編年》序言 / 二二七
第七節 2011年度漢字“絆”的印象 / 二三一
第四章?? 先學的彰顯 / 二三三
**節 內藤湖南的學風 / 二三五
第二節 內藤湖南——從邪馬臺國到“滿洲”史的研究 / 二五〇
第三節 內藤湖南主題演講 / 二五四
第四節 桑原騭藏著《考史游記》解說 / 二六三
第五節 宮崎市定著《中國古代史論》的介紹 / 二六九
第六節 佐伯富先生與井上靖的《通夜之客》 / 二七二
第七節 唐長孺先生在京都 / 二七八
第八節 追悼谷川道雄博士 / 二八二
第五章?? 京都的中國學 / 二八七
**節 《京大東洋學的百年》引言 / 二八九
第二節 羅振玉、王國維的東渡與敦煌學的創始 / 二九四
第三節 土肥義和編《敦煌氏族人名集成》 (氏族人名篇·人名篇、索引篇) / 三〇八
第四節 京大以文會 / 三一〇
第五節 宮崎市定兼任的“地理學教室主任” / 三一四
第六節 森鹿三與人文科學研究所 / 三一八
第七節 近衛家熙考訂本《大唐六典》的研究 / 三二二
第八節 京都的中國學 / 三二六
后?? 記 / 三三八
譯者后記 / 三四一
從敦煌到奈良·京都 作者簡介
作者:礪波護,1937年生,1960年畢業于京都大學文學部史學科東洋史學專業,歷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助手、神戶大學文學部副教授、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兼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科教授;2001年退休后,擔任大谷大學文學部教授兼大學博物館館長。專業是研究中國的政治、社會、宗教史。著有《隋唐佛教文化史論考》《唐代政治社會史研究》《世界的歷史隋唐帝國和古代朝鮮》《馮道——亂世的宰相》《唐朝的行政機構與官僚》《隋唐的佛教與國家》等;編著《中國貴族制社會的研究》《中國中世的文物》《京大東洋學的百年》等;以及眾多監修、解說等。譯者:黃錚,立命館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現任職于四川大學哲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社會文化思想史、陽明后學思想、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等。譯有白川靜《詩經的世界》(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