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jīng)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jīng)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二程集 上下冊 -- 理學叢書/[宋]程頤,[宋]程顥著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101040609
- 條形碼:9787101040609 ; 978-7-101-0406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二程集 上下冊 -- 理學叢書/[宋]程頤,[宋]程顥著 內(nèi)容簡介
遺書、外書、經(jīng)說、文集,在宋時版行,號程氏四書。明弘治間沁水李瀚序行本,統(tǒng)編為六十五卷,不免稍失舊觀。石門呂氏取前四書并易傳、粹言刊行,題曰二程全書,析之則各分卷敷,合之則裒成巨帙,乃今日坊肆通行之本也! ≡林伍e,臨川譚善心?踢z書、外書、文集,標題編次一遵朱子之舊,蓋原出宋建寧本也。譚跋謂經(jīng)說七卷,尚當嗣刻,以傳永久。今譚刻經(jīng)說不可見。呂刻除易傳、粹言外,一以弘治本為底本,其中剜改字句,偶亦參用譚刻。惜校勘欠精,于弘治本謁脫之處,未能援據(jù)譚刻一一正之,文集卷數(shù)篇目,亦與譚刻后先互異。證以朱子語類、黃氏日抄所引,譚刻較合。今遺書、外書、文集悉依譚刻校訂,期復朱子之舊。經(jīng)說參用弘治本,其弘治本所無者,易傳校以嘉靖建寧本,粹言校以正誼堂張氏本,有疑蓋闕,不敢私竊竄易一字。
二程集 上下冊 -- 理學叢書/[宋]程頤,[宋]程顥著 目錄
二程集 上下冊 -- 理學叢書/[宋]程頤,[宋]程顥著 作者簡介
程顥(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字伯淳,號明道,世稱“明道先生”。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北宋理學家、教育家,理學的奠基者,“洛學”代表人物。 [1]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歷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jiān)察御史、監(jiān)汝州酒稅、鎮(zhèn)寧軍節(jié)度判官等職。政治上,反對王安石新政,在學術(shù)上,程顥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便須“以誠敬存之”(同上)。 [2-3] 倡導“傳心”說。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 [4]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五十四歲。 [5]程顥和弟弟程頤,世稱“二程”,同為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其學說在理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fā)展,世稱“程朱學派”。其所親撰有《定性書》《識仁篇》等,后人集其言論所編的著述書籍《遺書》《文集》等,皆收入《二程全書》。 程頤(1033年9月11日—1107年10月5日) [1] ,字正叔,世居中山,后徙為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 [2] 人,世稱伊川先生, [2] 北宋理學家、教育家。為程顥之胞弟。歷官汝州團練推官、西京國子監(jiān)教授。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書省校書郎,授崇政殿說書。程頤與其兄程顥同學于周敦頤,共創(chuàng)“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世稱“二程”。他的學說以“窮理”為主,認為“天下之物皆能窮,只是一理”,“一物之理即萬物之理”,主張“涵養(yǎng)須用敬,進學在致知”的修養(yǎng)方法,目的在于“去人欲,存天理”,認為“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宣揚“氣稟”說。其著作有《周易程氏傳》《遺書》《易傳》《經(jīng)說》,被后人輯錄為《程頤文集》。明代后期與程顥合編為《二程全書》,有中華書局校點本《二程集》。 [3]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shù)叢書(紅燭學術(shù)叢書)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