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盤江春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68163
- 條形碼:9787519468163 ; 978-7-5194-681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盤江春潮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是貴州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岑大明,采用紀實文學的手法,揭開盤江流域的神秘面紗,書寫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向死而生的精神,由此打開夜郎牂牁古國的神秘世界,探索珠江源頭厚重的生態(tài)文明,找尋當下生存的智慧和精神的皈依!
盤江春潮 內容簡介
南北盤江流域是夜郎牂牁的核心地帶,也是珠江上游的生態(tài)屏障,神秘而貧窮。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考察時,針對此區(qū)域石漠化嚴重,破碎的巖溶地貌,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遠遠超過人口自然增長的承載能力,直接宣布黔西南州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向貧困宣戰(zhàn),激起盤江的浪浪春潮,用智慧與膽略改寫了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斷言,書寫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動人篇章,創(chuàng)造了絕地逢生的奇跡。
盤江春潮 目錄
第1章 “兩江一河”是個謎
第2章 山水福地的另一面
第3章 盤江的陣痛與選擇
第4章 走出陣痛的萬峰湖
第5章 香蕉“觸電”成傳奇
第6章 邁過悲痛的昨天
第7章 “三果”壓枝潤盤江
第8章 小花椒絕地逢生
第9章 小粽子變大產業(yè)
第10章 小蘑菇闖大市場
第11章 一根“草”的燎原
第12章 一粒“谷”的希望
第13章 一滴“油”的春天
第14章 “普安紅”紅遍天下
第15章 “萬峰報春”春來早
第16章 “八步紫茶”盛世出
第17章 寫在坡地上的“杰作”
第18章 山海關不住的春色
盤江春潮 節(jié)選
第1章 “兩江一河”是個謎 在那個明媚的春光里,“那個”指的是2016年,我剛調到黔西南州人民政府經濟發(fā)展研究室。這個單位是剛組建的正處級單位,但沒有領導也沒有員工。我的到來,開創(chuàng)了這個新組建單位從無到有的奇跡——有了領導也有了員工,因為我既是領導又是員工。 上班**天,打掃好辦公室,安置好辦公桌,置放好辦公用具,便無所事事了,不,應該是沒有理出個頭緒來。我打開新購置的飲水機燒水功能,習慣性地準備泡一杯綠茶“萬峰報春”,這是黔西南州的本土品牌“一紅一綠”之一(“一紅”指普安紅)。茶當然是好茶,遺憾的是去年的茶,今年的清明茶自然不可能這么早就到我手上。 幾分鐘后水就燒開了,我將一小把茶葉丟進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就是十把塊錢一個的那種玻璃水杯里,按下飲水機熱水取水鍵,一股熱氣騰騰的水嘩嘩地流到水杯里……這水,是本地的“飛龍雨”桶裝飲用水,水質大可放十二個心。隨著開水注入水杯,茶葉在茶杯里漂浮,漸漸舒展開來,似乎穿越回到了*先的樣子。望著那一片片鮮嫩的綠葉,仿佛茶杯里盛裝著一個春天。 狹小的辦公室里漸漸彌漫著淡淡的茶香,我抬起茶杯,吹了吹杯口冒出的熱氣,小小地呷了一口,茶水太燙,只好把茶杯放回桌上。收手時,隨手撥弄一下辦公桌上的地球儀。地球儀隨即旋轉起來,我的目光也隨著旋轉。轉了幾圈,地球儀慢慢地停了,我的目光也停了,停留之處正好是東經105°北緯25°交會處,這里正是貴州西大門黔西南州在地球上的坐標。 我雖然是土生土長的黔西南州人,但出生在邊遠貧困山村,參加工作前到的*遠的地方就是縣城,參加工作后,在鄉(xiāng)村教書,后來調到縣城,然后又調到州府。在別人看來是見過世面的人,但實際上我是那種蹭辦公室埋頭苦干、孤陋寡聞之人,連黔西南州這塊彈丸之地都知之甚少,更別說開眼界了。 黔西南州地處東經105°北緯25°交會處會是什么玩意兒呢?出于好奇,我打開百度,搜了一下關鍵詞。不搜不知道,一搜令人大開眼界。多位地理學家考證后,居然得出以下這個神秘而又令人震驚的結論:東經105°是一條人文風情的立軸長卷,自北向南分布著不少鐫刻歷史烙印的不朽之地;北緯25°則是一條自然風光的橫軸長卷,在這條緯度線附近,自東向西分布著世界上無數的喀斯特地貌絕品。 黔西南州處在東經105°北緯25°交會處,就意味著一縱一橫兩幅長卷在黔西南交匯,注定黔西南這塊土地更加神奇了。我身后的墻壁上貼有一張中國地圖,我立即轉過身去,快速尋找黔西南州在中國的位置。 只見兩條彎彎曲曲的藍色細線將黔滇桂三省區(qū)結合部一塊淡黃色的山地緊緊環(huán)抱,這兩條游絲般的細線,一條是南盤江,一條是北盤江,環(huán)抱的這塊淡黃色山地便是黔西南,面積只有1.68萬平方千米,在全省8個市州中,系國土面積*小的市州。兩江同源,各奔南北,中途逆轉,并流成河,讓其環(huán)抱的黔西南變得更加神秘。 由于對黔西南這塊生我養(yǎng)我的土地知之甚少,而倉促中坐上州政府經濟發(fā)展研究室這把交椅,迫使我必須盡快了解這塊神秘的土地。我上任的**件事,就是搜集了大量關于黔西南州的相關文獻資料,心急火燎地埋頭研讀,迫切希望在字里行間盡可能地讀懂黔西南。 可是,面對搜集而來堆在辦公桌上足有兩尺多高的資料,我不知從何下手。喝著剛泡好散發(fā)著濃濃春意的“萬峰報春”,一個個問號隨著茶的清香不停地冒了出來——黔西南的山從哪里來?黔西南的水又從哪里來?這山與水有秘密嗎?我找出中國地形圖和水文圖,想從上面找到*直接的答案。希望能在這兩張圖上,找到黔西南州山脈與水系的來源。 本人求學時代不是荒廢了歲月,而是歲月沒有給足上學機會,只讀了個初中就匆匆考飯碗跳農門開始求生。那個年代的中考都不考地理的,所以我的地理知識純粹是空白。翻開中國地形圖,我像發(fā)現新大陸那般,**次發(fā)現黔西南的山是從云貴高原的烏蒙山延伸而來的,這個時候我才知道整個黔西南州處在云貴高原向珠海過渡的坡地上,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才打開了我荒蕪的地理視野。 烏蒙山是什么樣的山?居然能流出“兩江一河”這么神秘的江河。有了疑問,我自然要想辦法解開。在接下來的幾個日夜里,我在相關資料中找到了可以讓我相信的答案,我想,這個答案或許很多人已經知道了,或許還沒人知道。但是,不管知道與否,我還是盡可能地把它記錄下來,以備后人查用。 云貴高原是云南高原和貴州高原的統(tǒng)稱,系全國四大高原之一,在云南高原和貴州高原之間,橫亙著一條東北-西南走向橫跨云貴交界250千米的山脈——烏蒙山脈。這是云貴高原上的一條主要山脈,山脈西高東低,在云南和貴州境內平均海拔分別在2400米、2000米左右,*高海拔分別為牯牛寨4017.3米、韭菜坪2900.6米。 P7-9
盤江春潮 作者簡介
岑大明,筆名陳墨,男,布依族,貴州省安龍縣人,貴州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全國少數民族作家班第15期學員。發(fā)表過多部紀實文學作品,多篇散文、報告文學、調研論文等,并獲得一些獎項;著有散文集《人生苦旅》、紀實文學集《風范人生》、新聞集《盤江濤聲》,主編經濟研究《山地經濟探索》《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與路徑》《生態(tài)經濟探索樣本》等專著。
- >
隨園食單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