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說武當秘技系列:武當密傳短棍
-
>
國際象棋入門 修訂本
-
>
西北八門拳技蹤述
-
>
健身氣功圖解:八段錦 五禽戲 易筋經 六字訣
-
>
實用武術擒拿訓練教程:擒拿解脫和反擒拿
-
>
武當流通門技擊闡秘
-
>
武當流通門武功闡秘
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73819
- 條形碼:9787503973819 ; 978-7-5039-738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文集 本書特色
基于第二屆中國舞蹈藝術大展“56個民族56種舞”的成功舉辦,舞蹈界人士在山東藝術學院舉辦了“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后疫情與5G時代的民族舞蹈”,議題涉及后疫情時代與5G時代下中國民族舞蹈的方方面面。
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圍繞2020年11月27日至29日,在山東藝術學院舉辦的“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后疫情與5G時代的民族舞蹈”論壇展開,議題包括“走進新媒體時代的中國民族舞蹈思考”“舞蹈與直播”“中國民族舞蹈進課堂的經驗”及“中國舞蹈的產業化探索”等,對疫情下舞蹈的發展把脈問疾,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辦法。
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文集 目錄
后疫情時代“5G+”中國舞蹈藝術新生態圈的建構與發展
土族安昭舞及民間舞蹈發展的探索
新媒體語境下民族舞蹈發展的思考
語境“還原”與“置換”在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的運用
后疫情時代湖南瑤族長鼓舞的高校傳承發展策略研究
河南民間舞蹈數據庫建設的思路和探索
云南苗族傳統民間舞蹈的舞臺化演繹芻議——以舞劇《幸福花山》為例
藏族熱巴舞教學實踐研究——以《藏族熱巴舞女子鼓技》為例
試論非常時期崛起的非常態舞蹈變革
后疫情與5G時代高校在民族傳統舞蹈發展中的責任與擔當
新舞臺 新傳播 新影響——傳統舞蹈從小舞臺邁向大舞臺
川東漢族傳統民間舞“翻山鉸子”的現狀與思考——第二屆中國舞蹈藝術大展“56個民族56種舞”活動回眸
后疫情時代舞蹈文化傳播的路徑與實踐
“山西民間舞蹈”課程建設與發展
記錄·傳播·連接——舞蹈的“再媒介化”與教育創新路徑探析
論中華舞蹈文化在華文教育中的作用
“舞蹈藝術”在科技時代該何去何從
民俗視閾下的民間舞蹈發展
北京市非遺舞蹈的力效解析
挑戰與機遇:后疫情與5G時代民族舞蹈的存在與未來——由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引發的思考
非遺舞蹈進課堂的在地身體性與文化語境思考
淺析后疫情時代下的高校舞蹈發展
后記
首屆中國舞蹈發展論壇文集 作者簡介
江東,舞蹈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現當代中國舞蹈發展史研究、中外舞蹈文化比較研究、非遺公約文本研究,舞蹈評論與舞劇編劇。主要著作:《江東舞蹈文集》(四卷)《弱水一瓢——舞理的尋覓與所得》《印度舞蹈通論》《舞人紀·綽約舞芳華》等20余本,曾榮獲第二屆“啄木鳥杯”中國文藝評論優秀作品獎、文化部科技大獎等。 李軍,山東藝術學院舞蹈學院院長,教授,山東省舞協副主席。主持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重大課題《中小學生藝術素養評價標準研究》子課題《音樂、舞蹈素養評價標準研究》;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山東“非遺”傳統舞蹈在高等院校的傳承與發展》;出版專著《教育戲劇大舞臺》;在北大核心、省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數篇;完成中國文學藝術發展專項——山東非物質文化遺產舞蹈舞臺劇目《根·源》;獲首屆中國校園戲劇節導演獎,多次獲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戲劇乙組獎項。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