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春秋穀梁傳集解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8154
- 條形碼:9787100208154 ; 978-7-100-20815-4
- 裝幀:12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春秋穀梁傳集解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專業讀者;傳統文化的《春秋穀梁傳》是《春秋》三傳之一,在西漢宣帝時顯赫一時,立于官學,后不為人所重視,注釋者較少。歷代注解《春秋穀梁傳》中,以東晉范寧注*為重要。范寧《穀梁傳》之集解,以其父范汪為先導。范汪被桓溫罷官后,曾率子弟及門生故吏注解《穀梁傳》,未成而卒。范寧賡續之,集其兄弟子侄之說,終成《春秋穀梁傳集解》。范寧雖為《穀梁》作注,然要其本旨,則不在《穀梁》一傳,而要在通經。本次整理以《四部叢刊》影印余仁仲刻單注本為底本,校以《古逸叢書》本、十行本、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等版本。著名出版家、學者李夢生審讀。
春秋穀梁傳集解 內容簡介
孔子據魯史舊文以作《春秋》,因其過于簡略,左丘明、公羊氏、穀梁氏等或作補充史實,或闡發大義。西漢時《公羊》學被立于官學,風行天下。東漢以后,《左傳》開始流行,《公羊》學逐漸式微。《穀梁傳》在西漢宣帝時顯赫一時,立于官學,后不為人所重視,注釋者較少。歷代注解《春秋穀梁傳》中,以東晉范寧注*為重要。范寧《穀梁傳》之集解,以其父范汪為先導。范汪被桓溫罷官后,曾率子弟及門生故吏注解《穀梁傳》,未成而卒。范寧賡續之,集其兄弟子侄之說,“商略名例,敷陳疑滯,博示諸儒同異之說”,終成《春秋穀梁傳集解》。范寧雖為《穀梁》作注,然要其本旨,則不在《穀梁》一傳,而要在通經。本次整理以《四部叢刊》影印余仁仲刻單注本為底本,校以《古逸叢書》本、十行本、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等版本。
春秋穀梁傳集解 目錄
整理説明
整理凡例
春秋穀梁傳序
春秋穀梁傳集解隱公**
隱公元年
隱公二年
隱公三年
隱公四年
隱公五年
隱公六年
隱公七年
隱公八年
隱公九年
隱公十年
隱公十一年
春秋穀梁傳集解桓公第二
桓公元年
桓公二年
桓公三年
桓公四年
桓公五年
桓公六年
桓公七年
桓公八年
桓公九年
桓公十年
桓公十一年
桓公十二年
桓公十三年
桓公十四年
桓公十五年
桓公十六年
桓公十七年
桓公十八年
春秋穀梁傳集解莊公第三
莊公元年
莊公二年
莊公三年
莊公四年
莊公五年
莊公六年
莊公七年
莊公八年
莊公九年
莊公十年
莊公十一年
莊公十二年
莊公十三年
莊公十四年
莊公十五年
莊公十六年
莊公十七年
莊公十八年
莊公十九年
莊公二十年
莊公二十一年
莊公二十二年
莊公二十三年
莊公二十四年
莊公二十五年
莊公二十六年
莊公二十七年
莊公二十八年
莊公二十九年
莊公三十年
莊公三十一年
莊公三十二年
春秋穀梁傳集解閔公第四
閔公元年
閔公二年
春秋穀梁傳集解僖公第五
僖公元年
僖公二年
僖公三年
僖公四年
僖公五年
僖公六年
僖公七年
僖公八年
僖公九年
僖公十年
僖公十一年
僖公十二年
僖公十三年
僖公十四年
僖公十五年
僖公十六年
僖公十七年
僖公十八年
僖公十九年
僖公二十年
僖公二十一年
僖公二十二年
僖公二十三年
僖公二十四年
僖公二十五年
僖公二十六年
僖公二十七年
僖公二十八年
僖公二十九年
僖公三十年
僖公三十一年
僖公三十二年
僖公三十三年
春秋穀梁傳集解文公第六
文公元年
文公二年
文公三年
文公四年
文公五年
文公六年
文公七年
文公八年
文公九年
文公十年
文公十一年
文公十二年
文公十三年
文公十四年
文公十五年
文公十六年
文公十七年
文公十八年
春秋穀梁傳集解宣公第七
宣公元年
宣公二年
宣公三年
宣公四年
宣公五年
宣公六年
宣公七年
宣公八年
宣公九年
宣公十年
宣公十一年
宣公十二年
宣公十三年
宣公十四年
宣公十五年
宣公十六年
宣公十七年
宣公十八年
春秋穀梁傳集解成公第八
成公元年
成公二年
成公三年
成公四年
成公五年
成公六年
成公七年
成公八年
成公九年
成公十年
成公十一年
成公十二年
成公十三年
成公十四年
成公十五年
成公十六年
成公十七年
成公十八年
春秋穀梁傳集解襄公第九
襄公元年
襄公二年
襄公三年
襄公四年
襄公五年
襄公六年
襄公七年
襄公八年
襄公九年
襄公十年
襄公十一年
襄公十二年
襄公十三年
襄公十四年
襄公十五年
襄公十六年
襄公十七年
襄公十八年
襄公十九年
襄公二十年
襄公二十一年
襄公二十二年
襄公二十三年
襄公二十四年
襄公二十五年
襄公二十六年
襄公二十七年
襄公二十八年
襄公二十九年
襄公三十年
襄公三十一年
春秋穀梁傳集解昭公第十
昭公元年
昭公二年
昭公三年
昭公四年
昭公五年
昭公六年
昭公七年
昭公八年
昭公九年
昭公十年
昭公十一年
昭公十二年
昭公十三年
昭公十四年
昭公十五年
昭公十六年
昭公十七年
昭公十八年
昭公十九年
昭公二十年
昭公二十一年
昭公二十二年
昭公二十三年
昭公二十四年
昭公二十五年
昭公二十六年
昭公二十七年
昭公二十八年
昭公二十九年
昭公三十年
昭公三十一年
昭公三十二年
春秋穀梁傳集解定公第十一
定公元年
定公二年
定公三年
定公四年
定公五年
定公六年
定公七年
定公八年
定公九年
定公十年
定公十一年
定公十二年
定公十三年
定公十四年
定公十五年
春秋穀梁傳集解哀公第十二
哀公元年
哀公二年
哀公三年
哀公四年
哀公五年
哀公六年
哀公七年
哀公八年
哀公九年
哀公十年
哀公十一年
哀公十二年
哀公十三年
哀公十四年
春秋穀梁傳集解 節選
春秋穀梁傳序〔一〕 昔周道衰陵,乾綱絶紐,禮壞樂崩,彝倫攸斁。弒逆篡盜者國有,淫縱破義者比肩。是以妖災因釁而作,民俗染化而遷。陰陽爲之愆度,七耀爲之盈縮,川岳爲之崩竭,鬼神爲之疵厲。故父子之恩缺則《小弁》之刺作,君臣之禮廢則《桑扈》之諷興,夫婦之道絶則《谷風》之篇奏,骨肉之親離則《角弓》之怨彰,君子之路塞則《白駒》之詩賦。天垂象,見吉兇;聖作訓,紀成敗。欲人君戒慎厥行,增修德政。蓋誨爾諄諄,聽我藐藐;履霜堅冰,所由者漸。四夷交侵,華戎同貫。幽王以暴虐見禍,平王以微弱東遷。征伐不由天子之命,號令出自權臣之門。故兩觀表而臣禮亡,朱干設而君權喪。下陵上替,僭逼理極;天下蕩蕩,王道盡矣。 孔子覩滄海之橫流,迺喟然而嘆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言文王之道喪,興之者在己。於是就大師而正《雅》《頌》,因魯史而脩《春秋》,列《黍離》於《國風》,齊王德於邦君,所以明其不能復雅,政化不足以被群后也。於時則接乎隱公,故因茲以託始。該二儀之化育,贊人道之幽變。舉得失以彰黜陟,明成敗以著勸誡。拯頽綱以繼三五,〔一〕????鼓芳風以扇遊塵。一字之褒,寵踰華袞之贈;片言之貶,辱過市朝之撻。德之所助,雖賤必申;義之所抑,雖貴必屈。故附勢匿非者無所逃其罪,潛德獨運者無所隱其名,信不易之宏軌、百王之通典也。先王之道既弘,麟感化而來應。因事備而終篇,故絶筆於斯年。 成天下之事業,定天下之邪正,莫善於《春秋》。《春秋》之傳有三,而爲經之旨一,臧否不同,褒貶殊致。蓋九流分而微言隱,異端作而大義乖。《左氏》以鬻拳兵諫爲愛君,文公納幣爲用禮;《穀梁》以衛輒拒父爲尊祖,不納子糾爲內惡;《公羊》以祭仲廢君爲行權,妾母稱夫人爲合正。以兵諫爲愛君,是人主可得而脅也;以納幣爲用禮,是居喪可得而??也;以拒父爲尊祖,是爲子可得而叛也;以不納子糾爲內惡,是仇讎可得而容也;以廢君爲行權,是神器可得而闚也;以妾母爲夫人,是嫡庶可得而齊也。若此之類,傷教害義,不可得強通者也。凡傳以通經爲主,經以必當爲理。夫至當無二而三傳殊説,庸得不棄其所滯、擇善而從乎?既不俱當,則固容俱失。若至言幽絶,擇善靡從,庸得不並舍以求宗、據理以通經乎?雖我之所是,理未全當,安可以得當之難而自絶於希通哉!而漢興以來,瓌望碩儒各信所習,是非紛錯,準裁靡定,故有父子異同之論、石渠分爭之説,廢興由於好惡、盛衰繼之辯訥。斯蓋非通方之至理,誠君子之所歎息也。《左氏》豔而富,其失也巫;《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則深於其道者也。故君子之於《春秋》,沒身而已矣。 升平之末,歲次大梁,先君北蕃廻軫,頓駕于吳,乃帥門生故吏、我兄弟子姪研講六籍,次及三傳。《左氏》則有服、杜之注,《公羊》則有何、嚴之訓,釋《穀梁傳》者雖近十家,皆膚淺末學,不經師匠。辭理典據既無可觀,又引《左氏》《公羊》以解此《傳》,文義違反,斯害也已。於是乃商略名例,敷陳疑滯,博示諸儒同異之説。昊天不弔,大山其頽;匍匐墓次,死亡無日;日月逾邁,跂及視息。乃與二三學士及諸子弟各記所識,并言其意。業未及終,嚴霜夏墜,從弟彫落,二子泯沒,天實喪予,何痛如之。今撰諸子之言,各記其姓名,名曰《春秋穀梁傳集解》。
春秋穀梁傳集解 作者簡介
范寧(約339—約401),字武子,東晉南陽順陽人,范汪子,范曄祖父。少篤學,崇儒學,抑浮虛,著論抨擊清談,以為王弼、何晏之罪大于桀紂。起家余杭令,興學重教。遷臨淮太守,封陽遂鄉侯。因被讒,出為豫章太守,大設庠序,改革舊制,學生至千余人。為江州刺史王凝之劾免,猶勤學不輟。著有《春秋穀梁傳集解》。 許超杰,浙江慈溪人,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現為湖南大學岳麓書院歷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經學史、《春秋》學、《四庫》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