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蚌殼與珍珠:上海武康大樓居民口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75574
- 條形碼:9787020175574 ; 978-7-02-017557-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蚌殼與珍珠:上海武康大樓居民口述 本書特色
武康大樓是上海的一座地標性百年建筑,具有濃厚的歷史價值和強烈的藝術氣息。 本書由著名作家陳丹燕、陳保平等采訪武康大樓里的居民,由居民們講述這座大樓的歷史。受訪者有畫家、大學教授、建筑系教授、作家、醫生、物業經理、公司職員等多種身份,敘述了武康大樓和中國、上海近現代百年的歷史,講述了當時的文化演藝界人士以及公司職員等的豐富生動的人生故事。宋慶齡、孔二小姐、趙丹、王人美、巴金、鄭君里、孫道臨、秦怡、謝晉、王文娟等文化演藝界人士,在這座大樓以及附近穿梭,讀了猶如身臨歷史之境。一戶戶普通居民以及他們的兒女的故事,傳達出上海人的尊嚴、品味、情趣、自信和樂觀等。書中,將注意力和立足點放在上海武康大樓社區民眾的真實生活和存在上,弄堂歷史、婚喪習俗、職業生涯、鄰里親情等被惟妙惟肖地講述出來。尋求共同構筑的集體記憶,通過口述史記錄民間的生活,為上海的城市更新提供文化基礎。 全書有六十多張采訪現場拍攝的照片,以及一個嵌入書中的小視頻——武康大樓的影像與聲音,增強了圖書的歷史感、生動感、現場感。
蚌殼與珍珠:上海武康大樓居民口述 內容簡介
武康大樓是上海的一座地標性百年建筑,具有濃厚的歷史價值和強烈的藝術氣息。 本書由著名作家陳丹燕、陳保平等采訪武康大樓里的居民,由居民們講述這座大樓的歷史。受訪者有畫家、大學教授、建筑系教授、作家、醫生、物業經理、公司職員等多種身份,敘述了武康大樓和中國、上海近現代百年的歷史,講述了當時的文化演藝界人士以及公司職員等的豐富生動的人生故事。宋慶齡、孔二小姐、趙丹、王人美、巴金、鄭君里、孫道臨、秦怡、謝晉、王文娟等文化演藝界人士,在這座大樓以及附近穿梭,讀了猶如身臨歷史之境。一戶戶普通居民以及他們的兒女的故事,傳達出上海人的尊嚴、品味、情趣、自信和樂觀等。書中,將注意力和立足點放在上海武康大樓社區民眾的真實生活和存在上,弄堂歷史、婚喪習俗、職業生涯、鄰里親情等被惟妙惟肖地講述出來。尋求共同構筑的集體記憶,通過口述史記錄民間的生活,為上海的城市更新提供文化基礎。 全書有六十多張采訪現場拍攝的照片,以及一個嵌入書中的小視頻——武康大樓的影像與聲音,增強了圖書的歷史感、生動感、現場感。 上海是開放的,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武康大樓是上海的一座地標性百年建筑,具有濃厚的歷史蘊含和強烈的藝術氣息。武康大樓原名諾曼底公寓,始建于1924 年,由萬國儲蓄會出資興建,由有名建筑設計師鄔達克設計,是上海**座外廊式公寓大樓。1953年,諾曼底公寓被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更名為武康大樓,其后一些文化演藝界名流均入住此間,現今積極開展居民自治和弄管會自治,國際化程度高。 口述歷史是一種起源于美國,并廣為世界各國應用的公眾記憶歷史的記錄方式。口述歷史相較于大歷史,是一種公眾記憶的微觀歷史。口述歷史在復原歷史方面,有其他任何檔案、文獻資料無法替代的價值。口述史是為城市發展和歷史保護留下鮮活資料的重要途徑,是保存城市生活方式、社會習俗、價值觀念等記憶的重要載體。居民口述歷史從平民的角度反映一個時代的特征,見證一個城市、一個地區的發展軌跡。本書由出版家陳保平、作家陳丹燕采訪武康大樓里的居民,由居民們講述這座大樓的歷史。通過口述史記錄民間的生活,為上海的城市更新提供文化基礎。《武康大樓口述史》,為中國城市居民、社區民眾的口述史寫作,提供了先例和路徑。 作者簡介 一個人的故事是故事,一千人的故事就是歷史。歷史文化名人的故事與普通人的回憶交織,歷史就由許多人的經歷組成。這就是這本書存在的意義。 ——伍江(法國建筑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建筑系教授) 其實真正的文化,是豐衣足食后才有的,衣食不足沒有文化。歷史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海現在還欠缺精神的部分。作者的辛勤勞動對上海做出了貢獻。 ——葛劍雄(復旦大學歷史學教授) 居住者有沒有共同的關系,對這個大樓和時代有沒有共同記憶至關重要。這樣,個人歷史才和這個大樓連在一起。 ——曹錦清(華東理工大學文化所社會學教授)
蚌殼與珍珠:上海武康大樓居民口述 目錄
蚌殼與珍珠:上海武康大樓居民口述 作者簡介
陳保平
上海媒體人和出版人,曾任上海三聯書店總編輯、韜奮紀念館館長、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編輯、新民晚報總編輯、文新報業集團社長。
著有散文隨筆集《文人心意》《讀讀書,看看片,聊聊天》《精神故鄉》《名家訪談:中國七問》。
策劃編輯的《黃河邊的中國》獲得上海文學藝術大獎,曾獲上海長江韜奮獎。
陳丹燕
陳保平
上海媒體人和出版人,曾任上海三聯書店總編輯、韜奮紀念館館長、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編輯、新民晚報總編輯、文新報業集團社長。
著有散文隨筆集《文人心意》《讀讀書,看看片,聊聊天》《精神故鄉》《名家訪談:中國七問》。
策劃編輯的《黃河邊的中國》獲得上海文學藝術大獎,曾獲上海長江韜奮獎。
陳丹燕
作家,電影導演,塞爾維亞旅游局中國形象大使,上海辰山植物園文化園長。
她的上海非虛構作品獲得過上海圖書獎一等獎,是長期的暢銷書。
她的青少年作品獲得過奧地利國家文學獎金獎,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文學金獎。
她的旅行文學作品獲得塞爾維亞國家旅游局特殊貢獻獎,中國百家書店評選的單向文學獎·旅行文學獎。
她的長篇小說是《白雪公主的簡歷》,的專題散文集是《告別》,的藝術作品是座落在辰山植物園月季島上的裝置藝術作品《律令》。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