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逍遙人間·走進莊子的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3807007
- 條形碼:9787573807007 ; 978-7-5738-070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逍遙人間·走進莊子的世界 本書特色
“中國好書”作者王景琳、徐匋解讀莊子的*新力作。 關于生死問題,莊子說:活著才是王道。一部《莊子》,無論是講逍遙游,講齊物,講生死一體,講養生,講人間世,講無用之用,還是講安時而處順,歸根結底還是教人如何好好地活著。 莊子也有治國理想。莊子提倡的是“不治而治”的治國之道,在這樣的社會,人們織布而穿衣,耕種而吃飯,自給自足,禽獸成群結隊,草木隨意生長,人與萬物渾然一體。 讀《莊子》的人,“達”時,可以做到心中“無功”“無名”,云淡風輕地“達”;而“窮”時,則一簞食,一瓢飲,悠然自得地“窮”。
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逍遙人間·走進莊子的世界 內容簡介
這部書不僅專題介紹了莊子這個人、《莊子》這部書、莊子思想的根源,還對莊子“道”的學說、莊子的理想世界、莊子提出的修德途徑、莊子對文人士子命運的思索,以及*終莊子理想的破滅等方面,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深入淺出的解說。從不同角度展示出了莊子思想的不同側面,構成了一個涵蓋理想、精神、思辯、社會、人生、修行、處世等各個層面的完整的立體化的莊子。 作者聯系當下的社會環境及我們的人生困境來解讀莊子學說,以生動活潑的故事,幽默風趣的語言,將晦澀難懂的莊子學說講得生動鮮活,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領略莊子的智慧,從中獲得力量或安慰。 讀莊子的文章,好像是在看電視連續劇,從北冥的鯤到天上的鵬,一幕幕演下去,直到渾沌被南海之帝、北海之帝生生鑿死,一個個鏡頭撲面而來。
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逍遙人間·走進莊子的世界 目錄
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逍遙人間·走進莊子的世界 節選
莊子認為,事物的秉性、人的天賦、視野與格局各不相同,由此 而造成了人智慧的大小、壽命的長短、成就的不同。由于自身的限制,小知不可能追及大知,小年也不可追及大年。大小之間是不可以也不需要攀比的。這就如同地上的水不夠深的話,大船就不可能浮起來; 也如同在堂前洼地上倒上一杯水,一粒草籽可以輕松地漂浮,但放上 一個杯子,就動不了了。所以人要懂得隨遇而安,自在隨緣,凡事不必強求。這就是莊子所說的“此小大之辯也”的意思。簡單來說,世間萬物不但在形態上存在著大小的區別,事物的特性也存在大小的不同。但是,莊子并不是要通過“小大之辯”貶小褒大,比較出大與小的高下來,而是要通過“大”與“小”之間的強烈反差,說明齊大小、萬物一齊的看法。 鯤鵬和蜩與學鳩之間的確存在著“小大”的明顯差異,卻沒有高低貴賤之別,它們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其生活方式也各有價值!捌湟砣舸固熘啤薄捌浔巢恢獛浊Ю铩钡涅i“徙于南冥”,需要有海運的機遇,要待“積”之“厚”的大風讓它可以騎上以“圖南”,那是 鵬的事。而“搶榆枋”“騰躍而上”“翱翔蓬蒿之間”,則是蜩、學鳩與斥鴳的事。世上萬物只有安于各自所處的環境,自得其樂,知足安分,保全自己的天性,才不會為外界所累,也不會被外物所傷,也只有這樣,人才能避免各種各樣的悲劇命運 ——節選自第五章《致意*在逍遙游》 莊子把死亡世界渲染得如此美好,認為“死生存亡之一體”,但如果你由此得出莊子厭世重死的結論,那就大錯而特錯了。實際上,莊子非但不輕視生,而且對人當如何去生、如何活著有著極為獨到的 見解。一部《莊子》,特別是內七篇,無論是講逍遙游,講齊物,講 生死一體,講養生,講人間世,講無用之用,還是講安時而處順,歸根結底還是教人如何好好地活著。莊子把死的世界說得那么炫人耳目、光輝燦爛,真正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要人放下對死的恐懼,勸誡人們不要把有限的生命耗費在無休止的是非之爭或因貪生怕死而自我折磨上,人應該更多關注如何保全自己的生命,如何在這個黑暗混亂的世界活下去。莊子甚至說,能夠終其天年,充分享受自己的壽命,不死于非命,不半道夭折,那才是*高的智慧。(《莊子·大宗師》) 所以,在先秦諸子中,莊子雖然講死講得*多,對死的境界也描述得 *為美麗,但同時對生也看得*重。每當論及“死”,莊子總忘不了講“生”。 那么,怎樣才能好好地活著呢?莊子舉了兩個例子:做好事與做壞事。他要人做好事不要貪圖名聲,一出名麻煩便會接踵而來。做壞事也得做得“得當”,盡可能避免遭受刑罰的傷害。說白了就是,你好事可以做,壞事也可以做,只要“不近名”“不近刑”,就可以“養生”。讀到這里,你可能會問,難道莊子認為人可以“為惡”嗎?沒錯,回答是肯定的。但這并不等于莊子提倡“為惡”。我們知道,在莊子的哲學世界,原本就沒有所謂善惡,至少莊子從來不認同這樣的倫理道德。在莊子看來,什么善惡名刑,統統都是“外物”強加于人的。 為什么在莊子所推崇的人中,有那么多受過刑的兀者?顯然,這是莊子刻意為之的,他就是要對所謂善惡表示出極度的蔑視與徹底的顛覆,他要明確地向這個世界宣布,就算是受過刑又怎么樣? 至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莊子雖然視生死為一體,坦然面對死, 但同時又十分重視個體生命的價值,他是站在維護生命價值的基點上,來談“保身”“全生”“養親”“盡年”的,唯其如此,他才可以超越道德的“善惡”,完全忽略世俗的刑罰,對形體的殘缺視而不見, 而專注于人的心靈與精神的健全。在莊子看來,只有好好活著才是王道, 這也是莊子貴生、重生、養生的*重要的內容。 —— 節選自第七章《生死與夢覺》
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逍遙人間·走進莊子的世界 作者簡介
王景琳,1984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曾任教于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現為加拿大政府外語學院漢語言文化教師。 徐匋,1985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同年留校任教,現任教于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外語系。 王景琳、徐匋二人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化與文學研究,出版過《鬼神的魔力:漢民族的鬼神信仰》《中國鬼神文化溯源》《莊子散文選》《莊子文學及其思想研究》《莊子的世界》等著作,其中《莊子的世界》被評為2019年度“中國好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