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多元:從印度、東亞到非洲:de l inde, de l asie de l est a l afrique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386106
- 條形碼:9787504386106 ; 978-7-5043-861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多元:從印度、東亞到非洲:de l inde, de l asie de l est a l afrique 本書特色
本書為“世界藝術史”第三卷。作者在本卷中將目光轉向了古老的亞洲,介紹了印度藝術、中國藝術、日本藝術以及熱帶地區的藝術。這些地區的民族藝術綻放出各自的光輝,它們各自蘊含著民族獨特的智慧,是構筑人類文明的重要部分。東方藝術對于西方世界來說總是遙遠神秘,且在大多數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藝術史作品中是較少涉及的,而本書作者卻以非凡的領悟力講述它們一一他真正抓住了不同地區藝術各自的精髓。這些西方以外的文明與藝術,看似特別,但正如作者所言:“人類的文化實際上有著相同的深層意蘊,無論它的表現形式如何把我們劃分為不同時代,區分為不同的地區與種族。”地理、宗教、民族特性與藝術的成形密不可分,印度有輪回,中國的象形文字藏著關鍵秘密,日本人在花園里沉思,熱帶地區保留著古老祖先流傳下來的精神狀態……是這種多元,使得世界藝術如此富有魅力。
多元:從印度、東亞到非洲:de l inde, de l asie de l est a l afrique 內容簡介
艾黎·福爾以畢生精力描繪了這部宏大的人類藝術發展圖景,時間跨度從史前時期、古風時期、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直至近現代;涉及東西方不同流派的繪畫、雕刻、建筑、裝飾、園林、音樂。作者在書中對人類藝術精神與文明發展趨勢進行了精辟論述,揭示各類藝術形態何以成型。一覽人類3000年審美文化的發展路徑,跟隨作者重走藝術心靈及文明的成長之路。這是令這部《世界藝術史》獨具特色的原因之一。 與其他講述藝術史作品不同,甚至更具特色的是,艾黎·福爾的文字流動著浪漫氣息,這一寫作特點賦予這部藝術史更高的價值——作者獨特的語言藝術,傳達了那些卓越藝術作品所能帶給觀者的官能體驗與情感觸動;作者用充滿詩情的語言,贊美了藝術本身。在西方評論界眼中,它是一部“雋永的史詩”和“瑰麗畫卷”。 亞洲與非洲的藝術在作者所處的時代,于西方人而言顯得遙遠而神秘,諸多以西方文化為中心的藝術史作品也極少談及,因此,盡管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局限性,但艾黎·福爾在本卷中的討論依然難能可貴。地理、宗教、民族特性與藝術的成形密不可分,印度有輪回,中國的象形文字藏著關鍵秘密,日本人在花園里沉思,非洲的木雕中保留著古老祖先的精神狀態……這些民族藝術綻放著各自的光輝,蘊含著民族獨特的智慧,是構筑人類文明的重要部分。也正是這種多元,使得世界藝術如此富有魅力。
多元:從印度、東亞到非洲:de l inde, de l asie de l est a l afrique 目錄
多元:從印度、東亞到非洲:de l inde, de l asie de l est a l afrique 作者簡介
艾黎·福爾(1873—1937),法國藝術史家、藝術評論家。熱愛藝術的福爾自學成才,形成個人的藝術品位。他很早開始便對塞尚其人其作表現出濃厚興趣。1902年,他發表自己的第一篇藝術評論文章。之后,他開設一系列藝術史講座,授課內容構成其自1909年開始出版的巨著《藝術史》的文本材料。1910年,《保羅·塞尚(Ⅰ)》發表。1911年,《保羅·塞尚(Ⅱ)》發表。1920年,《再談塞尚》發表。1923年,文集《心靈的解放者:保羅·塞尚》出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