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長城畫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1330460
- 條形碼:9787571330460 ; 978-7-5713-3046-0
- 裝幀:藝術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長城畫傳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長城畫傳》以“畫傳”的體裁為長城這位傳主塑像;以兼具歷史感與現代感的設計理念,通過多彩的頁面、豐富的元素、精巧的圖文編排為傳主著彩。全書以聯通千年、縱橫古今、融匯人文與科技的筆墨描繪長城這座巧奪天工的建筑巨構;以長城安天下、繪河山、興工程、戰與守、連內外、古今觀、新生七個章節體現中華民族堅韌剛毅、勇敢睿智的品質,中國人民不屈不撓、開拓創新的精神。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托項目,列入中宣部2022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出版物專項規劃。
長城畫傳 內容簡介
《長城畫傳》在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全面鋪開的大背景下編纂出版,以廣闊的大歷史視野,服務于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以畫文相融的形式展現中國精神、中國氣魄,講述與長城相關的歷史故事;精心提煉長城的歷史價值,深度挖掘長城精神內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該書立足于充分展現中國人民團結統一、眾志成城的愛國精神,堅韌不屈、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守望和平、開放包容的時代精神。有利于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互鑒,增進互信;有助于長城相關文藝創作的提升,打造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文藝品牌;切實加強長城的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促進長城作為中華文化傳播的符號和載體,講好中國故事;切實提高廣大長城文物工作者,特別是社會大眾保護長城的素質,提高文物保護的覺性。
長城畫傳 目錄
長城畫傳 節選
在線試讀: 戰爭是長城故事的主題之一。中國古人在長城戰守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對其加以改進完善,建立起高效的烽火預警體系和設計精妙、功能強大的防御設施。一次次血雨腥風之后,除了勝敗記錄,更有兵法戰陣和精良的武備傳世。長城防御的關鍵不唯金城湯池,更在于人。長城守軍不只是一個群體概念,更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生命,他們在戰場拼殺一往無前,也深入敵后,活躍在第二條戰線。他們為國而戰,也守護著家園和親人,有著人的情感。長城以智慧砌就,更以意志筑成。長城的深溝高壘配合著古代中原的勇士,擋住來犯的鐵蹄,發揮強大的戰術效能。20世紀,長城凝聚起億萬人民,激勵他們前赴后繼,英勇抵抗侵略者,迸發無窮的精神力量。 歷代長城烽火“密碼” 烽火燃放制度起源于先秦時代,又經過歷代不斷改進,信號更加多樣,管理日益嚴密,確保了警訊傳遞的安全、準確和高效。 一 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到則舉烽火,諸侯悉至。 ——《史記·周本紀》 晝則舉烽,夜則舉火。 ——《墨子·號令篇》 晝日燃烽,以望火煙,夜舉燧以望火光也。 ——《史記正義》 周幽王十一年(前771),鎬京。 周幽王的妃子褒姒美如天仙,唯一的缺點是從來不笑。為了讓她笑,周幽王絞盡了腦汁,終于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周朝曾建立很多烽火臺,并與諸侯約定,一旦敵寇來襲便點燃烽火、敲響戰鼓,諸侯見到信號就率軍前來救援。 這一天,周幽王命人點燃了烽火。諸侯的勤王大軍紛紛召集軍隊向王畿趕來。幽王帶著他的妃子登上城頭,只見狼煙滾滾,旌旗獵獵,戰鼓聲聲入耳,喊殺聲響徹云天。褒姒見狀大笑不止。幽王見到了妃子的笑容,卻失信于諸侯。終于,在周幽王十一年(前771)的一天,西北方的犬戎向周朝發起進攻。幽王趕忙命人點燃烽火,然而這一次,再也沒有援軍前來……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普通人都會記住這是一個現實版的“狼來了”,而對于長城研究者而言,故事里的兩個元素卻更加重要,它們就是烽燧和大鼓。 烽火臺古稱“烽燧”,是中國軍事史上一個劃時代的發明。
長城畫傳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設置的專門委員會,其主要職責是組織委員學習宣傳黨和國家文化藝術文史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就文化藝術文史問題開展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建議和提案,團結和聯系文化藝術文史界委員反映社情民意。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直屬的文化遺產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機構,主要開展國家文化遺產資源的調查、登錄工作;承擔文化遺產科學的基礎研究、專項研究,開展文化遺產保護應用技術研究,推廣科學技術研究成果;承擔國家重要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編制、維修及展示方案設計;開展文化遺產保護科學技術的國際合作、學術交流和教育培訓工作等。 劉曙光(執行主編):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1982年1月畢業于鄭州大學歷史學系考古專業,1986年6月畢業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秦漢史)。曾任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我與地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