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歡迎來到日本中世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4146387
- 條形碼:9787224146387 ; 978-7-224-14638-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歡迎來到日本中世 本書特色
日本中世——平安時代末期至戰國時代,眾所周知,是一個戰亂頻發、躁動不安的時代。然而,由榻榻米、壁龕等構成的和室,用醬油等調味的和食,這些日本人生活文化的原型,也形成于該時期。
后妻打、贅入婚;陰陽師,巫女;雙六盤,十度飲,連歌大賽,寺社巡禮;鳥獸戲畫,餓鬼草紙;本膳料理,宇治抹茶……
日本中世的文化生活開放,活潑,盎然生趣。
本書作者,著名歷史學家吳座勇一,從政治智慧、婚喪嫁娶、生老病死、教育娛樂等多角度,以扎實的史料為基礎,運用多幅珍貴名畫,深入解讀了真正的日本中世武士階層,探尋了日本人生活文化的原型,為讀者呈現出一部精彩絕倫的日本中世史。
歡迎來到日本中世 內容簡介
日本中世——平安時代末期至戰國時代,眾所周知,是一個戰亂頻發、躁動不安的時代。然而,由榻榻米、壁龕等構成的和室,用醬油等調味的和食,這些日本人生活文化的原型,也形成于該時期。
后妻打、贅入婚;陰陽師,巫女;雙六盤,十度飲,連歌大賽,寺社巡禮;鳥獸戲畫,餓鬼草紙;本膳料理,宇治抹茶……
日本中世的文化生活開放,活潑,盎然生趣。
本書作者,有名歷史學家吳座勇一,從政治智慧、婚喪嫁娶、生老病死、教育娛樂等多角度,以扎實的史料為基礎,運用多幅珍貴名畫,深入解讀了真正的日本中世武士階層,探尋了日本人生活文化的原型,為讀者呈現出一部精彩絕倫的日本中世史。
歡迎來到日本中世歡迎來到日本中世 前言
日本史學中“中世”這一時代劃分,大約指的是平安時代末期至戰國時代。與江戶時代(近世)持續近250年的和平相比,這是一個戰亂頻發、躁燃不安的時代,爆發了諸如源平合戰(學界稱“治承·壽永內亂”)、南北朝內亂、戰國爭亂等常被歷史小說、電視劇取材演繹的大型戰爭。所以,有不少歷史愛好者自詡對日本“中世史如數家珍”。
但事實上他們對日本中世社會的真實情況究竟了解到何種程度呢?筆者深感懷疑。誠然,有一定數量的人熟知源義經、楠木正成、織田信長等中世武將,或者通曉川中島合戰、關原之戰等中世交戰。然而,即使在戰亂頻發的中世,人們也不是一年365天全天候都在打仗。在交戰間隙,他們也有日常生活。這一點,有多少歷史愛好者了解呢?要想真正了解中世史,只知曉英雄事跡和戰爭原委還遠遠不夠,還須了解中世人的生活,乃至他們的心性與價值觀。
實際上日本史學界已經積累了許多對中世人的生活、文化、信仰等方面的研究。相關學者的研究熱情絲毫不亞于對政治史、外交史、經濟史的研究。可遺憾的是,其成果并不為普通歷史愛好者所知。市面上并非沒有面向大眾解讀中世人日常生活和世界觀的書籍。諸如盛本昌廣的《贈答與宴會的中世》、苅米一志的《殺生與往來之間:中世佛教與民眾生活》等,都是對筆者執筆本書有很大參考價值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并非學術論文,而是面向普通讀者的著述。
但無論是“贈答”還是“殺生”,聚焦于這些特定主題的著作對于普通的歷史愛好者都顯得門檻過高。在挑戰此類書籍之前,首先要了解中世社會的概要。
然而,簡明扼要地講述“中世社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的概述性書籍竟意外地少之又少。各出版社推出的“日本歷史”系列的通史類書籍往往偏重于講述政治史,至于日本人從何時開始慶祝生日?中世人如何過年?冠婚葬祭如何進行?能回答出這些樸實疑問的著述可謂寥寥無幾。而且“日本歷史”系列叢書全卷加起來超過20卷,僅僅是中世的內容就得讀個六七卷。
非要選一本開始看的話,那就是本書中提到的由中世史學家網野善彥所著的《重新解讀日本歷史》。但該書初版刊行于1991年,此后隨著日本史學界研究的深入,網野的許多觀點已被否定。我們仍然亟須一本基于*新研究成果的概述類著作。
既然沒有,那就自己寫一本吧。基于這種想法,筆者撰寫了這本書。本書之所以叫《歡迎來到日本中世》而不叫《日本中世史》,是因為這不是一本常見的以政治史為中心的中世史入門書。當然,考慮到對日本史不太了解的讀者,筆者寫作時也對相關歷史背景做了細致地說明。
那么接下來,敬請各位跟隨筆者一同進入日本中世這個“別樣的世界”吧!
歡迎來到日本中世 目錄
歡迎來到日本中世 節選
女天皇只是“過渡天皇”?
日本古代和中世的*大區別是“家的形成”。一般認為日本現代家庭的雛形誕生于中世。
近年來,在日本,有關是否應推行夫妻別姓的問題爭論不休。目前,日本女性婚后十有八九還是隨夫姓,究其原因,在于人們認為在日本的傳統家庭模式中,父系、男權占據優勢地位。不過,當今歷史學界提出,日本古代其實并非是男性占優。因為古代社會是“雙系制”社會,個人同時與父系、母系兩個血緣集團保持密切聯系,繼承雙方的政治地位和財產。
日本古代社會被視為“雙系制”社會的依據是什么呢?首先是缺乏明確的婚姻居住制度,即對夫妻婚后是居住在男方家還是女方家未有明確規定。其次是男女均分的財產繼承慣例。在子女財產分配問題上,一般男女平等分配,并不存在男性多得。另外,這一時期還被指出存在隨母姓或者父母雙方姓氏的情況。
母系血統在繼承政治地位中的重要性,也印證了日本古代是“雙系制”社會。有關這一點,古代天皇的婚姻關系就是證明。
日本古代皇族盛行近親婚配。比照現代價值觀,實在有違倫理,令人咋舌,不過在當時近親婚配確實屢見不鮮。
舉個家喻戶曉的例子,天智天皇的女兒嫁給了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后來的天武天皇),而且后來,天智天皇的另外三個女兒也嫁給了天武天皇。也就是說,叔叔娶了四個侄女。對現代人而言這或許過于荒唐,因此推理小說家井澤元彥等人才提出了“天智天皇和天武天皇其實不是親兄弟”的奇說吧。不過,古代的常識和現代的常識并不能一概而論。
那么,為什么這時期近親結婚如此之多呢?因為當時皇位的繼承極其看重母系的血統,其母也是皇族的皇子成為天皇的概率更高。壬申之亂中,大海人皇子討伐天智天皇的長子——大友皇子,后繼位天皇,而引起這場動亂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友皇子母親的身份。
與舒明天皇和皇極天皇所生的大海人皇子相比,大友皇子的母親是伊賀國出身的采女,身份地位較低。因此,朝廷內部充斥著對大友皇子的不滿,認為他沒有資格繼位天皇。由于母親的身份至關重要,所以如果想讓自己未來的孩子成為天皇,*好選擇和女性皇族婚配生子。皇族之間的婚姻備受追捧,其結果便是近親婚配越來越多。
另外,從某種角度來說,對于古代婚姻史的研究實際上是在如何看待女天皇的爭論中發展起來的。自明治時代以來,女天皇一直被認為是“過渡天皇”。
女性過渡天皇論又稱女帝中繼論,指在漫長的天皇歷史中,盡管曾有女性成為天皇,但那僅是個例外。本該繼位天皇的皇太子因年齡尚小,就先由皇后或皇嬸作為過渡即位天皇,直到皇太子長大成人。讓女性繼任天皇只是權宜之計,由其臨時代行天皇之職而已。
從明治時期一直到二戰后,女性過渡天皇論一直是學界公認的說法,但隨著研究的深入,也開始有學者認為,這只不過是先入為主的看法。
明治政府頒布的《皇室典范》否定了女性的皇位繼承權。這一時期,《皇室典范》稱既往存在的女帝只不過扮演著“過渡角色”,從而將排除女天皇正當化了。由于《明治民法》規定男性權利優先于女性,丈夫權利優先于妻子,因此男尊女卑的價值觀滲透到了日本社會的各個角落,助長了女性過渡天皇論。
但在實際的歷史上,女天皇其實都是按照自身的政治意志,行使著巨大的權力。派遣遣隋使的推古天皇如此,為古代日本*終發展成律令制國家奠定基礎的持統天皇也是如此。可以明確的是,女天皇并不一定是“過渡天皇”,而是與男性天皇發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了解古代的雙系制社會,對思考如今的女天皇、女系天皇問題也很有必要。
歡迎來到日本中世 作者簡介
吳座勇一 日本著名歷史學家,1980年生于日本東京,東京大學博士,日本中世史專業,現為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著作有《應仁之亂》《日本中世戰爭史》《日本中世陰謀史》等。曾獲第12屆角川財團學藝獎、第52屆書店新風獎特別獎。
譯者簡介:
楊曉鐘 西安外國語大學教授。翻譯出版《雪日》《春琴抄》《通識:學問的門類》等譯著三十余部。
寇夢珂 西安外國語大學2021屆日語筆譯專業碩士研究生。合譯出版《D坂殺人事件》等譯著。
唐珊珊 西安外國語大學2021屆日語筆譯專業碩士研究生。合譯出版《D坂殺人事件》等譯著。
- >
山海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