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道德認同與價值認同: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倫理認同研究(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第二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15263
- 條形碼:9787300315263 ; 978-7-300-3152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道德認同與價值認同: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倫理認同研究(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第二輯)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理論篇和經驗篇兩個部分。理論篇力圖闡明核心價值觀轉化為社會道德體系和道德生活基本規范的主要路徑。經驗篇力圖從中西方歷史上的主流價值觀實現社會倫理認同的經驗和教訓中,為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實現社會倫理認同獲得啟示和滋養。本書從核心價值觀實現倫理認同的角度較為系統地回答了核心價值觀如何轉化為社會道德體系,進而如何轉化為個人的信念、品質和行為準則的問題。
道德認同與價值認同: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倫理認同研究(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第二輯) 目錄
**章 核心價值觀轉化為道德理論
一 、核心價值觀道德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核心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直接和間接方式
(二) 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化要求及其可行性
二 、核心價值觀道德化的目標和基本任務
( 一) 核心價值觀道德化的目標
(二) 核心價值觀道德化的基本任務
三 、核心價值觀實現社會倫理認同的具體路徑
(一) 將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倫理認同視為長期戰略
(二) 實現核心價值觀社會倫理認同的當前著力點
第二章 核心價值觀轉化為道德觀念
一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善惡觀
( 一) 善惡觀的歷史變遷
(二) 道德相對主義及其對善惡觀的侵蝕
(三) 以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善惡觀
二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一) 是非觀的界定及其重要性
(二) 當代社會是非觀迷失的表現和原因
(三) 以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三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美丑觀
(一) 美丑觀與審美的關系
(二) 當代社會美丑觀錯位的表現和原因
(三) 以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美丑觀
四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義利觀
(一) 義利觀的傳統文化根基
(二) 當代社會義利觀失范的表現和原因
(三) 以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義利觀
第三章 核心價值觀轉化為道德規范
一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普遍認同的公共道德規范
(一) 公共道德規范概述
(二) 社會公德缺失的表現和根源
(三) 樹立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公共道德規范
二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普遍認同的家庭道德規范
(一) 家庭道德規范概述
(二) 家庭美德缺失的表現和根源
(三) 樹立以平等和諧為核心的家庭道德規范
三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一) 職業道德規范概述
(二) 職業道德缺失的表現和根源
(三) 樹立以敬業誠信為核心的職業道德規范
第四章 核心價值觀轉化為道德人格
一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 理想信念及其重要性
(二) 當代社會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現和原因
(三)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優秀的人格品質
(一) 人格品質的內涵與特點
(二) 當代社會是非觀迷失的表現和原因
(三) 以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三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美丑觀
(一) 美丑觀與審美的關系
(二) 當代社會美丑觀錯位的表現和原因
(三) 以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美丑觀
四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義利觀
(一) 義利觀的傳統文化根基
(二) 當代社會義利觀失范的表現和原因
(三) 以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樹立正確的義利觀
第三章 核心價值觀轉化為道德規范
一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普遍認同的公共道德規范
(一) 公共道德規范概述
(二) 社會公德缺失的表現和根源
(三) 樹立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公共道德規范
二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普遍認同的家庭道德規范
(一) 家庭道德規范概述
(二) 家庭美德缺失的表現和根源
(三) 樹立以平等和諧為核心的家庭道德規范
三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普遍認同的職業道德規范
(一) 職業道德規范概述
(二) 職業道德缺失的表現和根源
(三) 樹立以敬業誠信為核心的職業道德規范
第四章 核心價值觀轉化為道德人格
一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一) 理想信念及其重要性
(二) 當代社會理想信念缺失的表現和原因
(三)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優秀的人格品質
(一) 人格品質的內涵與特點
(二)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理想人格
(三) 理想人格包含的具體品質
三 、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行為準則
(一) 行為準則的性質與特點
(二) 由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的行為準則
(三) 正確行為準則包含的具體內容
第二部分 經驗篇
第五章 中國傳統社會儒家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倫理分析
一 、儒家價值觀的倫理內涵
(一) 儒家價值觀概說
(二) 儒家價值觀的倫理內涵
二 、儒家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歷史與邏輯分析
(一) 儒家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歷史分析
(二) 儒家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邏輯分析
三 、儒家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經驗與不足
(一) 儒家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成功經驗
(二) 儒家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存在的不足
四 、核心價值觀對儒家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借鑒
(一) 倫理認同是實現社會普遍認同的重要途徑
(二) 實現社會倫理認同要慎重對待非主流文化
(三) 實現普遍的社會倫理認同是 一個歷史過程
第六章 西方近現代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倫理分析
一 、西方近現代價值觀的倫理內涵
(一) 西方近現代價值觀概說
(二) 西方近現代價值觀的倫理內涵
二 、西方近現代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歷史與邏輯分析
(一) 西方近現代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歷史分析
(二) 西方近現代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邏輯分析
三 、西方近現代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經驗與不足
(一) 西方近現代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成功經驗
(二) 西方近現代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存在的不足
四 、核心價值觀對西方近現代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借鑒
(一) 從資本邏輯走向人的邏輯是實現社會認同的
必然要求
(二) 核心價值觀與西方普世價值觀的根本區別
(三) 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倫理認同要落腳于人民幸福
第七章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倫理分析
一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倫理內涵
(一)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概說
(二)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倫理內涵
二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歷史與邏輯分析
(一)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歷史分析
(二)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邏輯分析
三 、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經驗與啟示
(一) 先進性: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
理論品格
(二) 中 國化: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
現實基礎
四 、核心價值觀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的學習借鑒
(一) 核心價值觀對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的繼承和發展
(二) 始終保持先進性是核心價值觀實現社會倫理
認同的前提
(三) 始終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核心價值觀實現
社會倫理認同的根基
參考文獻
后記
道德認同與價值認同: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倫理認同研究(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第二輯) 節選
核心價值觀實現社會認同不僅僅是核心價值觀自身的需要,也是構建新時代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需要。當前我國處于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時期,道德體系的重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道德體系的重建不是說在當代中國沒有道德規范,而是說沒有適合當代中國的完美道德體系。實際上,當前我國社會上充斥著各種價值觀,有著各種不同的道德規范,給人們的道德判斷和行為規范方面造成了巨大困擾。在這種情況下,重新構建適合于當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所需的道德體系,并使之成為所有人普遍認同的主流文化是必要的。在當前中國社會,除開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核心價值觀)之外,西方價值觀和傳統價值觀都有著重大影響。西方價值觀主要指近現代以來西方國家奉行的價值體系,其主要內容是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等。這些價值觀與西方社會的道德重建是密切相關的,也具有歷史進步性。但是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資本主義的頑瘴痼疾終究無法克服,于是人的異化也無法消除。這些看起來非常美好的價值觀也變得虛偽不實。但是即便如此,隨著改革開放,國門打開,西方價值觀涌入中國,對我國社會造成了巨大影響,對我國社會主義道德和價值體系造成了巨大沖擊。再加上西方國家有意無意地將一些腐朽思想傳入我國,對我國社會風氣造成了惡劣影響。在當前的全球互聯網時代,要想徹底杜絕西方價值觀對我國的影響是不可能的,而且還可能導致文化上重新閉關鎖國,而且這也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表現。真正的優秀的文化是要經得起各種考驗的,正如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新中國所經歷的艱難困苦一樣,挑戰和磨難是進步的必經之途。因此,對西方價值觀的引領、規范、控制和利用是核心價值觀的必要工作。傳統中國價值觀以儒家價值觀為核心,曾經沉寂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如今在當代中國也逐步開始流行。當然,目前的傳統(儒家)價值觀尚沒有完成現代化轉換和創新性發展,在社會上雖然有日益增強的影響,但其內容的相對陳舊(畢竟是產生于封建時代)使得其還沒有更大的社會認同度。傳統價值觀的核心是整體主義,這一點和西方價值觀所主張的個人主義是完全相反的,因此這兩種價值觀在社會上有明顯沖突,由此也造成了社會上人們思想的動搖。當然,就整體主義這一特點來說,傳統(儒家)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文化是有契合性的,這也是傳統價值觀現代化轉換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基礎,當然,這就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德化既是核心價值觀提高自身社會認同的要求,也是構建新時代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要求。這要求首先要對核心價值觀進行理論上的轉換。這種轉換的首要之義是將核心價值觀轉化為道德理論,即從理論上論證核心價值觀道德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目標。其次,從具體建設的角度來說,核心價值觀應當轉化為道德觀念,或者說,道德觀念的建立應當以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道德觀念主要包括善惡觀、是非觀、美丑觀、義利觀等等方面,這些觀念與當前我國社會所面臨的道德相對主義盛行、是非觀迷失、美丑觀錯位、義利觀失范等問題緊密相連。
道德認同與價值認同:核心價值觀的社會倫理認同研究(當代中國社會道德理論與實踐研究叢書·第二輯) 作者簡介
徐瑾,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中華文化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省道德與文明研究中心、湖北大學農村社區研究中心研究員,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與價值論研究。 江暢,華中師范大學政治學部、湖北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名譽院長,中華文化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國際價值哲學學會(ISVI)前會長,中國倫理學會副會長。發表論文約350篇,出版著作36部,獲教育部和湖北省優秀成果獎一、二等獎7項。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與地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