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追蹤大熊貓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0135558
- 條形碼:9787200135558 ; 978-7-200-13555-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追蹤大熊貓 本書特色
羅斯福兄弟探險后出版的這本《追蹤大熊貓》,引發了西方探險家更大規模的赴川西狩獵稀有動物和收集動物區系資料。對大熊貓來說,這無疑是一次人類帶來的厄運。
追蹤大熊貓 內容簡介
1869年法國傳教士科學家佩爾· 大衛( Père David)首次向世界介紹了中國的大熊貓和麋鹿等不為人知的動物新種。此后,一代又一代西方探險家相繼來到中國采集稀有的動物標本,但他們對熊貓的追蹤都無功而返。直到60年后,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長子小西奧多·羅斯福和次子克米特·羅斯福決心來到中國開始追蹤大熊貓的探險。1929年他們歸國后將在中國的探險日記寫成《追蹤大熊貓 》(Trailing The Grant Panda)一書,這本書成為當時文獻價值極高的探險日志。
追蹤大熊貓 目錄
**章 啟航 / 小西奧多·羅斯福 /001
第二章 關山度 / 克米特·羅斯福 /015
第三章 中國的后門 / 小西奧多·羅斯福 /028
第四章 云之南 / 克米特·羅斯福 /047
第五章 木里王國 / 小西奧多·羅斯福 /069
第六章 漫游打箭爐 / 克米特·羅斯福 /100
第七章 佩爾·大衛之城 / 小西奧多·羅斯福 /123
第八章 “高了!低了!開槍!命中!”/ 克米特·羅斯福 /144
第九章 結束追蹤 / 小西奧多·羅斯福 /169
附錄 A /190
附錄 B /197
索?? 引 /202
追蹤大熊貓 節選
**章 啟航 “羅圈腿約翰尼,收拾行裝上路啰” —— 吉普林 我們從上次到帕米爾( Pamirs)探險回來已經有些時日,一切都像五 月的清晨一樣平靜愜意,似乎沒有什么比一家人生活在牡蠣灣( Oyster Bay)更能令人向往了。那里有許許多多有趣的事等待我們去做,日子就 像電影里的情景一樣一天天地過去。 不知不覺間已經過了一年多,忽然有一天,一種陌生而又熟悉的聲 音開始在我耳邊低語。地球上大山高原上的精靈,從裸露的巨石和如云 的雪峰上,向我暗示著在暴風雪中胡須上、臉上結了冰的日子;荒漠里 的精靈向我吟唱著曠野里狂沙和烈日之歌。已經很久了,我已經決絕地 將這些精靈的折騰置之腦后,不聞不問。 然而一夜間情況發生了變化。一天晚上克米多和我兩人在一起,沒 有別人。我發現他也一直在聆聽那些聲音。“墮落”就這樣發生了,而 且一發不可收拾。很快我們就開始與那些悄無聲息來到紐約( New York) 的皮膚褐色、身形消瘦的人經常一起吃午餐,這些人與駕著車子橫穿非 洲、晚上投宿富麗堂皇的飯店的旅游者可大不一樣。這些人是先遣隊, 他們要去的地方荒無人煙、食物缺少、只能步行、時常與危險同行。我們想都沒想就開始討論我們下一步該到哪兒去探險。我們自然 而然地去找地圖上空白處,那里有用虛線標注的干涸了的河谷、上面 印著“無名”的白色斑塊區域。這樣的區域已經比20年前少了很多,也 許正因為如此,那些地方的召喚才讓人無法抗拒。我們想穿過婆羅洲 ( Borneo,今加里曼丹),但就在我們想去徒步探險的時候,我們聽說在 我們之前已經有人去過了,所以我們轉而商討到安哥拉( Angola)去獵取 新奇的可能。 *終我們的目光盯在了亞洲的印度支那( Indo-China)西北部地區, 那里巍峨的喜馬拉雅山( Himalayas)余脈緩緩逶迤成熱帶沿海平原。雅 魯藏布江( Brahmaputra)、伊洛瓦底江( Irrawaddy)、薩爾溫江 a( Salween)、 湄公河( Mekong)、揚子江( Yangtze,長江)五條大河在這壁立千仞的崇 山峻嶺間切開一道道河谷,奔向大海。在入海口處,五條江之間相隔千 里。揚子江在上海( Shanghai)注入太平洋( Pacific),而雅魯藏布江平靜 而混濁的江水橫穿印度( India)后卻在孟加拉灣( the Bay of Bengal)投入大 海的懷抱,兩者相距數千英里,可是當它們咆哮著沖過崇山峻嶺時,兩 者相距有時僅有四十英里。 我們的計劃漸漸有了雛形。克米多和我計劃向北進入那個區域,或 經西藏( Tibet),或抄由緬甸( Burma)通向云南的古老的巴莫 — 大理府 小道( Bhamo-Talifu)。途經無名區域時,我們會繪制地圖,一旦到達盡可 能遠的腹地,我們就收集當地的動物標本。 我們這次探險的“金羊毛”(*有價值的部分)是大熊貓( giant panda)。貓熊( Aeluropus melanoleucus)是這種動物的學名。大熊貓生活 在中國四川( Szechuan)山區密密的竹林里,當局似乎都認為,迄今為 止熊貓還沒有被任何白人獵殺過。 60年前法國傳教士科學家佩雷· 大 衛( Père David)從穆坪 b( Muping)當地居民手中獲得熊貓皮而發現了大熊貓。這種野獸與一般的熊大小相仿,身上的顏色卻十分醒目。它的眼睛周圍有一圈黑色,就像戴了一副墨鏡,黑色耳朵,肩部和前腿有大片黑色,身上其余部分均為白色。沒有人知道應該如何對其進行動物學分類。它到底是熊,還是貓熊,抑或完全是一新物種?包括佩雷拉將軍( General Pereira)、恩斯特· 威爾遜( Ernest Wilson)、扎佩( Zappey)、以及麥克尼爾( McNeill)在內的一代又一代探險家都尋覓過它的蹤跡,但都無功而返。我們也沒有多少把握,把握少到我們都不愿意讓我們*親近的朋友知道我們這次探險的真正目的。我們對它知之甚少,它生活的范圍、它的習性都是個謎。我們的疑慮比當年伊阿 宋( Jason)的疑慮更甚。 除了熊貓,還有不計其數令我們著迷的動物。有種叫作羚牛( takin)的奇異生物,長得既像山羊,又像羚羊。它生活在深山之中,雖然外表看似笨拙,事實上卻出人意料的機敏。它長著長毛,有些品種毛色發 黃。中國人稱之為“野牛”。我們這次想要找到的這種動物的科學名稱為羚牛( Budocas taxicolor),它的名字和它本尊一樣怪異。現如今居住在好萊塢的梅森· 米歇爾( Mason Mitchell),是**個射殺到羚牛的西部物 種并獲得其標本的西方人。 和羚牛一樣,引起我們巨大興趣的還有金絲猴( the golden monkey)。 它生活在冰冷刺骨的森林地帶,那里每年有長達5個月的時間都被厚厚 的積雪所覆蓋。金絲猴的毛發,尤其是年長的雄性金絲猴的毛發十分漂 亮。它的毛色由黃色到飽滿的黃褐色再到雪白色。據我所知,沒有任何 一家博物館收藏著這樣的物種。
追蹤大熊貓 作者簡介
小西奧多·羅斯福,M國第二十六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長子,1887年生于紐約長島,1908年哈佛大學畢業,曾參加“一戰”,后投入政界和實業界。1941年重新應征入伍,在美軍第26步兵團任上校。同年晉升準將。參加北非、西西里和諾曼底戰役,隨后病歿。 克米特·羅斯福,西奧多·羅斯福的次子,1889年生于紐約長島,曾與父親老羅斯福一起到非洲狩獵,到南美探索未知河流的源頭。大學畢業后從事工程和銀行業。“一戰”“二戰”期間曾加入英軍。 譯者簡介 高蘊華,女,東華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文學碩士,碩士生導師。主要翻譯研究領域為文學翻譯和傳記翻譯。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