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中國傳媒年度對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851809
- 條形碼:9787507851809 ; 978-7-5078-518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傳媒年度對話 本書特色
* 一年一度的“年度對話”回顧和盤點過去一年間受關注、能體現年度亮點的傳媒文化事項,是傳媒學術界的一臺年度大戲,留存了新世紀以來中國傳媒改革、發展、創新的年度景觀,是中國傳媒學術研究中真實、真切而真誠的素材與文本。 * 中國傳媒學界首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胡智鋒攜手17位傳媒管理層、業界、學界的領軍人物、權威人士,就當年度中國傳媒行業的焦點問題展開深度對話。
中國傳媒年度對話 內容簡介
《中國傳媒年度對話》收錄《現代傳播》期刊從2004年至2017年歷年開篇之作的“年度對話”,共16篇。每一年的“年度對話”均由時任《現代傳播》主編胡智鋒教授邀請傳媒業界、學界有重要影響的領物或專家,就過去一年傳媒發展的成就與問題做一回顧掃描,對未來一年傳媒走勢予以預測展望,成為存留傳媒發程的重要記錄。不論是對于中國傳媒自身的發展與創新,還是對于中國特色傳媒學術研究的傳承與積累,這些都是*真實、真切而真誠的素材與文本,所存留的內容與獨特的方式能夠給當下和未來中國傳媒的從業者和研究者們帶來有益的啟示。
中國傳媒年度對話 目錄
001 會診中國電視
——關于中國電視現狀及問題的對話
027 2004:中國電視關鍵詞
049 2005:中國電視備忘錄
069 2006:中國電視憂思錄
089 重塑中國電視的尊嚴
107 2009:中國電視創新對話
124 中國廣播影視發展新起點
——2010年《現代傳播》年度對話
146 新十年新起點:中國廣播電視的觀察與思考
——2011年《現代傳播》年度對話
166 價值重構:中國傳播研究主體性探尋
——2011年《現代傳播》年度對話
187 文化復興的理想與現實
——2012年《現代傳播》年度對話
206 道與法:中國傳媒國際傳播力提升的理念與路徑
——2013年《現代傳播》年度對話
223 需求與引領:傳媒生態與監管服務之變
——2014年《現代傳播》年度對話
244 媒介融合與網絡強國:互聯網改變中國
——2015年《現代傳播》年度對話
268 中國電影:從數字走向詩
——2016年《現代傳播》年度對話
297 困境、創新與責任:多維定位下的傳統主流媒體
——2017年《現代傳播》年度對話
314 后?? 記
中國傳媒年度對話 節選
《中國傳媒年度對話》: 趙:這說明我們不自信,總是問什么是西方主流。某種理論可能在西方不是主流,我倒不擔心這一點,只要這一理論立得住。剛開始被認為是異端的東西有可能代表著未來的走向。如果我們承認中國在開拓一個新的社會形式,是在探索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那我們為什么非得迎合西方主流?為什么西方主流就應該是我們的主流?為什么明明知道西方模式建立在過去的殖民擴張和現在的美帝國體系之上,我們還要跟西方主流結合?所以,“是不是西方主流”這個問題本身就體現了我們沒有自主性,沒有主體意識! 『褐袊膫髅綄W術界有兩個現象特別有意思,一個是所謂“理論”,另一個是“國際化”。只要說到理論,特別是傳播學,就認為中國沒有理論。比如做論文,根據中國傳媒的實踐,花大力氣做了一個經驗的梳理,就會有人問:你的理論呢?如果博士論文里沒有西方的傳播理論,那就不是理論。這個現象很普遍,認為非西方不理論,中國自己總結出來的不是理論。所謂“國際化”,只要提到中國跟國際接軌,就拿美國和歐洲作為參照,再看看我們中國,結論必然是如此落后、如此差勁。這是兩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在我們的研究方法和價值觀里,其實有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就是對本民族、本土的成就和經驗的漠視、不自信,包括對我們自身的新聞傳播、廣播電視研究的經驗梳理! ≮w:我們把自己的經驗放在割裂的西方理論中去檢驗,認為西方有理論,而我們只能提供經驗,好像理論就姓西。 胡:我們要建立自己的知識范式! ≮w:我們習慣去承認西方知識的普遍性,再把中國經驗放在里面。實際上,任何一套知識體系都是以本地為基礎的,包括中國革命和建設在內,任何社會運動和社會實踐都有不同的知識,都有不同的理論資源,而不是西方就是理論,中國只提供經驗。關于這點,我本人也一直在抗爭。有學者說:我有一套有關資本邏輯的普遍理論,你來提供中國的例子。我說:對不起,不是這么回事,資本主義邏輯跟中國社會結構有一個磨合的過程(mediation)。不能把資本邏輯抽象出來,把它本質化,然后說中國只提供經驗! 『喊此麄兊恼f法,中國只能作為例子,知識體系和范式都是西方的。 趙:這本身就是西方中心主義的一種表達。 胡:而且,這種問題在中國知識界特別是傳媒學術界很普遍,因為傳播學更多的是引進的,我們已經習慣了認可“全球知識、本地實踐”的觀念,有意無意地就把自己矮了三截。 趙:這是話語霸權的集中表現。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趕超,即使發表更多的文章又如何?再多,也是處于人家的框架之下。所以,要反思以西方為中心的知識論,也就是認識論。什么是知識,誰的知識,不同知識體系之間的權力關系如何,我們要反思清楚。正如您剛才所說的,當我們有意無意地認為西方有理論、我們有經驗的時候,實際上我們就不是這個游戲中的平等玩家了! 『何覀円呀浬狭巳μ! ≮w:對。再舉個例子,幾天前我在國內講課,講到中國“走出去”的時候,我說“走出去”很重要,但是還有一個“誰的聲音走出去”的問題。比如《英雄》這部電影是“走出去”了,但我認為“走出去”的是秦始皇的視野,而孟姜女的視野并沒有“走出去”。課后,馬上就有學生反問:美國有嗎?可問題是,如果我說美國沒有,是否就萬事大吉,問題終結了,歷史終結了?當然,在這里秦始皇和孟姜女的視野只是象征性的符號。但問題是,為什么要拿美國作為一個評判標準?這里面是否隱含著美國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一前提?在好萊塢的意識形態中,灰姑娘和《漂亮女人》(Pretty Woman)的視野是主流,我們的花木蘭也被挪用(appropriate)了,但我們不能指望有更底層的孟姜女的視野。孟姜女代表被壓制的階級和民眾,而且是女性! 『哼@很典型。我想這種發問不僅學生會有,而且相當一部分學者也會自然地問美國有嗎?或者問你的理論是哪里的,是西方哪一派的?如果不是,他馬上會質疑:你“國際化”了嗎?與國際接軌了嗎? 趙:當我們說“接軌”的時候,我們想的是紐約的摩天大樓,想的是與美國的中產階級接軌。但是,我們忘了美國中產階級所依附或者其能夠形成的內政和外交條件。在內,美國有自己內部的第三世界。在某些州的一些貧民社區里,一個黑人男性在成長過程中進監獄的機會比進大學的機會還要多。對外,美國占有帝國的位置,在全世界設立那么多軍事基地,可以先扶持某政權,再把它推翻。我們的一些知識分子,憑著自己的經驗和想象就要跟美國中產階級接軌,但忘了它是一個整體的社會結構中的一部分,是一個世界體系中的一部分!
中國傳媒年度對話 作者簡介
胡智鋒,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戲劇與影視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文聯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傳媒學術領域第一位教育*“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入選中組*首批“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新中國60年影響中國廣播電視進程的60位人物”。長期從事影視文化、影視藝術、傳媒藝術教學與研究。承擔國家社科重大課題等四十余項,著有《立論中國影視》《影視文化論稿》《電視美學大綱》等著作三十余部,發表各類學術論文四百余篇,成果多次榮獲國家級、省部級獎項,曾赴亞、歐、美、非、澳等洲四十多個國家進行講學和學術交流。
- >
推拿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