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異域同輝:陶瓷與16-1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8621765
- 條形碼:9787558621765 ; 978-7-5586-2176-5
- 裝幀:藝術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異域同輝:陶瓷與16-1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 本書特色
文化,因差異而多彩,更因包容而相棲相生。本書以物見史,在綿綿講述中,讓讀者跟隨中國陶瓷這一極具文化意涵的器物,打開視野,跋涉東西,了解16—18世紀中西方世界交流互通的場景。 ★名家匯集:放眼世界,邀請中外陶瓷研究領域一流學者13人,涵蓋復旦大學、南開大學、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葡萄牙國家瓷磚博物館、荷蘭國立博物館、葡萄牙國家古代藝術博物館、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世界多家著名陶瓷研究專家,共同書寫中西陶瓷交流圖景; ★配圖經典:全書收入高清陶瓷器100多幅,涉及葡萄牙國家瓷磚博物館、桑托斯宮、荷蘭國立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葡萄牙國家古代藝術博物館、英國國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多家世界著名博物館所藏代表性陶瓷器型器物,難得一見; ★文化厚重:全書分“中西陶瓷貿易的展開”“中國陶瓷在西方”“中國陶瓷對歐洲瓷器的影響”三個篇章。透物見史,通過外銷瓷器在時間維度上展現16至18世紀中歐貿易與交流的歷史發展,在空間維度中鋪陳東西航線與交通網絡的拓展變遷,深入呈現中國瓷器如何融入及影響歐洲的生活方式、審美趣味、室內裝飾以及時尚風潮,展示中西器用、審美和設計的碰撞與交融,進而揭示貿易與交往帶來的技藝及觀念交匯;以海外模仿中國與中國受域外啟發的陶瓷產品,通過精心組合比對呈現窯業技術的互鑒,揭示中國技藝對世界物質文明的貢獻,也透過陶瓷中的異域想象,探究圖像背后的觀念與思維。 ★值得陶瓷研究學者、學生,及陶瓷藝術愛好者、中西文化研究者反復閱讀。
異域同輝:陶瓷與16-1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 內容簡介
《異域同輝:陶瓷與16—18世紀的中西文化交流》為一本基于“陶瓷與中西文化交流”這一主題而推出的普及讀本。我們邀請了13位海內外知名學者,基于文化研究的視角,從商貿、歷史和藝術等多個層面出發,全面揭示了16—18世紀東西陶瓷貿易和物質文化交流。 本書分為三個版塊:首先,以航海與商貿往來為背景,介紹了東西陶瓷貿易之中的列國競爭與策略變遷;其二,以海外收藏中國外銷瓷為主,探究了中國瓷器如何通過歐洲宮廷陳設、金屬鑲嵌與加彩再裝飾等,融入西方語境,滿足歐洲消費者的趣味;其三,通過呈現歐洲瓷生產對中國瓷器模仿的不同面貌,揭示中國瓷器對歐洲瓷器生產技術、風格等的影響。 文化,正因差異而具有多樣性,更因包容而相棲相生。東方與西方,互為他者,在全球聯系日趨緊密的16—18世紀,愈加成為彼此的文化鏡鑒。希望這本書,能夠讓讀者以瓷器為聚焦,在探尋東西貿易時空線索的同時,體悟亞洲與歐洲之間的文化交流。
異域同輝:陶瓷與16-18世紀中西文化交流 目錄
16—17世紀葡萄牙文獻中的中國瓷器
17世紀的中歐貿易——以“白獅號”沉船為中心
變遷、策略與競爭:18世紀中歐瓷器貿易
中國陶瓷在西方
17—18世紀荷蘭與中國的視覺和物質文化交流
巴洛克宮廷里的“中國風”——波蘭王奧古斯都二世的中國瓷器收藏
桑托斯宮瓷廳:穿越世紀的青花神韻
“中國白”與歐洲
宜興紫砂的西漸
中國外銷瓷在歐洲的改裝和重飾
中國瓷器對歐洲陶瓷的影響
中國瓷器對17世紀訥韋爾彩陶的影響
16—17世紀伊比利亞彩陶器中的瓷器靈感
18世紀德國邁森瓷器風格形成、轉變及歐洲流傳
后記
異域同輝:陶瓷與16—18世紀的中西文化交流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