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劉國正語文教育論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7365249
- 條形碼:9787107365249 ; 978-7-107-3652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劉國正語文教育論集 內容簡介
改革并不總是體現為除舊布新,割斷傳統,在適當的時候,回眸凝望,方能真正健步前行。靜下心來審視當下的種種新觀念、新提法,我們會發現,語言、思維、審美、文化,整合、實踐、情境、任務,學生主體、教師引導……諸如此類的觀念,在老一輩語文教育家那里都有過深入而樸素的思考,在老一代名師那里都進行過切實而有效的教學探索。 語文教育的改革不能只是觀念的替代、模式的迭代,更不應該動輒從頭開始,反復“重啟”,而應該尊重規律,守正出新。知“己”才能知彼,知“史”方能行遠。認真學習語文教育的歷史,領悟大家、名家的語文教育思想,汲取、借鑒前人智慧與經驗,從而繼承和發揚語文教育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踏著前人開辟的道路穩健前行,我們的改革才能具有中國氣象、中國特色。 基于以上考慮,我們將過去出版的語文教育論著重新編選,再行組合,并納入一些新世紀以來在語文界有影響的大家的論著,整合為“語文教育學術論叢”,分輯出版,力圖從新時代的視角,展現我國語文教育的現狀,呈現歷史,盤清“家底”,以期引發進一步的思考與行動。 這是一套開放性的叢書,首輯包括十位老一輩語文教育家的論著,基本是在已往著作基礎上,根據新時代語文教育發展和個人著述的情況,略作增刪而成,尤其是增加一些較新發表的文章。
劉國正語文教育論集 目錄
試談高中文學課本的編排系統問題
中學語文課本的編輯意圖
努力提高中學生的讀寫能力——編寫中學語文教材的一些體會
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在中學語文教材改革第二次座談會上的講話
答《語文戰線》問
編寫三三制中學語文課本的設想
試談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個問題
中學語文課本修訂中的幾個問題
編寫試驗教材的一些考慮
葉圣陶關于編寫中學語文教材的論述
中國語文教材以及雙語教學地區漢語文教材的改革
回答幾個問題
夭折的維納斯——50年代文學課本編寫始末
答《語文建設》記者問
葉圣陶先生和教材建設
語文教學
談談中學語文教學方法問題
提倡百花齊放
要讓學生多動口動手
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大有可為
文道統一寓道于文——試談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把語文基本訓練搞活
關于中學語文教學的幾個問題
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課文講讀和作文指導
語文教學和語文教師
語言·思想·知識——再談中學語文教學的目的任務
實和活——談中學語文課的基本功訓練
爭取語文教學改革大面積豐收
為什么要培養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有關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幾個問題
提倡五個結合
從美國語文教學見聞談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十年辛苦不尋常
閱讀教學管窺——學習葉圣陶先生語文教育思想一得
深化改革探索規律
說“活”
語文教學與生活
燈火闌珊處——語文教學改革管窺
……
作文及其他
劉國正語文教育論集 節選
《語文教育學術論叢 劉國正語文教育論集》: 如果說,學生獲得各門學科的知識和能力的途徑都未必只有一條,學生獲得語文能力的途徑可能更多一些。殊途同歸,正是這樣。可是在眾多的途徑中總有起較大作用的、比較基本的途徑。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途徑,用一句未必十分嚴密的話概括一下,那就是:在語文訓練的實踐中提高語文能力。 學會運用一種工具,一般說來,都要在一定的知識的引導下做多次反復的實際練習。比如學習開動車輛,開動機器,乃至學習彈奏樂器,掌握起來雖然有繁簡難易之分,但是都無例外地要把學習知識和實際練習結合起來,不練而會,誰也知道是不可能的。語言這種工具,掌握起來比起一般的勞動工具來要復雜得多,更加需要在艱苦的實際練習中獲得能力。 強調實際練習,并不意味著否定學習語文知識的必要和重要。學習語文知識,可以使學生理解運用語文的規律,增加自覺性,減少盲目性,因而可以使他們學得好一些,快一些,這是沒有疑問的。知識與能力兩者不是矛盾的,是互相促進的,要把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 語文訓練,有個質和量的問題。 談到質,關系較大的是讀。有的同志說,讀是寫的基礎,似乎也可以說,也是說和聽的基礎。好的課文或者其他讀物,從多方面給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優秀范例,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對于提高學生理解和表達的能力有重大的作用。提高課文的質量是十分重要的。 提高課文的質量,首先要清除在選材標準問題上“左”的思想影響。思想上政治上的要求要恰如其分,文字上教育上的要求要嚴格。不要求課文的內容配合一時的政治任務,反映一時的政治形勢,不要求所有課文都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政治性;思想內容健康的、無害的甚至有小害的(教學時分析指明)文章也可以適當入選。在文字方面,則要求必須有較高的典范性,同時,還必須注意教育方面的要求,入選的課文要能引起青少年的閱讀興趣,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大家都說應該讀范文,但對于什么是范文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同志認為,范文是指便于學習模仿的文章,便于“比著葫蘆畫瓢”,也可以叫“葫蘆文”。用這個尺度來衡量,許多名家名著因為不便于模仿,都不應該選為課文,倒是接近學生水平的簡易的文字以及學生的優秀習作應該多選一些。有些同志則認為,范文指在語言藝術上足為典范的好文章,主要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以及素有定評、文質兼美、很受師生歡迎的好課文。我以為,后一種理解更為恰當。 要讓學生盡早盡多地讀一些名家名著,這不僅對發展他們的語言會有重大影響,而且熟悉這些名家名著就是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文學文化知識,掌握了受用不盡的寶貴財富。毫無疑問,選取課文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接受能力。但是,我們要把學生的接受能力估計得高一點。學習如爬山,讓學生在學習中克服一定的困難,會增加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這是許多教師共有的教學經驗。毫無疑問,模仿在學生的語文訓練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應該記取古人的名言“取法乎上,始得乎中”,不應該只強調比著葫蘆畫瓢,越是高年級越不應該這樣強調。學生讀了好文章,往往從語言運用和寫作技巧的某些方面受到影響,體味到其中的妙處。這種感染和影響,有時可以立即看到效果,有時要在以后長時期內見出效果,后者雖然不便于檢查,卻也是對學生十分有益的。那么“葫蘆文”就不需要了嗎?還是需要的。可以在作文訓練的過程中,為著達到一定的要求,有計劃地提供給學生,使他們有所觀摩。 談到量,自然會想到應該怎樣對待傳統經驗“多讀多寫”的問題。有些同志不同意提多讀多寫,認為這個提法是不科學的。當今之世,青年不再同古人一樣只攻文章一事,有許多門學科要學,在咬文嚼字中兀兀窮年已不可能了。這種看法忽略了以下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原封不動地照搬傳統的經驗,一種是借鑒傳統經驗的基本精神,加以科學的整理,使之完善起來。前者是不足取的,后者則是應該做的。 ……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