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構成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367705
- 條形碼:9787515367705 ; 978-7-5153-6770-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構成基礎 本書特色
構成基礎,是藝術設計類專業必修基礎課,是首先要學會的視覺語言。本書從應用構成角度促進社會發展,解決造型的表現問題,解決色彩的物理與心理屬性問題,解決材料的質感與肌理表現問題,更好地為人們服務,實現使用與審美的完美結合。
構成基礎 內容簡介
構成基礎作為專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作為藝術學科的基礎課程,承載了更多的內涵與意義。工業革命的發展促進了構成的發展,機械化的簡潔明了、流程與時效都成為構成的前提,人們在手工業時代后獲得了新的理性表現形式。包豪斯設計理念為構成的發展、理論研究奠定了基礎,構成成為人們一種新的思維模式、欣賞標準、藝術形式,甚至成為了生活的載體。 本書講述主要包含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也有學者將其稱之為形態構成。無論何種稱呼和授課方式,我們都可以看出作為應用構成對社會的促進與發展,也可以很好地解決造型的表現、色彩的物理與心理屬性、材料的質感與肌理表現等問題,從而更好地為人們服務,實現使用與審美的完美結合。
構成基礎 目錄
1.1 構成的“蝶變”
1.2 設計系統化的開端—包豪斯設計理念
1.3 傳統的標桿—從歷史中學習構成
第二章 構成的定義——另辟蹊徑
2.1 從歷史文明中窺見構成
2.2 奇思妙想—變革的構成造型觀念
2.3 構成的傳承
第三章 主觀意識中的形態感知
3.1 以靈動去感知形態
3.2 形態的制約因素
3.3 形態構成的知覺與心理
第四章 “有意”與“無意”的審美準則
4.1 自然狀態的“無意”審美
4.2 社會狀態的“有意”表現
4.3 “力”與“場”的視覺與心理協調
4.4 形式美準則的表現
第五章 俯拾即是的造型要素
5.1 點、線、面的再認知
5.2 “不可小覷”的點(蝴蝶效應)
5.3 “隨性多變”的線
5.4 “憨態可掬”的面
第六章 不可撼動的地位——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
6.1 平面不平—平面構成
6.2 五彩繽紛的世界—色彩構成
6.3 立體構成
第七章 無限可能的空間表述——構成的奇思妙想
7.1 如何界定空間構成
7.2 無限拓展的轉換空間構成
7.3 空間構成的表現形式
7.4 肌理構成的表達與表現形式
第八章 “愛、恨”之間的錯視表達
8.1 錯視構成的界定
8.2 錯視構成—理想與現實的表達
8.3 錯視構成的表現形式
第九章 延展——視覺新世界的物語
9.1 虛擬與現實——光與構成(極光、X光)
9.2 科技與進步——加工工藝與構成
9.3 不斷增長的需求——材料與構成
9.4 時代產物——新媒體與構成
9.5 維度拓展——意識形態與構成
第十章 構成的應用
10.1 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
10.2 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10.3 多媒體設計中的應用
10.4 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10.5 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構成基礎 作者簡介
張如畫: 長春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 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 長春科技廳評審專家, 藝術設計學科帶頭人, 視覺傳達設計方向負責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