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哲學簡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620861
- 條形碼:9787554620861 ; 978-7-5546-2086-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哲學簡史 本書特色
★中國哲學的奠基之作 對很多西方人而言,馮友蘭就是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就是馮友蘭。 ★大眾探索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佳作 中國人學習、了解中國文化、思想、哲學等不可或缺的讀物。 ★多所世界知名高校的中國哲學課程的通用教材 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多所世界名校的中國哲學課程通用教材。 ★尊重底稿原貌,精準呈現原著以馮友蘭先生之女宗璞和趙復三先生后人所提供的文本為底稿,本版本充分尊重作者和譯者的原意,不做任何改動,為讀者精準呈現原著。 ★眾多名人一致推薦 李澤厚、季羨林、李慎之、陳來等大咖推薦。 ★探索和了解中國文化的通俗讀物 本書以中國哲學的精神、背景、主要哲學家及主要流派的變遷和發展為主線,簡要梳理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
中國哲學簡史 內容簡介
《中國哲學簡史》成稿于1946年至1947年馮友蘭受聘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期間,*初為中國哲學史課程講稿。在20多萬字的篇幅里,馮友蘭先生以中國哲學的精神、背景、主要哲學家及主要流派的變遷和發展為主線,簡要梳理了中國哲學的發展歷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關知識,并融入了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智慧等方面的理解。是迄今為止西方人了解、研究中國哲學的書,是世界各地許多大學教授中國哲學課程的教材。
中國哲學簡史 目錄
中國哲學簡史 節選
**章??中國哲學的精神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歷來被看為可以和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擬。在中國,哲學是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關切的領域。從前在中國,一個人如果受教育,首先就是受哲學方面的啟蒙教育。兒童入學,首先要讀的就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書”也是宋以后道學(在西方被稱為“新儒學”)認為*重要的文獻。孩子剛學認字,通常所用的課本是《三字經》——每三個字為一組,每六個字成一句,偶句押韻,朗讀時容易上口,也便于記憶。事實上,這本書乃是中國兒童的識字課本。《三字經》的**句“人之初,性本善”,便是孟子哲學的基本思想。 一、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在西方人眼里,中國人的生活滲透了儒家思想,儒家儼然成為一種宗教。而事實上,儒家思想并不比柏拉圖或亞里士多德的思想更像宗教。“四書”在中國人心目中誠然具有《圣經》在西方人心目中的那種地位,但“四書”中沒有上帝創世,也沒有天堂地獄。 當然,哲學和宗教的含義并不十分明確,不同的人對哲學和宗教的理解可能全然不同。人們談到哲學或宗教時,心目中所想的可能很不同。就我來說,哲學是對人生的系統的反思。人只要還沒有死,他就還是在人生之中,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對人生進行反思,至于做系統反思的人就更少。一個哲學家總要進行哲學思考,這就是說,他必須對人生進行反思,并把自己的思想系統地表述出來。 這種思考,我們稱之為反思,因為它把人生作為思考的對象。有關人生的學說、有關宇宙的學說以及有關知識的學說,都是從這樣的思考中產生的。宇宙是人類生存的背景,是人生戲劇演出的舞臺,宇宙論就是這樣興起的。思考本身就是知識,知識論就是由此而興起的。按照某些西方哲學家的看法,人要思想,首先要弄清楚人能夠思考什么,這就是說,在對人生進行思考之前,我們先要對思想進行思考。 這些學說都是反思的產物,甚至“人生”和“生命”的概念、“宇宙”的概念、“知識”的概念也都是反思的產物。人無論是自己思索或與別人談論,都是在人生之中。我們對宇宙進行思索或與人談論它,都是在其中進行反思。但哲學家所說的“宇宙”和物理學家心目中的“宇宙”,內涵有所不同。哲學家說到“宇宙”時,所指的是一切存在的整體,相當于中國古代哲學家惠施所說的“大一”,可以給它一個定義,乃是:“至大無外。”因此,任何人,任何事物,都在宇宙之中。當一個人對宇宙進行思索時,他就是在反思。 當我們對知識進行思索或討論時,這種思索和討論的本身也是知識,用亞里士多德的話來說,它是“關于思索的思索”,這就是“反思”。有的哲學家堅持認為,我們在思索之前,必須先對思索進行思索,仿佛人還有另一套器官,來對思索進行思索,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其實,我們用來思考的器官只有一個,如果我們懷疑自己對人生和宇宙思考的能力,我們也同樣有理由懷疑自己對思索進行思索的能力。
中國哲學簡史 作者簡介
馮友蘭 (1895-1990)中國當代哲學家、教育家,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191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19年赴美留學,師從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后,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20世紀30年代初,出版兩卷本《中國哲學史》,把中國哲學史分為“子學時代”和“經學時代”,肯定了傳統儒學的價值。40年代寫《新理學》《新事論》《新世訓》《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并稱“貞元六書”).以程朱理學結合新實在論,構建其“新理學〞體系。他是中國當代影響力哲學家之一,在中國學術史、中國思想史、中國哲學史諸多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