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秦文字集證(增訂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6685
- 條形碼:9787100216685 ; 978-7-100-21668-5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秦文字集證(增訂本) 內容簡介
本書分六章,對每條資料皆列出其出土、著錄、器形、銘文、紋飾、行款等情況,對其文字、時代、史料價值多有詳細考釋。其中收王輝《秦銅器銘文編年集釋》出版后新著錄的銅器銘文53件,囊括諸家考釋觀點,并加按語,提出新解;收袁仲一《秦代陶文》出版后刊布或即將刊布的陶文資料288條;收傳世及新著錄的官、私、成語印及封泥784枚;收磬銘資料26條,據陜西省考古研究所雍城考古隊藏拓本;收圖版253頁,按銅器、磬銘、石鼓文十鼓齋本、璽印、陶文、雜器、清初石鼓文碑的順序排列。
秦文字集證(增訂本) 目錄
序一
序二
凡例
**章 新著録銅器銘文編年集釋
(一)上海新獲秦公鼎三、四(約襄公時,前771-前766年;也有可能作于文公早年)
(二)上海新獲秦公簋一、二(約襄公時,前771-前766年;也有可能作于文公早年)
(三)上海新獲秦公鼎一、二及禮縣繳獲秦公鼎、簋(約文公后期,前716年之前一二十年內)
(四)秦公壺(約文公晚期,前716年之前一二十年內)
(五)故宮博物院藏秦子戈(前出子,前703-前698年)
(六)西安繳獲秦子戈(春秋早期,前出子,前703-前698年)
(七)公字戈(約春秋早期)
(八)仲滋鼎(約春秋中期)
(九)十九年大良造鞅殳鐏(孝公十九年,前343年)
(十)王四年相邦張儀戟(惠文王后元四年,前321年)
(十一)二年上郡守戈(昭襄王二年,前305年)
(十二)六年漢中守戈(昭襄王六年,前301年)
(十三)□□年上郡守戈(約與十二年上郡守壽戈同時,前295年左右)
(十四)十三年上郡守壽戈(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
(十五)高陵君鼎(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
(十六)十五年上郡守壽戈(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
(十七)二十年相邦冉戈(昭襄王二十年,前287年)
(十八)二十七年上郡守趞戈(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
(十九)二十九年奩(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
(二十)三十四年工師文罍(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
(二十一)三十四年蜀守戈(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
(二十二)四十年上郡守起戈(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
(二十三)五十年詔事戈(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
(二十四)二年寺工壺(莊襄王二年,前248年)
(二十五)五年相邦呂不韋戈(秦王政五年,前242年)
(二十六)八年丞甬戈(秦王政八年,前239年)
(二十七)九年相邦呂不韋戟(秦王政九年,前238年)
(二十八)二十二年臨汾守戈(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
(二十九)二十四年丞□戈(約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
(三十)新郪虎符(戰國末至秦統一之前)
(三十一)二十六年蜀守武戈(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三十二)左樂兩詔鈞權(始皇二十六年,即前221年之后)
(三十三)始皇二十六年殘詔版(始皇二十六年之后)
(三十四)蜀西工戈(約始皇時,前246-210年)
(三十五)兩詔斤權一(二世元年,即前209年后)
(三十六)兩詔斤權二(二世元年,即前209年后)
(三十七)二世元年詔版(二世元年,前209年)
(三十八)咸陽鼎(約戰國晚期至秦代)
(三十九)雕陰鼎(戰國晚期至秦代)
(四十)工字形零件(約秦代)
(四十一)銅條(約秦代)
(四十二)漆垣戈(約戰國晚期)
(四十三)秦陵二號銅車馬左服馬后左蹄刻文(約始皇晚年,即前210年之前數年內)
(四十四)萯陽鼎(約秦漢之際)
(四十五)旬陽壺(秦漢之際)
(四十六)卮蓋紐刻文(約秦漢之際)
第二章 秦公大墓石磬殘銘考釋
第三章 論石鼓文的時代
第四章 秦印通論
**節 官印(上)
第二節 官印(中)
第三節 官印(下)
第四節 私印
第五節 成語印
第五章 新出陶文考釋
(一)清澗李家崖出土陶文
(二)周原發現秦陶印文
(三)鳳翔南指揮秦墓出土陶文
(四)秦東陵**號陵園出土陶文
(五)秦東陵第二號陵園出土陶文
(六)秦東陵采集器陶文
(七)臨潼劉莊戰國秦墓出土陶文
(八)臨潼縣城東側秦墓出土磚文
(九)秦芷陽陶窯出土陶文
(十)咸陽塔兒坡秦墓出土陶文
(十一)臨潼劉寨村秦遺址出土陶文
(十二)丹鳳縣秦商邑遺址出土瓦當文字
(十三)黃龍采集陶罐文字
(十四)郿縣白家遺址出土秦陶文
第六章 雜器文字考釋
(一)秦公一號大墓漆筒墨書(約景公四十年,前537年)
(二)云夢七號墓槨室門楣題字(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
(三)晏南石板刻文(約二世時,前209-前207年)
(四)秦陵車馬坑木車馬金銀泡文字(約二世時,前209-前207年)
(五)木車馬銀環文字(約二世時,前209-前207年)
(六)秦俑二號坑馬飾文字(約二世時,前209-前207年)
(七)明瓊(約秦代,前221-前206年)
(八)秦安上袁家墓玉璜刻文(約秦漢之際)
附録 耀縣文廟清初石鼓文碑考略
參考書目
圖版目録
圖版
后記
增訂本跋
序二
凡例
**章 新著録銅器銘文編年集釋
(一)上海新獲秦公鼎三、四(約襄公時,前771-前766年;也有可能作于文公早年)
(二)上海新獲秦公簋一、二(約襄公時,前771-前766年;也有可能作于文公早年)
(三)上海新獲秦公鼎一、二及禮縣繳獲秦公鼎、簋(約文公后期,前716年之前一二十年內)
(四)秦公壺(約文公晚期,前716年之前一二十年內)
(五)故宮博物院藏秦子戈(前出子,前703-前698年)
(六)西安繳獲秦子戈(春秋早期,前出子,前703-前698年)
(七)公字戈(約春秋早期)
(八)仲滋鼎(約春秋中期)
(九)十九年大良造鞅殳鐏(孝公十九年,前343年)
(十)王四年相邦張儀戟(惠文王后元四年,前321年)
(十一)二年上郡守戈(昭襄王二年,前305年)
(十二)六年漢中守戈(昭襄王六年,前301年)
(十三)□□年上郡守戈(約與十二年上郡守壽戈同時,前295年左右)
(十四)十三年上郡守壽戈(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
(十五)高陵君鼎(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
(十六)十五年上郡守壽戈(昭襄王十五年,前292年)
(十七)二十年相邦冉戈(昭襄王二十年,前287年)
(十八)二十七年上郡守趞戈(昭襄王二十七年,前280年)
(十九)二十九年奩(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
(二十)三十四年工師文罍(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
(二十一)三十四年蜀守戈(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
(二十二)四十年上郡守起戈(昭襄王四十年,前267年)
(二十三)五十年詔事戈(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
(二十四)二年寺工壺(莊襄王二年,前248年)
(二十五)五年相邦呂不韋戈(秦王政五年,前242年)
(二十六)八年丞甬戈(秦王政八年,前239年)
(二十七)九年相邦呂不韋戟(秦王政九年,前238年)
(二十八)二十二年臨汾守戈(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
(二十九)二十四年丞□戈(約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
(三十)新郪虎符(戰國末至秦統一之前)
(三十一)二十六年蜀守武戈(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
(三十二)左樂兩詔鈞權(始皇二十六年,即前221年之后)
(三十三)始皇二十六年殘詔版(始皇二十六年之后)
(三十四)蜀西工戈(約始皇時,前246-210年)
(三十五)兩詔斤權一(二世元年,即前209年后)
(三十六)兩詔斤權二(二世元年,即前209年后)
(三十七)二世元年詔版(二世元年,前209年)
(三十八)咸陽鼎(約戰國晚期至秦代)
(三十九)雕陰鼎(戰國晚期至秦代)
(四十)工字形零件(約秦代)
(四十一)銅條(約秦代)
(四十二)漆垣戈(約戰國晚期)
(四十三)秦陵二號銅車馬左服馬后左蹄刻文(約始皇晚年,即前210年之前數年內)
(四十四)萯陽鼎(約秦漢之際)
(四十五)旬陽壺(秦漢之際)
(四十六)卮蓋紐刻文(約秦漢之際)
第二章 秦公大墓石磬殘銘考釋
第三章 論石鼓文的時代
第四章 秦印通論
**節 官印(上)
第二節 官印(中)
第三節 官印(下)
第四節 私印
第五節 成語印
第五章 新出陶文考釋
(一)清澗李家崖出土陶文
(二)周原發現秦陶印文
(三)鳳翔南指揮秦墓出土陶文
(四)秦東陵**號陵園出土陶文
(五)秦東陵第二號陵園出土陶文
(六)秦東陵采集器陶文
(七)臨潼劉莊戰國秦墓出土陶文
(八)臨潼縣城東側秦墓出土磚文
(九)秦芷陽陶窯出土陶文
(十)咸陽塔兒坡秦墓出土陶文
(十一)臨潼劉寨村秦遺址出土陶文
(十二)丹鳳縣秦商邑遺址出土瓦當文字
(十三)黃龍采集陶罐文字
(十四)郿縣白家遺址出土秦陶文
第六章 雜器文字考釋
(一)秦公一號大墓漆筒墨書(約景公四十年,前537年)
(二)云夢七號墓槨室門楣題字(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
(三)晏南石板刻文(約二世時,前209-前207年)
(四)秦陵車馬坑木車馬金銀泡文字(約二世時,前209-前207年)
(五)木車馬銀環文字(約二世時,前209-前207年)
(六)秦俑二號坑馬飾文字(約二世時,前209-前207年)
(七)明瓊(約秦代,前221-前206年)
(八)秦安上袁家墓玉璜刻文(約秦漢之際)
附録 耀縣文廟清初石鼓文碑考略
參考書目
圖版目録
圖版
后記
增訂本跋
展開全部
秦文字集證(增訂本) 作者簡介
王輝,1943年生,陜西高陵人。1967年陜西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1978年考取四川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隨徐中舒先生學習漢語古代文字。1981年至今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曾參加考古發掘,長期參與編輯《考古與文物》。研究重點為周秦文字及古文字通假字整理。著作有《秦銅器銘文編年集釋》《秦文字通論》《古文字通假字典》《視月集——王輝文存三》等16種。
書友推薦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