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我在東漢末年學中醫的日子 : 另辟蹊徑讀傷寒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79345
- 條形碼:9787513279345 ; 978-7-5132-7934-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我在東漢末年學中醫的日子 : 另辟蹊徑讀傷寒 本書特色
回歸仲景真意,追溯傷寒本源 《傷寒論》三大定律、妙解小柴胡湯方程組…… 換個角度讀傷寒,馭繁就簡學經方
我在東漢末年學中醫的日子 : 另辟蹊徑讀傷寒 內容簡介
一、內容介紹本書原為東漢末年公眾號上的系列文章,講述了一個剛剛從復旦數學系畢業的女生學習傷寒論的故事。全書以日記的形式,記述了師徒之間關于傷寒論的問難與應答。通過不同主題的故事,講解了傷寒論的基礎知識、用藥、方證等。其中不乏作者的思考和新穎的思路。書中的徒兒和師傅性格鮮明,頗具辨識度,語言風趣幽默,可讀性較強。書中還引入了金庸小說中的人物或情節元素,讓全書帶有一點武俠色彩,更為引人入勝。該書的原帖曾經轉發到經方論壇上,訪問量達到2400多人。還出現了從經方論壇上追到公眾號上,再追到群里的粉絲,一進群里就問“蓉兒和師父是誰啊,我反復讀了好多遍了”。全篇分成兩個部分,共30章節。**部分:理解中醫,從理論上解釋和假設了中醫經方的有效性。第二部分:學習傷寒論。從條文和條文之間,抽絲剝繭地找出傷寒論常用藥物的藥證,包括:桂枝,芍藥,生姜,炙甘草,大棗,柴胡,黃芩,半夏,黨參,石膏,知母,干姜,黃連,栝樓根,牡蠣,茯苓,白術,澤瀉,豬苓,阿膠,葛根,麻黃,細辛,五味子,附子,龍骨,厚樸,枳實,大黃,芒硝,栝蔞實,烏梅,當歸,丹皮,桃仁,虻蟲,水蛭,梔子,豆豉,吳茱萸,小麥,桔梗,麥芽糖,花椒,黃芪,蔥白。二、行文特色 1、日記是的師徒之間對話形式,有帶入感。這是中醫的傳統,也是素問的形式。 2、采用了耳熟能詳的武俠的內容穿插在內,有親切感。 3、人物生動形象,妙趣橫生,有粘性。讀者在愉悅的閱讀體驗中不知不覺完成了對經典的認知。三、中醫特色 1、系統性:結合了倪海廈和胡希恕的理論,從中醫標準開始,提出了傷寒論三大定律,仔細講解了傷寒論中常用藥的藥證,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方證藥證體系。 2、新穎性:也許是作者的他山之石,本書常常有發前人所未發之想,比如用方程組解條文的思路,但創新得守正出奇,一切都是以傷寒論原文為依據的。 3、嚴謹性:每一個藥證提出,都是從傷寒論里推導出,然后在醫案和病人身上得以驗證,發乎條文,止乎臨床,藥證可以簡單重現。書中提出的方證、藥證體系,在王彤彤那里,得到了反復的驗證,并在群里不斷向其他醫生推廣,好評不斷,一劑而愈屢屢發生。
我在東漢末年學中醫的日子 : 另辟蹊徑讀傷寒 目錄
**章 本姑娘是復旦數學系的耶,居然要學中醫? / 001
第二章 心中無病 / 005
第三章 治療炎癥風暴的經方 / 013
第四章 《傷寒論》**定律 / 021
第五章 從葵花寶典到劍宗秘籍 / 030
第六章 其實《傷寒論》是個矩陣 / 042
第七章 庖丁解小柴胡湯方程組 / 056
第八章 提升胃口的白虎加人參湯 / 069
第九章 “東漢末年”**戒 / 082
第十章 五苓散 / 089
第十一章 駕馭29 條 / 102
第十二章 口腔潰瘍和痔瘡等價 / 111
第十三章 黃連湯 / 119
第十四章 珠珠的月經來了 / 127
第十五章 癥狀才是疾病的本質 / 136
第十六章 麻黃 / 145
第十七章 咳嗽和小便不利等價 / 156
第十八章 喘和梔子豉湯 / 163
第十九章 合病 / 171
第二十章 并病 / 182
第二十一章 結胸 / 190
第二十二章 《傷寒論》第二定律 / 199
第二十三章 瘀血 / 208
第二十四章 附子證 / 218
第二十五章 龍骨牡蠣 / 232
第二十六章 之子于歸,遍插茱萸少一人 / 243
我在東漢末年學中醫的日子 : 另辟蹊徑讀傷寒 作者簡介
翁驍煒,本科畢業于同濟大學暖通專業,碩士畢業于復旦大學軟件工程,后自學中醫,深研《傷寒論》,受倪海廈和胡希恕影響,對傷寒理論和經方有獨到見解。 王彤彤,畢業于長春中醫藥大學,臨床善用經方。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