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考古學家眼中的中華文明起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072309
- 條形碼:9787501072309 ; 978-7-5010-723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考古學家眼中的中華文明起源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考古學家對“中華文明起源”的探索和心得,既囊括了中國考古學界各家代表性的學術觀點,又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是一本編給對考古學感興趣的知識大眾的通俗讀物。 本書將透過考古學家的視角引導公眾追溯偉大中華文明的起源,也是為需要開拓學術領域的年輕研究者提供研究讀本,具有較高的出版價值。
考古學家眼中的中華文明起源 目錄
中國文明的起源
中華文明的新曙光
試論文明的起源
中國文明起源研討會紀要
中國古代的文化與文明
論“中國文明的起源”
禮制——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大特征
中國古代社會的文明化進程和相關問題
中國古代文明過程考察的不同角度及其相關問題
中國古代國家形成論綱
重建早期中國的歷史
中國古代文明演進的兩種模式——紅山、良渚、仰韶大墓隨葬玉器觀察隨想
前中國時代與“中國”的初興
源遠流長內涵豐富連續發展——從考古發現看中華文明自信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文明
融合與超越是中國文明活力源泉
三大特質熔鑄早期中華文明基因
探尋中華文明核心內涵
文明、國家與早期中國
史前中國的文化基因
中華文明的宏大進程孕育多元一體、協和萬邦的文明基因
“古國時代”
從考古發現看八千年以來早期中國的文化基因
文明探源的科學性思考
玉器時代說
中華龍的母體和原型是“魚”——從考古資料探索“中華龍”的起源和發展
生業興起——文明進程中的五谷、六畜、百工
石家河大聚落——長江中游文明的崛起
“五谷豐登”是中華文明形成的必要條件
廟底溝時代:早期中國文明的**縷曙光
陶寺文化:中華文明之“中正”觀緣起
探尋紅山文化與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頭
長江流域的“古國時代”
仰韶文化與黃河史前文明探索
石家河遺址——持續見證長江中游文明進程
禮出紅山——牛河梁“壇廟冢”祭祀建筑遺址群再解讀
仰韶文化:華夏文明的奠基者
龍圖騰:考古學視野下中華龍的起源、認同與傳承
在石峁感受4000年前的輝煌
良渚古城遺址
中華文明的新曙光
試論文明的起源
中國文明起源研討會紀要
中國古代的文化與文明
論“中國文明的起源”
禮制——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大特征
中國古代社會的文明化進程和相關問題
中國古代文明過程考察的不同角度及其相關問題
中國古代國家形成論綱
重建早期中國的歷史
中國古代文明演進的兩種模式——紅山、良渚、仰韶大墓隨葬玉器觀察隨想
前中國時代與“中國”的初興
源遠流長內涵豐富連續發展——從考古發現看中華文明自信
比較視野下的中國文明
融合與超越是中國文明活力源泉
三大特質熔鑄早期中華文明基因
探尋中華文明核心內涵
文明、國家與早期中國
史前中國的文化基因
中華文明的宏大進程孕育多元一體、協和萬邦的文明基因
“古國時代”
從考古發現看八千年以來早期中國的文化基因
文明探源的科學性思考
玉器時代說
中華龍的母體和原型是“魚”——從考古資料探索“中華龍”的起源和發展
生業興起——文明進程中的五谷、六畜、百工
石家河大聚落——長江中游文明的崛起
“五谷豐登”是中華文明形成的必要條件
廟底溝時代:早期中國文明的**縷曙光
陶寺文化:中華文明之“中正”觀緣起
探尋紅山文化與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頭
長江流域的“古國時代”
仰韶文化與黃河史前文明探索
石家河遺址——持續見證長江中游文明進程
禮出紅山——牛河梁“壇廟冢”祭祀建筑遺址群再解讀
仰韶文化:華夏文明的奠基者
龍圖騰:考古學視野下中華龍的起源、認同與傳承
在石峁感受4000年前的輝煌
良渚古城遺址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