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價值心法
-
>
從零開始學炒股:股票入門與實戰
-
>
女人財務自由之路:女人一旦了解理財投資操作.比男人多賺5%
-
>
世界投資經驗:點石成金--投資大師煉金術
-
>
巴菲特投資經驗:跟著巴菲特學投資
-
>
日本蠟燭圖技術:古老東方投資術的現代指南
-
>
在股市大崩潰前拋出的人
基因彩票:運氣、平等與補償性公正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06744
- 條形碼:9787205106744 ; 978-7-205-1067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因彩票:運氣、平等與補償性公正 本書特色
*駁斥優生學5大謬論,重視基因不等于叢林法則 謬論1:一切都是遺傳,人為干預沒用。 謬論2:人分三六九等,基因決定一切。 謬論3:要把劣等基因排除在醫療保險之外。 謬論4:智力是天生的,有人天生就比別人優秀。 謬論5:基因好的人就該獲得更多資源。 *走出遺傳社會學5大誤區,比叢林法則更可怕的是基因盲 誤區1:無視遺傳差異,浪費資源,拖慢科學進步。 誤區2:假裝考慮環境因素,誤認為所有人機會平等。 誤區3:抵制使用基因信息,但又不改變市場和制度。 誤區4:臣服優績主義,忽視遺傳的運氣。 誤區5:誤以為所有人在生物學層面上完全一樣。 *深入科學前沿,發現好社會的5項核心原則 原則1:利用基因科學,加快有效干預,減少不平等。 原則2:利用基因數據,*大限度提升每個人的能力。 原則3:利用遺傳信息,讓每個人都能享受更好的社會保障。 原則4:承認遺傳運氣,不把好運氣誤當作有道德。 原則5:社會制度應該有利于不占基因優勢的人。 *劉擎、張笑宇作序力薦,知名譯者陸大鵬傾力翻譯
基因彩票:運氣、平等與補償性公正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與基因科學有關的科普著作。**部分介紹了基因科學的近期新進展,尤其是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的成果及其廣泛應用,包括解釋人們在身高和體重方面的差異、預測疾病和學業的成功等。第二部分則致力于為遺傳學建立一個新的道德框架。作者結合自己身為人母的經歷,論證了為什么我們拒絕承認基因的力量,就會延續精英管理的神話,以及為什么我們要創造一個公平的社會,就必須承認基因運氣的作用。
基因彩票:運氣、平等與補償性公正 目錄
中文版序言 正視不平等的遺傳因素 /劉擎
推薦序 運氣、平等與補償性的公正 /張笑宇
**部 認真對待遺傳學
**章 導 言
第二章 基因彩票
第三章 食譜和大學
第四章 血統與種族
第五章 生活機遇的抽彩
第六章 大自然的隨機分配
第七章 作用機制的奧秘
第二部 認真對待平等問題
第八章 其他可能的世界
第九章 用先天來理解后天
第十章 個人責任
第十一章 無等級優劣的差異
第十二章 反優生主義的科學和政策
致謝
注釋
基因彩票:運氣、平等與補償性公正 節選
**章 導 言 我對兒子的學前教育一直采用蒙臺梭利教育法。我母親對這種教育法表示懷疑,所以在我兒子上幼兒園之前的那個夏天,自告奮勇要幫助小外孫為她所謂“真正的”學校(有課桌的那種)做好準備。我對兒子向幼兒園的過渡相當有信心,但我還是抓住這個機會去度了一個“真正的”假期(不帶小孩的那種)。我的孩子們和外祖母待了兩個星期,而我在海灘上休閑了兩個星期。 我母親曾是教師。她受過語言病理學的專業訓練,曾在密西西比州北部的一個半農村的學區工作。那里的學生往往有嚴重的學習障礙,而且都出身于貧困家庭。現在她已經退休了,她在孟菲斯的陽光房里裝飾著她以前教室里的招貼畫,有字母表、美國歷任總統、世界各大洲,以及美國人的效忠誓言。我休完假回來的時候,我的孩子們已經可以自豪地背誦:“我謹宣誓效忠美利堅合眾國國旗及其所代表之共和國,這個上帝庇佑的國度不可分裂,自由平等全民皆享。” 在這幅招貼畫的壓膜表面上,我母親用紫色記號筆在效忠誓詞上標注了一些更容易讓兒童理解的詞語。在“共和國”(Republic)上面,她寫了“國家”(country)。在“自由”(liberty)之上,她寫了“自由”(freedom)。在“平等”(justice) *之上,她寫了“公平”(being fair)。 “being fair”是對“ justice”的一個很好的解釋,讓學齡前兒童更容易理解。任何看過子女為玩具爭吵的父母都可以證明,兒童對公不公平有敏銳的感覺。如果讓小學生給打掃自己房間的孩子分配一些彩色橡皮擦作為獎勵,小學生寧愿扔掉一塊多余的橡皮擦,也不愿讓份額不平等。1 就連猴子也有公平感。如果兩只卷尾猴因為執行一項簡單的任務而得到黃瓜片的“報酬”,它們都會高興地執行任務,然后大嚼黃瓜片。不過,如果只付給其中一只猴子葡萄,那么另一只猴子就會把黃瓜扔到實驗者的臉上,就像耶穌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 .時一樣義憤填膺。2 作為成年的人類,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以及我們的靈長類親戚一樣,有著一種共同的經過演化的心理,即本能地對不公平現象感到憤怒。如今,這種憤怒正在我們周圍涌動,隨時都可能沸騰。 2019年,美國*富有的三個億萬富翁所擁有的財富,超過了美國*貧窮的 50%人口的財產總和。 3就像有的卷尾猴拿著黃瓜的工資,而它們的鄰居卻領到葡萄一樣,我們中的許多人看到社會中的不平等現象,會認為:“這是不公平的。” 收獲屬于受過教育的人人生當然是不公平的,就連人的壽命也是不公平的。在許多物種(從嚙齒類動物到兔子再到靈長類動物)當中,在社會等級制度中地位較高的動物,壽命更長、身體更健康。 4在美國,*富有的男性比*貧窮的男性平均多活 15年;*貧窮的美國男性的預期壽命僅有 40歲,與蘇丹和巴基斯坦男性相似。 5我的實驗室的研究發現,在低收入家庭和街區長大的孩子,從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來說,8歲時就顯示出了更快的生物老化跡象。6富人進入天堂之門可能比駱駝穿過針眼更難,但富人有一個安慰,即他們能夠推遲審判日的到來。 收入的不平等與教育的不平等是密不可分的。甚至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流行之前,沒有大學學歷的美國白人 7的壽命就在縮短。 8這種在歷史上極不尋常的壽命縮短現象,在高收入國家中是獨一無二的,其原因是“死于絕望”(deaths of despair)現象的大流行,包括過量服用阿片類藥物、酗酒的并發癥,以及自殺。 9新冠肺炎大流行更是雪上加霜。在美國,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更可能擁有可以在家遠程辦公的工作,在家里他們更容易受到保護,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更小,被裁員的可能性也更小。10 除了活得更久、更健康之外,受過教育的人的收入也更高。在過去的四十年里,處于頂端的 0.1%的美國人的收入增長了 400%以上,但自 1960年代以來,沒有大學學歷的美國男性的實際工資沒有增長。 111960年代!請想想,自那時以來,美國發生了多大變化。我們把宇航員送上了月球;我們在越南、科威特、阿富汗、伊拉克和也門打了仗;我們發明了互聯網和基因編輯。但在這么長時間里,僅有高中文憑的美國男性沒有得到加薪。 當經濟學家探討收入與教育之間的關系時,他們會使用“技能溢價”(skills premium)這個概念,即“技能性”勞動者(指有大學學位的勞動者)與“非技能性”勞動者(指沒有大學學位的勞動者)的工資比例。此處的“技能性”概念忽略了電工或水管工這樣的技工,他們可以通過學徒制而不是大學教育來接受長時間的專業培訓。任何從事過所謂“非技能性”工作的人都會(很有道理地)對“這種工作不需要技能”的想法嗤之以鼻。例如,從事餐飲服務工作,涉及為他人提供情感能量,為他人的感受服務,并表現出自己的情感。 12“非技能性”與“技能性”這樣的術語反映出作家弗萊迪·德博爾( Freddie de Boer)所說的“對聰明人的崇拜”13,即有些人傾向于迷信在正規教育中培養和選拔的技能,認為它們比其他所有技能(例如手的靈活性、體力、情感調諧)都更有價值。 在美國,自 1970年代以來,工資中的“技能溢價”幅度一直在增長。截至 2018年,平均而言,擁有學士學位的勞動者的工資是只完成高中學業的勞動者的 1.7倍。14缺乏更基本的“技能”標志(高中文憑)的人的收入狀況更糟。在美國,沒有高中文憑的人并不少。自 1980年代以來,美國的高中畢業率幾乎沒有變化,大約每 4個高中生中就有 1個無法畢業。15 技能溢價說的是單個勞動者的工資收入。但許多人不工作,許多人也不是獨居的。家庭構成的差異進一步加劇了不平等。今天,受過大學教育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多地與其他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婚配,這使高收入潛力集中在一個家庭中。 16同時,受教育程度( educational attainment)較低的女性獨自養育子女的比率和總生育率都較高。 172016年,只有高中學歷的女性中, 59%的生育是非婚生育,而擁有學士學位或更高學位的女性的非婚生育率僅有 10%。因此,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女性掙錢更少,有更多的人口要供養,而且家里不太可能有其他人幫助她們養家。 這些社會不平等現象對人的心理有深刻的影響。收入較低的人報告稱,與收入較高的人相比,他們感到更多的憂慮、壓力和悲傷,幸福感也較低。18低收入者更容易受到負面事件(大如離婚,小如頭痛)的影響,甚至不太能夠享受周末。另一方面,在全球范圍內,即使在高收入者當中,生活滿意度(“我現有的生活對我來說就是*好的生活”)也隨著收入的增加而上升。 人們的生活變得不平等的原因有千千萬萬,哲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哪一種原因是*重要的。有的認為,貨幣資源的平等是需要我們擔心的主要問題。有的認為,金錢只是獲得幸福或福祉的一種手段。有的拒絕對不平等的原因給出單一解釋。而社會科學家傾向于研究他們的學科重點關注的不平等類型。例如,經濟學家可能會集中研究收入和財富的差異,而心理學家更可能研究認知能力和情感的差異。在考慮人與人之間錯綜復雜的不平等問題時,并不存在單一的*佳起點。但在今天的美國,一個人是“富人”還是“窮人”,越來越多地取決于他有無大學學位。如果能明白為何有些人的受教育程度比別人更高,這將開導我們對人生中多種不平等的理解。 出生時的兩次抽彩人們在教育、財富、健康、幸福和生活本身的水平上有極大差異。這些不平等現象是公平的嗎?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 2020年夏天,杰夫·貝佐斯的財富在一天之內增加了 130億美元, 19而與此同時, 32%的美國家庭無力負擔他們的住房。 20我對這種貧富鴻溝感到憎惡。這種不平等似乎很惡劣、很可恥。但是大家的意見并不一致。 在討論不平等現象公不公平時,美國人普遍認同(或至少在口頭上認同)的少數意識形態理念之一,是“機會平等”。這個短語可以有多種解讀。究竟什么才算真正的“機會”,要怎樣才能確保機會平等? 21而一般來說,“機會平等”是指,所有人,無論出身如何,都應該有同樣的機會過上長壽、健康和滿意的生活。 從機會平等的角度來看,嚴格來說,不平等的程度或規模本身并不能證明社會是不公平的。真正的不公平在于,不平等現象與孩子父母的社會階層有關,或與孩子無法控制的其他先天條件有關。一個人是出生在富裕還是貧窮的家庭,他的父母受沒受過教育、已婚還是未婚,嬰兒從醫院回家后是在一個整潔而有凝聚力的街區還是在一個骯臟而混亂的社區生活,這些都是嬰兒自己無法決定的。機會平等的社會應當是這樣的:先天條件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從機會平等的視角看,關于美國不平等現象的統計數字很糟糕。在圖 1.1的左側,我展示了這樣一個統計數字:家庭收入對大學畢業率的影響。這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2018年,來自美國*富的四分之一家庭的年輕人完成大學學業的可能性,是來自美國*窮的四分之一家庭的年輕人的將近 4倍:*富有的四分之一美國人中有 62%在 24歲之前獲得學士學位,而*貧窮的四分之一美國人中只有 16%。 重要的是要記住,這些數據僅具有相關性。僅從這些數據中,我們不能知道為什么較富裕家庭的孩子更有可能完成大學學業,也不能知道,單純給窮人更多的錢,是否會使他們的孩子學業表現更好。22 但是,在圍繞不平等問題的公開辯論和學術論文中,關于這類統計數字,有兩點被視為理所當然。首先,關于兒童出生時所處的社會和環境條件與其*終的生活結果( life outcome)之間關系的數據,被認為有科學意義。如果研究者希望了解一個國家的社會不平等的模式( patterns),但看不到人們出生時所處社會條件的信息,那么研究將難以為繼。有些研究者終生都在努力去理解“為什么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受教育程度更高”,并試圖設計政策和干預措施來縮小因收入差距而產生的教育不平等。 23其次,這種統計數據被認為有道德意義。許多人對公平的不平等和不公平的不平等所做的區分是,不公平的不平等是那些與一個人無法控制的先天條件聯系在一起的不平等,例如出生于富裕或貧困的家庭。 但是,還有另一種出生的偶然性,它也與成年人生活結果的不平等相關:不是你出生時所處的社會條件,而是你出生時擁有的基因。
基因彩票:運氣、平等與補償性公正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凱瑟 佩 哈登(Kathryn Paige Harden),行為基因學家,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臨床心理學教授,她領導該校的發育行為遺傳學實驗室,并參與領導得克薩斯雙生子項目。曾發表100多篇關于遺傳對復雜人類行為影響的科學論文。2017年,她因對遺傳學和人類個體差異研究的杰出科學貢獻而榮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獎項。 譯者簡介: 陸大鵬,英德譯者,南京大學英美文學碩士,譯有《1453:君士坦丁堡之戰》《海洋帝國》《阿拉伯的勞倫斯》《金雀花王朝》等。曾獲《北京青年報》2015年度譯者,《經濟觀察書評》2015年度譯者,單向街書店文學獎2016年度文學翻譯獎,《新周刊》2018中國年度知道分子。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