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絲綢之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549613
- 條形碼:9787508549613 ; 978-7-5085-496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絲綢之路 本書特色
絲綢之路,是一條世界上*長、*古老的陸上商道,也是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動脈。陸上絲綢之路起源于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本書集文化、歷史于一體,內容豐厚,資料翔實,圖片精美,可讀性極強。
絲綢之路 內容簡介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發展于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于唐、宋、元、明時期,是已知的*為古老的海上航線。本書用文字與圖片的形式記載了絲路幾千年的人類遷徙、宗教傳播、文化交流和征戰屠戮。
絲綢之路 目錄
張騫深入亞洲的遠征
中國一羅馬:陌生的遠方人
賽里斯國傳說
漢朝人眼中的羅馬
漢代中國西部邊疆的部族
沙漠古國——樓蘭
天馬之鄉——烏孫
神秘的綠洲——尼雅
樂舞之邦——龜茲
活躍在早期絲路上的中外商旅
繁榮的漢代商貿
跨國商販——希臘人和猶太人
佛教沿絲路傳入中國
佛陀東來
西行取經的早期僧人
絲綢之路西端的爭斗
開放的盛唐:絲綢之路的黃金時代
國際大都市——長安
華戎交會的都市——敦煌
唐代盛況空前的國際貿易
西天取經的唐僧
中印之間的友好往來
虔誠的取經者——玄奘
絲路上的富商和藝術家一栗特人
阿拉伯人的興起
羅馬藝術在東方的影響
多彩的絲路文化
吐魯番——多民族文化的交匯處
于闐——唐代西域的佛教中心
中西合璧的石窟藝術
遠來的異教
景教
祆教
摩尼教
伊斯蘭教
從十字軍東征到馬可·波羅時代
十字軍東征與蒙古人貫通歐亞
馬可·波羅的旅行
里昂——西方的絲綢之都
文明的西傳與東漸
中國造紙術、印刷術和火藥等西傳
西風東漸
古絲路重現與敦煌遺書
絲綢之路 節選
絲綢的故鄉 每當人們看到輕軟如云、色彩絢麗的絲綢時,總會贊不絕口——女士穿上美麗的絲質旗袍,會顯得婀娜多姿;男士穿上絲質唐裝,看上去文雅飄逸。于是,會由此聯想到絲綢的故鄉,中國,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東方文明古國。 植桑、養蠶和利用繭絲織造絲綢,是古代中國人的偉大發明。利用蠶絲作為衣料的歷史,距今已近五千年。中國的考古發現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黃河流域和長江下游地區的人們,已經學會制造絲線、絲帶和絹。1926年,在中國山西省的一個早期人類文明遺址中,人們發現了繭殼;1958年,又在浙江省吳興縣的早期文明遺址中挖到了碳化的絲線、絲帶和絹片,經測定其年代距今約4750余年。 關于*早的絲,在中國民間流傳著不少美麗的傳說。其中有一個“蠶神獻絲”的故事,相傳在4000多年以前,中國人的祖先黃帝作部落首領的時候,有一次舉辦慶功會,一位美麗的姑娘從天而降,手捧著兩束分別為金色和銀色的光澤鮮亮的蠶絲,將其獻給了黃帝,黃帝非常高興,立刻派人把它織成了又輕又軟的細絹。后來,這位獻絲的姑娘被人們尊為“蠶神”。另外一個著名的傳說也與黃帝有關,說的是他的妃子嫘祖首先發現了蠶絲,并把養蠶繅絲的方法傳授給人民,中國的蠶絲生產才逐漸興盛起來……這些古老的傳說反映出,早在4000年,中國人就由采集野蠶繭發現了在人工飼養家蠶的方法。 在文物方面,出現在商代(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甲骨文已經有了蠶、桑、絲、帛等象形文字;商代有刻著蠶紋的青銅器;在后世發挖的商代古墓中,人們還發現了用玉石雕成的玉蠶、精制的暗花綢,以及絢麗的刺繡殘片等。毫無疑問,當時的中國人已掌握了相當成熟的絲織技術。到了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絲織業進一步發展。據《漢書》記載,漢武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北至朔方,東封泰山,巡海上,旁北邊以歸,所過賞賜,用帛百萬佘匹”,一下子拿出這么多絲綢來賞賜下屬,可見漢代中國絲綢業之繁盛。1972年,在長沙馬王堆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墓出土的文物中,僅絲織品就多達一百多件,其中一件素紗禪衣,長128厘米,重僅49克;另一塊幅寬49厘米、長450厘米的紗料,只有2.8克重,制絲技術之高超,令人驚嘆。 面對這些精美的絲質衣物,人們不禁會問,絲綢是怎樣織成的呢?這無疑是一個奇妙的過程。我們知道,真絲是由蠶繭的多股絲繅得的。在繅絲時,絲頭不能斷,要一股一股地絡絲,與蠶織繭時的過程類似。蠶繭一旦做成之后,蠶就變成了蛹,一段時間后蛹又變成蛾,*后蛾咬破繭殼逃出了自設的牢籠。繭殼一旦被咬破,蠶絲就斷了,那就只能經過梳理,按照其他纖維品的紡織工藝處理。要讓蠶絲不斷,就必須在不損壞蠶繭的前提下,在蠶蛹未孵化之前就殺死它,這正是制絲的奧秘所在。為了使絲線柔韌堅實、精美纖細和富有彈性,必須為做繭的蠶蟲提供特殊的飼料——桑葉。具備了這些條件,蠶絲才成為一種珍貴的紡織品。 P7-9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