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花粉癥與人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123721
- 條形碼:9787522123721 ; 978-7-5221-2372-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花粉癥與人類 本書特色
1.一本兼具人文性、科普性的免疫學小史。英國人崇拜,美國人呼救,日本人躺平,我們究竟要拿花粉癥怎么辦?2.東京農業大學植物學家、日本林業廳顧問,與花粉癥死磕 25 年,“淚流滿面”寫下此書。3.為何花粉癥折磨人類折磨多年,依然無法被消滅?本書梳理了7萬年人類與花粉癥作戰的歷史,并面向未來,尋求一種出路。4.請注意:閱讀本書無法治好你的花粉癥,請咨詢專業醫生。
花粉癥與人類 內容簡介
全球變暖氣候變化,春秋天花粉飛揚,讓我們“淚流滿面”。人類已經與花粉癥相愛相殺幾萬年,就連“遠親”尼安德特人也未能幸免 ?花粉癥曾被當成一種貴族的象征,就連達爾文都為之著迷。19世紀醫生一邊為神秘的“玫瑰傷寒”傷神,一邊艱辛努力查明真相。20世紀,整個北美大陸與一種致命的過敏植物斗得難分難解。日本人甚至被自家的杉樹花粉折磨出了奇怪的“優越感”.在了解和對付花粉癥的道路上,我們一路打噴嚏,一路前進,對花粉和花粉癥的認識也一定會隨之改變。花粉癥也許不是單純的植物學原因導致,而是有著更復雜的理由。日本植物學家小鹽海平翻閱古今中外的文獻和檔案,結合親身感受,寫出了第本帶著善意描寫花粉癥的科普書,啟發我們如何與一種早已存在的自然產物共存,找出人類與植物、微生物的相處之道。
花粉癥與人類 目錄
花粉癥與人類 節選
格魯的《植物解剖學》有一部分早在出版的11年前,即1671年由英國皇家學會出版過。同年,馬爾比基向皇家學會投稿了《理念》(Idea)一文。因此1671年是人類清晰地目睹花粉的紀念年。皇家學會成立于1645年,致力于搜集、評價和傳播世界各地的知識。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查理二世下詔賜予皇家學會法人權,并正式定名為“皇家學會”。此后,皇家學會舉辦了多項知識普及活動。對于上述這兩位首次為人類揭示花粉真容的學者,我想多花一點筆墨來介紹。 1641年,尼赫邁亞·格魯出生于英格蘭華威郡,是牧師奧貝迪亞·格魯的獨生子。他經歷了處死查理一世、克倫威爾掌權、光榮革命等大事,但他個人的人生倒是頗為安穩。劍橋大學畢業后,他在萊頓大學繼續深造,于1664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回到華威郡的考文垂行醫。 格魯一邊為人看診,一邊埋頭研究植物解剖學。他以非凡的洞察力在醫學領域留下了“指紋研究”等功績,而在植物解剖學領域,他首次以“tissue”一詞來稱呼植物組織并沿用至今。 格魯認為“花卉中有產生精蟲的部分(即雄蕊)和相當于卵巢的部分。卵巢位于雄蕊之中,通過類似動物精蟲的小顆粒受精”。他繪制了多幅花粉素描圖,開創了花粉形態學。日后,花粉形態學為弗朗茲·鮑爾(1758-1840年)和尤利烏斯·馮·弗里切(1808-1871年)所繼承。鮑爾繪制了大量的花粉素描圖,弗里切寫下了《論花粉》。兩人所繪畫的花粉結構圖形態多樣、筆觸復雜、構圖精美,即使用作裝飾藝術品也無可挑剔。 另一邊,馬爾切羅·馬爾比基則出生于1628年博洛尼亞近郊的克雷瓦爾科雷的一戶農家。1653年,馬爾比基博士畢業;1656年,搬到比薩。1661年,因身體抱恙,馬爾比基先后到墨西拿大學和博洛尼亞大學擔任醫學教授。1667年,馬爾比基加入英國皇家學會,研究遍及醫學、動物學、蠶蟲研究、植物學等領域。他撰寫的相關論文被皇家學會編成一冊,以“全書”為名出版。馬爾比基63歲時被任命為時任教皇英諾森十二世的御醫,在羅馬居住了3年,而這也是他人生中*后3年。1694年,馬爾比基因腦卒中去世。 馬爾比基是顯微鏡植物解剖學的奠基人。整體而言,他的功績堪比格魯,甚至猶有過之,不過在花粉形態研究方面,他可能就比不上格魯了。在馬爾比基的求學生涯中,他*先學習的是人體解剖學,在遇到瓶頸后,他又進修了高等動物解剖學;然后為了幫助理解,又學了昆蟲解剖學;*后才學的植物解剖學。因此,馬爾比基融會貫通了人類、動物、昆蟲和植物之間的共同點。例如,他在發現了昆蟲利用氣管呼吸之后,在此基礎上又發現了植物的導管和人類的毛細血管。關于花粉,他如此寫道:“花粉只不過是卵子成熟前的分泌物罷了,就像人類女性的經血一樣。” 馬爾比基雖然沒有畫過花粉圖,但是他對于百合花粉上特殊的一道溝卻描寫得非常準確:“雄蕊中擠滿了好比是原子的小球。這些小球顏色各異,像百合、玫瑰的就是黃色,錦葵、車前草的就是白色、透明的。形狀也很多樣.百合的花粉是橢圓形的,兩端較尖,像小麥的種子,中間有道豎溝。” 看到馬爾比基將百合花粉比作“擠滿了原子”,我個人是很吃驚的。因為假如他認為原子是所有物質存在的根源,那么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花粉之于植物好比精子之于動物,是植物的生命之源——這絕對是獨領時代鰲頭的慧眼!我們在下面會提到,出生于圖賓根的卡梅拉利烏斯其實早就發現了花粉在植物受精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只不過這一成果是在他死后才公開的。 ……
花粉癥與人類 作者簡介
小鹽海平,1966 年生于日本靜岡縣,東京農業大學國際食占信息學部國際農業開發學科教授,專業為植物生理學。1995 年從東京農業大學農學研究科博士畢業,曾留校任助理講師。2008-2009 年在荷蘭瓦赫寧根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已出版專著有《農學與戰爭:不為人知的報國農場》(合著,巖波書店)、《國際農業開發入門》(東京農業大學國際農業開發學科編,筑波書房)等。吳昊陽,日語譯者,生于廣州,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東洋史專業碩士,現于廣州市增城區某高中擔任日語教師,已出版譯著有《漢字:漢字的發展及其背景》《古代中國的宇宙論》《陶瓷: 粘連文明的泥土》《歷史的基因:英國》等。審校者:姜姍,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研究所博士,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博士后,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醫學史教師。主要研究領域包括針灸基礎理論、中外醫學交流史、日本江戶時代醫學文化史。金悅盈,北京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北京協和醫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教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