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清代宮廷地方聲腔演劇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6029
- 條形碼:9787100216029 ; 978-7-100-21602-9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代宮廷地方聲腔演劇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戲曲研究者,尤其是清本書是根據新出文獻對清宮內廷地方聲腔演劇的系統研究,重點探索了地方聲腔在清宮內部的發展史。作者不僅梳理了清代宮廷地方聲腔演出的分期情況,并對宮廷地方聲腔檔案及曲本按照類別分別進行了專項研究,而且關注到演出與受眾的相互影響關系,嘗試探討了帝后、大臣的好惡對于地方聲腔演劇在清代及后世發展之影響。
清代宮廷地方聲腔演劇史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清代宮廷昆弋兩腔以外的地方腔調演出作為研究對象的一部學術專著,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探討清代入關后各朝地方聲腔在宮廷中傳播和演出的歷程,其中又將宮廷演劇分為前中后三個發展階段,即弋腔變腔演出史、侉戲演出史和亂彈戲演出史。中編以宮廷地方聲腔相關的檔案和劇本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三個時期內不同腔調的代表性劇目,對清代前期地方聲腔演出形態的分析、侉戲的內涵與特征、宮廷對于不同長度的地方聲腔的改編等問題進行探討。下編側重編演關系研究,重點探討針對地方聲腔的戲劇禁毀政策和宮廷演劇對皮黃戲的影響。余論將“花雅之爭”與宮廷演劇進行比較研究,并分析宮廷演劇與民間演出的互動關系。
清代宮廷地方聲腔演劇史 目錄
序言李玫
緒論
上編 清代宮廷地方聲腔演出分期研究
**章 弋陽腔變腔演出史
**節 入關之前:禮樂與娛樂混雜
第二節 順治朝:演劇無定制
第三節 康熙朝:雅好昆弋
第四節 雍正朝:承前啟后
第二章 侉戲演出史
**節 乾隆朝:侉戲入官
第二節 嘉慶朝:曖昧的態度
第三節 道光朝:侉戲演出增加
第四節 咸豐朝(上):變革前夜
第三章 亂彈戲演出史
**節 咸豐朝(下):亂彈戲入宮
第二節 同治朝:亂彈戲在宮廷演出的發展
第三節 光緒朝:亂彈戲成為宮廷主要演出腔調
第四節 宣統朝:宮廷亂彈戲的絕響
中編 清代宮廷地方聲腔檔案及曲本研究
第四章 清代宮廷地方聲腔演出形態概述
**節 清代前期弋腔變腔、弦索腔在宮廷演出中零星出現
第二節 清代中期吹腔、弦索腔在宮廷演出中的廣泛應用
第三節 清代后期皮黃戲在宮廷演出中逐漸崛起
第五章 清前期宮廷弋腔變腔劇目研究
**節 國家圖書館藏《缽中蓮》的編演時間
第二節 國圖本《缽中蓮》的文獻價值
第三節 國圖本《缽中蓮》對民間本的改編
第四節 從國圖本至嘉慶本《缽中蓮》
第六章 清代宮廷侉戲研究
**節 民間語境下“侉戲”“侉調”內涵爭議
第二節 清代宮廷“侉調”“侉腔”“侉戲”考
第三節 宮廷語境下“侉戲”與“亂彈”之分野
第四節 咸豐朝之前宮廷未曾承應皮黃戲
第七章 侉戲的特征與分類
**節 侉戲的特征
第二節 脫胎于傳奇的侉戲作品——以《針線算命》為例
第三節 來源于時調小曲的侉戲作品——以《探親相罵》為例
……
下編 清代宮廷地方聲腔演劇觀演關系研究
余論 戲曲史框架下的清官地方聲腔演劇
參考文獻
后記
清代宮廷地方聲腔演劇史 作者簡介
王巖,文學博士,現為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戲曲學會樅陽腔(吹腔)研究分會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清代宮廷戲曲文學研究。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圖書館藏清宮戲曲文獻研究”。
- >
山海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