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歷史學家劉修明紀念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9382
- 條形碼:9787552039382 ; 978-7-5520-393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歷史學家劉修明紀念集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其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求是》《學術月刊》等一流學術刊物發表的主要論文,從中可以窺見其在在治史中將中國古代的政治史、社會史、思想史、文化史、學術史相互結合的研究特色。書中所收錄的有關其學術著作的書評以及同事友人的回憶文章,也有助于人們更深一層地了解其學術著作的書評其學術思想、研究方法與學術貢獻。
歷史學家劉修明紀念集 目錄
生活之路
蘇州河水悠悠流劉修明
呵,正紅里劉修明
校園里種過莊稼劉修明
樓道燈亮了劉修明
人生的路、探索的路劉修明
讀書累劉修明
當年我寫《漢武帝》劉修明
難忘的一本兒童讀物劉修明
劉修明與明月灣張小霖
劉修明口述:理論、歷史、現實三者要結合徐濤采訪、整理
論文遴選
中國封建社會的典型性與長期延續原因劉修明
“漢以孝治天下”發微劉修明
兩漢的歷史轉折劉修明
秦王朝統治思想的結構和衍變劉修明
歷史科學和社會改革劉修明
漢末至魏晉文人的心態轉變與人生擇向劉修明
“治水社會”和中國的歷史道路劉修明
農民問題
——東方社會發展的關鍵劉修明
序言匯集
《從崩潰到中興——兩漢的歷史轉折》自序劉修明
王守稼著《封建末世的積淀和萌芽》序言劉修明
《毛澤東晚年過眼詩文錄》前言劉修明
《儒生與國運》自序劉修明
“話說中國”叢書總序:現代人與歷史劉修明
《老子答問錄》修訂版自序劉修明
學界書評
在兩漢歷史承繼和轉折的函線點上
——讀劉修明著《從崩潰到中興》盛巽昌
讀《儒生與國運》米舒
在理想與現實的歷史背面
——評劉修明新著《儒生與國運》陳祖懷
評劉修明著《儒生與國運》沈渭濱
《儒生與國運》:解剖古代知識分子群體河洛
文化史與政治史的新知
——讀劉修明著《儒生與國運》王子今
《儒生與國運》:一部為知識分子尋根的力作白丁
《儒生與國運》
——一本幫助你讀懂中國知識分子的好書李海生
永久追憶
劉修明:才華橫溢的史學家翁長松
憶修明,靈動生花筆一支司徒偉智
永懷劉修明老師馬軍
我認識的劉修明先生張劍光
談修明兄楊善群
懷念我的父親劉瀟江
“將一生與歷史學和歷史研究所緊緊地連在一起”
——劉修明研究員逝世一周年追思會記述江文君
鉆研軌跡
劉修明研究員主要學術成果目錄馬軍編
感懷有韻
讓世界奏響《歡樂頌》劉修明
編后記
歷史學家劉修明紀念集 節選
蘇州河水悠悠流 劉修明 從小住在蘇州河邊,到河邊直線距離不到200米。童年的夢總離不開蘇州河。河水正好繞一條彎,一邊是長壽路,一邊是昌化路。那時沒有橋,過河靠擺渡,付5分錢,就可來回。河畔都生著青草,河水是嫩黃色的。常有小魚在河邊游。 河邊窮人多,在河邊打上木樁,搭成簡易的木屋,成為水上人家。一個同學就在這兒住,上他家,看臨河來來往往的船,熱鬧有趣,但兩邊的水上人家把河水擠窄了,常有事故發生。解放后,人民政府給水上人家安置了岸上住處,蘇州河變得寬敞流暢了。后來,長壽橋、昌化路橋也造起來了,浜南浜北的交通不再為河水所阻隔,我常去這兩座橋溜達。長壽橋北堍,左右有兩塊綠地,一邊臨水,在那里看嫩黃的河水,看南來北往拖著船隊的小火輪,突突突,冒著黑煙,激起黃色的水浪,蕩得兩旁的木船上下顛簸。因為河水比較清潔,常有人在夏天從橋頭上跳下去游泳。水上公安局不得不涂上醒目的標志:“禁止游泳!” 1950年代后期,河水變得渾濁了。開始是深黃色,后來就變成褐色、黑色,而且有股異味。這時,不用任何禁令,也不會有人下河游泳。黑與臭,使我很少再到河畔漫步。在我住的6層樓的陽臺上,可以望見東流的河水。夏日,東南風吹來,陣陣腥臭,不得不關上窗。童年記憶中的嫩黃色的水,綠色的草,翕忽的游魚,再也不見了。 1980年代,一項偉大的合流污水工程上馬了。隨著這項浩大工程的完成,人們欣喜地看到,河水泛起了希望的黃色。它喚醒了我童年的夢,召喚著未來的希望。如果再把河底的污泥挖掉,嚴格控制再污染,蘇州河水變清指日可待,游魚再現的日子不會是夢想。然而,排污清淤的工程不能再為人為的污染毀于一旦。當我每天清晨走過長壽橋時,看到河里成片漂浮的垃圾,看到橋欄和人行道上隨便向河里小便的尿跡(附近就有廁所!),不禁對那些污染蘇州河的人感到氣憤。看來,把蘇州河污水引流入海容易,而要把人們頭腦中的污水蕩滌干凈,要艱難得多! 人人都愛護我們的母親河,蘇州河、黃浦江就會成為清理后的泰晤士河、塞納河。使她們成為上海大地上的綠樹成蔭、水質潔凈的玉帶,讓她不斷流淌清流,匯入長江,流進東海,在每天的清晨,托起一輪紅日,照亮東方! 蘇州河水,應當在每個在上海生活和工作的人們的心頭,悠悠地流,清清地流???? (原載《新民晚報》1995年6月12日,第10版) 呵,正紅里 劉修明 我住了幾十年的正紅里是座光榮的里弄。1920年代它是日本內外棉的工房,又叫東京里、五廠工房。顧正紅烈士生前就住在原來7條弄堂的**條里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里弄改名為正紅里,報上還報道過。 里弄居民絕大多數是工人。許多大爺大媽辛勞一輩子,從小在廠當童工,直到白發蒼蒼退休在家。他們在正紅里度過了一生。幾十年的老鄰居,他們相敬如賓,純樸、熱誠,有事相托鄰里,你可以完全放心。他們熱愛著這塊浸潤著他們汗水、淚水和歡笑的土地。然而,50年的風雨,原來的矮平房成了危房,終于在1970年代后期被推倒,人民政府為正紅里人重建了6幢6層的新工房。當老人們攜著兒孫踏進這批市區*早重建的新工房時,他們在鑼鼓喧天、紅旗招展中迎來正紅里的第二次新生。在里委沈媽媽的領導下,大家一齊動手搞衛生、講文明,使里弄成為區文明單位。光榮的里弄獲得了光榮的稱號。 不知什么原因和從什么時候開始,生意經沖擊了里弄。不少人通過勞動發了財,有了錢,可是里弄面貌卻不知不覺發生了變化:私搭的棚棚一間又一間,綠化地帶被吞食破壞,垃圾袋裝化非常艱難,每天清晨拋下的垃圾“天女散花”,樓梯過道里堆滿雜物。街道、里弄干部一次次打掃,一戶戶動員,可是“天女”們依然“散花”。終于,“文明單位”的牌子被痛心地摘掉了。事實教育了人們:身體養胖了頭腦依然貧困的畸形人不是現代的文明人。根除千百年的習慣勢力,要比發財致富艱難得多。人們痛感提高人的素質的重要性、緊迫性???? 宣傳“七不”和建設社會精神文明的春風吹到了上海的大街小巷,也吹到了正紅里。亂搭建的棚子,在宣傳和執法中被拆掉了,亂丟垃圾的也少了。里弄的面貌在發生變化。但總有那么少數人積習難改。但我相信,我們里弄干部的愚公移山的精神會感動這些不自覺的“上帝”的。公共利益和切身利益的統一,會促使他們像20世紀五六十年代搞愛國衛生運動一樣,大家一起動手共建精神文明。 呵,正紅里,愿這里的每一位居民通過自己的行動使里弄重新掛上“文明單位”的牌子,讓我們的孩子在優美環境中,成長為跨世紀的一代新人,這樣才無愧于先烈光榮的名字。 (原載《新民晚報》1996年5月9日,第15版)
歷史學家劉修明紀念集 作者簡介
馬軍,1969年生,1992年入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現代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