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透視日本:從京都到二次元的文化巡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399684
- 條形碼:9787514399684 ; 978-7-5143-996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透視日本:從京都到二次元的文化巡禮 本書特色
◎ 以京都、建筑、俳句、茶道、禪宗、美術、文學、電影、二次元幾個關鍵詞,開啟巡旅日本文化。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著名學府日本研究名家,由*熟悉的文化符號引入解讀,體味日本人獨有的審美、感悟、困惑和思考。《三聯生活周刊》·中讀重磅出品。四色圖片,浸入式閱讀體驗。 ◎日本美術史家辻惟雄說:“如果能夠出現又了解日本又了解中國的學者,才有可能把這兩個國家文化的聯系說清。”本書作者大多有旅日背景,曾在東京大學、關西大學等日本學府進行研究工作。這樣的跨國視角,更有利于帶領我們進入日本人的歷史和內心。 ◎日本思想史學者孫歌,以“精致的日本文化與曖昧的日本人”兩個意象為題,解讀日本人的民族性,展開了關于為什么日本人不肯“講道理” ,日本人如何“讀空氣” ,日本天皇象征著什么,日本如何才能“永不再戰” 等話題的探索。 ◎作為現代日本的縮影,東京充分展示了一國首都的優越感。但是,想要觀察日本文化中的一貫性,京都是個更合適的窗口。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日本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外國研究員韓昇,帶領我們漫步京都,體味純粹的日本。 ◎日本是一個重視禮儀的國家,并且十分重視上下級關系,茶道的禮法也不例外。尋其根源,有人認為這是接受了中國儒教的長幼尊卑的思想。跟隨北京大學日語系教授滕軍,學習源于敬畏的日本茶道禮法。 ◎禪宗文化對日本文學、茶道、飲食、寺院庭院滲透著諸多深遠的影響,是日本人顯性生活方式里內含的精神源頭,甚至造就了日本“斷舍離”的極簡主義生活方式。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張文良,探究禪宗是如何做到適應日本的宗教土壤繼而本土化,在當代仍產生較大影響力并且進入西方思想界話語體系的。 ◎對于日本來說,其在外來美術的影響下千變萬化,卻又有永守不變的本質。著名美術史家徐小虎通過對日本美術的多面 性進行分析,探討其中日本的美學特征,以及日本人“不歌頌永恒,只追求瞬間乍現的美感”的民族性格。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所主任編輯支菲娜,希望從影像包容度的變遷角度,觸及日本電影和電視劇美學風格走向及其背后的政治、社會、人文、技術、國際化動因,并解析21世紀以來日本電影在華傳播狀況及其深層文化因素…… ◎一端回溯古典美學,一端看顧現代生活。古今中日,風月同天。巡禮日本文化,悅目更是賞心,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日本人和風物,也思考我們的當下。
透視日本:從京都到二次元的文化巡禮 內容簡介
本書以幾個關鍵詞作為開啟日本文化觀察的獨特方式:京都、建筑、俳句、茶道、禪宗、美術、文學、電影、二次元,是一部從日本文化解讀入手,探討日本民族性的綜合性研究著作。本書作者團隊由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等諸多著名學府、多樣研究領域的日本研究名家學者組成,他們由*熟悉的文化符號進入,一端回溯古典美學,一端看顧現代生活,透視在本土文化、中華文化、西方文化共同影響下的日本文化基因。他們大多有旅日背景,曾在東京大學、關西大學等日本學府進行研究工作。這樣的跨國視角,更有利于帶領我們體味日本人獨有的感悟、困惑和思考,進入他們的歷史和內心,也有利于思考我們的當下。
透視日本:從京都到二次元的文化巡禮 目錄
**篇\現實世界
序??章??精致的日本文化,曖昧的日本人 002
一??精致的日本,曖昧的日本人 003
二??為什么日本人喜歡“物哀”“幽玄”之美 008
三??為什么日本人不肯“講道理” 013
四??日本人如何“讀空氣” 017
五??日本天皇象征著什么 021
六??日本如何才能“永不再戰” 025
**章??京都:穿梭于古典與現代之間 030
一??京都:古今與中西 031
二??古代日本遷都為何選擇平安京 034
三??寺院為何成為京都的典型文化符號 040
四??現代化進程下的京都如何涅槃重生 047
五??京都的旅游為何充滿了“高級感” 051
第二章??建筑:延續與批判——日本建筑百年 056
一??
從丹下健三到隈研吾,跨越半個世紀的建筑如何對話 057
二??融合:西洋建筑思想與技術傳入日本及其本土化 064
三??沖擊:現代建筑在日本的萌芽 068
四??覺醒:日本建筑家登上世界建筑舞臺 073
五??群像:影響世界的日本建筑家 079
六??回看:日本百年建筑美學的延續與影響 084
第二篇\文化符號
第三章??俳句:體會自然與人生 090
一??俳句在日本的長盛不衰 091
二??俳句里的四季之感 096
三??俳圣還從詩圣出 100
四??欣賞俳句的風趣 105
五??俳句的含蓄與日本人的性情 110
六??天皇家不吟俳句 114
第四章??茶道:源于敬畏的日本茶道禮法 118
一??茶道禮法的精神溯源 119
二??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禮 125
三??真禮、行禮、草禮 132
四??位置、順序、動作 136
第五章??禪宗:融入生活與靈魂,日本“禪”的前世今生 142
一??中國禪傳入日本的歷史源流 143
二??中國禪在日本土壤里生根 148
三??禪意融入枯山水 154
四??從“茶禪一味”看禪的生活化 160
五??禪的現代化闡釋 165
六??柳田圣山:如何看待禪宗史上的“虛構” 170
第六章??美術:不歌頌永恒,只追求瞬間乍現 174
一??吸收與創造:在變化與不變之間,永守自我 175
二??情緒與感官:用間接的方法表現直接的感情 178
三??書寫與表現:精致與詩意的藝術 185
四??世俗與享樂:在“浮世”中享受人生 190
第七章??文學:日式敘述進入世界語境 202
一??物語文學與物哀之美 203
二??川端康成文學的審美意識 207
三??大江健三郎及其《奇怪的二人組合》六部曲 213
四??“穴居人”母題和日本時代精神的反思 218
第八章??電影:家庭題材和反家庭題材 224
一??小津安二郎的三個“謎團” 225
二??大島渚與“日本電影新浪潮” 235
三??是枝裕和“下流”的偽家庭電影 245
第三篇\虛擬世界
第九章??二次元:虛擬世界創造新型偶像 258
一??在浮世繪與迪斯尼之間:二次元文化的緣起與張力 259
二??民族風格與跨媒介轉換:日本動畫的成功經驗 264
三??從阿童木到世界系:日本動畫與社會現實的互動 272
四??物語消費與數據庫消費:后現代語境下的“御宅族”文化 277
透視日本:從京都到二次元的文化巡禮 節選
為什么日本人不肯“講道理” 和辻哲郎認為,日本的“風土”造成了一種特定的倫理感覺,使得日本人對于情感世界中各種對立的要素,在起承轉合時的轉化瞬間具有高度敏感。轉化瞬間的完成度,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道德單元。舉個例子,日本江戶末期武士西鄉隆盛(1828—1877)在西南戰爭失敗后受了傷,本來他可以全身而退,但他選擇了剖腹自殺。他*后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如果他全身而退,恐怕后來的日本人不會把他視為民族英雄。 其實在日本民間,這種潛在的對于瞬間完成度的道德感覺,是以各種方式存在的。舉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在東京做過一段時間研究,我住的那幢公寓緊鄰著東京*大的墓地,多摩陵園。 有一天我的房東老媽媽跟我聊天,說她年輕的時候就住在這兒,那時時不時就會有人在陵園里自殺,她們常常去看熱鬧,*好看的是情侶自殺。她說那個時候,自殺的人們會把自己收拾得非常漂亮,所以雖然看到的是情侶之死,但是都覺得很美。然后老媽媽慨嘆了一下說:“現在的人真是不行,就算自殺也死得亂七八糟的。” 在這樣的倫理土壤里,產生了日本的審美意識,和歌、俳句、茶道、花道……這些我們比較熟悉的藝術形式,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追求瞬間而不追求永恒。當然這些藝術形式并非都不能跨越日本國界,比如俳句不像和歌那么依賴日語,可以透過傳達瞬間的意象而獲得世界性;茶道也通過瞬間的充實來體味禪意。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去接近的意境。 “理”與“道” 但有一點,對于中國人來說是有理解上的困難的,就是和對于瞬間性的追求相表里,日本人不喜歡“窮理”。日常生活中,如果你是一個經常“辯理”的人,那么周圍大概不會有太多的朋友——日本人不喜歡在日常生活中講道理。可以說“理”涉及了永恒,在日本人的日常當中,它不占據重要的位置。 中國電影《秋菊打官司》中,秋菊有一句臺詞:“我為什么要打官司?因為我要一個說法。”我相信中國老百姓對于“要一個說法”這樣一個樸素的表達,是完全沒有理解困難的。而且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以各種形式要求有一個說法。但是這樣的事情放到日本去,日本人是不太適應的。 窮理,帶有某種生硬的外來屬性,跟日本人的日常感覺之間有某種微妙的疏離。從學理上講,日本儒學雖然在表面上接受了中國儒學的影響,但是它完成了一個轉換,把中國儒學中原理性的成分架空,是日本儒學中的核心概念人格化。
透視日本:從京都到二次元的文化巡禮 作者簡介
孫歌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特聘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政治思想史以及與中日關系、亞洲等現實政治有關的復雜問題研究,曾于20世紀90年代與溝口雄三先生共同發起連續六年的“中日知識分子對話”。 曾任日本東京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客座研究員,德國海德堡大學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遭遇他者:跨文化的困境與希望》《尋找亞洲:創造另一種認識世界的方式》《思想史中的日本與中國》等。 2019榮獲廣受知識界關注和贊譽的坡州圖書獎著作獎。 韓昇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明治大學文學部、關西大學等大學教授、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漢唐史、東亞歷史與國際關系、佛教史。 出版有《良訓傳家》《唐太宗治國風云錄》《日本古代的大陸移民研究》《東亞世界形成史論》《盛唐的背影》等著作十余部;翻譯了號稱日本漢學研究顛峰之作的《九品官人法研究》,出版譯著十余部;發表學術研究論文一百多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