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東京綺夢:日本最后得到前衛(wèi)年代(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40163
- 條形碼:9787547740163 ; 978-7-5477-4016-3
- 裝幀:精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京綺夢:日本最后得到前衛(wèi)年代(精裝) 本書特色
追溯東京奧運開幕式舞蹈表演形式的誕生與興盛 詮釋“暗黑舞踏”何以被稱為日本獨有的藝術
森山未來在東京奧運開幕式上的“舞踏”被觀眾吐槽為“陰間鬼舞”,而伊恩·布魯瑪在1970年代留學日本期間,恰巧結識了演繹“暗黑舞踏”的大師大野一雄,精妙地講述了這種“怪誕”藝術形式的產生過程與欣賞之道!
實驗劇團、真人色qing秀、文身工作室…… 日本文化絕不止動漫、日料與歌舞伎作者在本書中介紹的日本文化領域迥異于人們對日本的一般認識,深入發(fā)掘了這個國家較不為人知的文化面貌。它能讓讀者發(fā)現(xiàn),日本文化的魅力不只是流行與傳統(tǒng),還有先鋒藝術在傳統(tǒng)與前衛(wèi)之間的大膽探索,以及日本文化在這方面體現(xiàn)出的矛盾性和復雜性。
零距離接觸日本文化藝術名家 重溫大師群集英雄輩出的黃金時代給寺山修司的劇團幫忙,與舞踏大師土方巽喝酒聊天,在黑澤天皇的電影里跑龍?zhí),跟著唐十郎去日本各地與紐約巡演……布魯瑪以一介留學生的身份,結識了無數(shù)當代日本大師。在本書的字里行間,你隨時隨地都可能碰到一個今天已享譽全球的名字。
留學多年后的再回首 站在民族與時代的外部觀察日本這本書是伊恩·布魯瑪在留學日本數(shù)十年后,根據(jù)他的回憶和后來對日本的長年研究寫成的,因此不僅極具外部視角的客觀性與回憶體的歷史色彩,而且富含日本文化學者獨有的深度,篇幅雖小,但回味無窮。
東京綺夢:日本最后得到前衛(wèi)年代(精裝) 內容簡介
20世紀70年代,日本剛剛結束洶涌激蕩的戰(zhàn)后重建。此前的十多年間,日本人口激增,經濟起飛,制造業(yè)繁榮發(fā)達,文學、電影等藝術文化領域一片欣欣向榮。而若是稍往后看,彼時的日本又處在經濟泡沫時代的前夜,即將被卷入全球化的旋渦中。夾在其間、看似不怎么起眼的70年代,實則繼承了戰(zhàn)后之初的輝煌發(fā)展成果,又昭示了日本文化大繁榮、走向世界的進步潮流,擁有承前啟后的地位。
1975年,20歲出頭的伊恩·布魯瑪來到了日本。他憑借過人的嗅覺,迅速發(fā)掘出70年代異彩紛呈卻不為世界所知的日本前衛(wèi)文化,深入到深層的角落、前沿的現(xiàn)場和核心的文化藝術圈:東京淺草的雜亂小巷和破敗劇院、下町的文身工作室、京都的真人色情秀,還有黑澤明的電影拍攝現(xiàn)場、寺山修司的實驗劇團、唐十郎的巡演帳篷。他以一個“外人”的身份,游離于戲劇、電影、攝影等領域和東京地下文化生活的邊緣,好奇而冷靜地觀察和接觸身邊的一切。
離開日本數(shù)十年后,布魯瑪基于對這段親身經歷的回憶,結合長期的研究思考,敏銳犀利地捕捉到日本懷念傳統(tǒng)又敢于革新、迷戀異邦又封閉排外、注重秩序又崇尚暴力的復雜文化氣質,從時代與民族的外部描摹出一副迷人獨特的日本面貌。
東京綺夢:日本最后得到前衛(wèi)年代(精裝) 目錄
圖片列表
一 結緣:“浪漫”的日本
二 初見東京:在幻夢與現(xiàn)實間游走
三 “情色、怪誕與無意義”
四 銀幕后的夢幻殿堂
五 對他者的迷戀
六 真實藏身于有意的丑陋
七 寺山修司和唐十郎:兩種前衛(wèi)日本
八 人形玩偶與肉體叛亂
九 藍眼睛里看日本
十 文化休克:當日本人遭遇西方
十一 從神的后裔到世界游民
致謝
索引
東京綺夢:日本最后得到前衛(wèi)年代(精裝) 相關資料
20世紀70年代,不諳世事的年輕布魯瑪前往日本,首次邂逅了這個復雜而排外的國家。這本書就是他對那段往昔歲月的回憶。彼時,日本僅以“制造業(yè)”和“藝伎”為世界所知曉,他卻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這個國家的前衛(wèi)文化,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紐約時報》 布魯瑪完全沉浸在了日本文化之中,他穿著高齒木屐顫顫巍巍地走在東京的狹窄街頭,在唐十郎的戲劇里扮演午夜牛郎,出沒于日本的色qing 電影院。他還給三得利威士忌拍了一支廣告,期間,偉大的黑澤天皇就站在他的旁邊……——《衛(wèi)報》
東京綺夢:日本最后得到前衛(wèi)年代(精裝) 作者簡介
伊恩·布魯瑪(Ian Buruma),生于荷蘭海牙。曾擔任《遠東經濟評論》和《旁觀者》雜志記者與《紐約書評》主編,為《紐約時報》《新聞周刊》等報刊撰寫關于亞洲的政治和文化評論,并曾任教于牛津、哈佛、普林斯頓、格羅寧根等大學,F(xiàn)為紐約巴德學院保羅·威廉斯教席之民主、人權和新聞學教授。出版的著作有《零年:1945現(xiàn)代世界誕生的時刻》《罪孽的報應:德國和日本的戰(zhàn)爭記憶》《創(chuàng)造日本:1853—1964》等。2008年被授予“伊拉斯謨獎”以表彰他“在歐洲對文化、社會或社會科學做出的重要貢獻”,同年因其以卓越的著作幫助美國讀者理解亞洲的復雜性而獲得“肖倫斯特新聞獎”。2008年和2010年被《外交政策》雜志選為“全球思想家”。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