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為黨做好新時代青年群眾工作——基于共青團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63376
- 條形碼:9787218163376 ; 978-7-218-1633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為黨做好新時代青年群眾工作——基于共青團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為黨做好新時代青年群眾工作——基于共青團工作的理論與實踐》是一本探討如何為黨做好青年群眾工作的書。書稿圍繞“共青團是黨的青年群眾工作的重要組織化力量”這一核心命題,從理論上分析了共青團為黨做好新時代青年群眾工作的組織特性和歷史邏輯、面臨形勢和改革動力、戰略決策和發展路徑,同時結合共青團積極探索、創新實踐的案例,輔以工具與方法,以提升共青團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為著力點。本書兼具理論性和實踐性,可作為廣大團干部、青年工作者和基層團組織開展工作的重要參考。
為黨做好新時代青年群眾工作——基于共青團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目錄
**節 時代使命:百年征程再出發的中國共產黨
一、使命擔當:中國共產黨走好新的趕考之路
二、青春特質:建設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三、后繼有人:在歷史接力賽中賡續百年青春火種
第二節 黨對青年群眾工作的理論深化及實踐要求
一、認識論:新時代青年的本質和戰略地位
二、價值論:青年群眾工作的職責和使命
三、方法論:青年群眾工作的路徑方法
四、人才論:干部隊伍建設的要求
第三節 研究理路:為黨做好青年群眾工作的研究框架
一、基本概念
二、研究回溯
三、研究思路
**章 政黨與群眾:黨的群眾工作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
**節 生命工程:群眾工作是中國共產黨安身立命之根本
一、馬克思主義政黨與人民群眾
二、群眾工作是黨的“生命工程”
第二節 道路選擇: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
一、中國特色:群團道路的探索與選擇
二、必由之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
第二章 歷史與價值:黨的青年群眾工作與共青團組織
**節 組織特性:共青團是組織化的青年群眾工作力量
一、黨治國理政的制度性安排
二、具有組織結構體系優勢
第二節 歷史回望:共青團組織為黨做好青年群眾工作的歷程與經驗
一、歷史進程:共青團組織為黨做好青年群眾工作的職責擔當
二、歷史啟示:共青團為黨做好青年群眾工作的經驗總結
第三章 動力與困境:黨的青年群眾工作面臨新形勢新要求
**節 青年群眾工作面臨復雜新形勢
一、世界青年運動復雜化,青年陣地“爭奪戰”激烈化
二、黨的歷史任務需要青年群眾工作承擔更艱巨任務
第二節 當代青年群眾呈現新變化
一、青年價值取向:主旋律與多元化并存
二、青年群體結構:原子化、組織化、液態化并存
三、青年社會化生存: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四、“網生代青年”漸成主體:線上線下并存
第三節 共青團面臨的新困境與改革動力
一、共青團面臨的困境與傳統青年群眾工作模式的局部失靈
二、改革動力:回歸初心和突破困境的自覺
……
第四章 改革與突破:做好青年群眾工作的戰略決策與發展路徑
第五章 實踐與探索:為黨做好青年群眾工作的具體實踐
第六章 工具與方法:提高青年群眾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后記
為黨做好新時代青年群眾工作——基于共青團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節選
《為黨做好新時代青年群眾工作:基于共青團工作的理論與實踐》: 共青團以多種形式對廣大團員、青少年進行思想引領和理想信念教育。針對十年動亂后部分青年出現信念動搖和思想偏差的情況,共青團要求各級團組織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積極協助黨和政府做好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例如,開展青少年道德教育座談會,會同有關部門就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發布文件,通過青年報刊組織人生觀問題討論等。1981年,共青團倡議在青少年中開展“五講四美”活動,1983年擴充為 “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成為新時期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團中央十分重視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作用,20世紀80年代相繼推出了優秀共青團員張海迪、一山兩湖英雄群體等,為青少年樹立了一組閃耀著共產主義思想光輝的、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英雄群像,使廣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和鼓舞。為了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從1983年開始,共青團開展了“學史建碑”活動,組織青年去尋查史跡、收集編寫史料,通過青年自己的努力去再現那些具體的、生動的、感人的歷史場景,從中探索革命真理,成為青少年進行自我革命傳統教育的新形式。“手拉手”互助活動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是引導少年兒童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一項有意義的實踐教育活動,使不同環境、不同狀況的少年兒童架起了溝通的橋梁,成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載體。1995年5月4日,團中央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了隆重、莊嚴的成人宣誓儀式,自此,18歲成人儀式教育活動成為共青團主導的一項重點活動,在全國各地得以廣泛開展,成為共青團關于青少年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一項重要品牌活動,以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生動的表現形式贏得了青少年的喜愛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1997年,為了進一步加大和宣傳當代青年先進典型的力度,在廣大青年中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的風氣,共青團和全國青聯開展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評選表彰活動,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表現突出,作出重大貢獻的先進青年頒發“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這一評選活動為青年人才的脫穎而出鋪設了一個重要的平臺,通過獎章的授予宣傳舉薦了一大批走在時代前列的優秀青年人才。進入21世紀,共青團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2006年,團中央發動了“我與祖國共奮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主線,展現廣大青年在黨的領導下與祖國共奮進、與時代同發展、與人民齊奮斗的時代風貌。2007年,團中央、全國學聯啟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抓好大學生的理論學習,在廣大青年中培養一大批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突出青年主體地位,完善對青年群體的利益關照體系。早在1979年9月底,葉劍英代表中共中央在慶祝建團30周年的講話中就明確指出:“工會、青年團、婦聯等團體是廣大群眾的重要代表者……同時一定要堅決維護自己所代表的群眾的利益,積極解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切身問題,反對不關心群眾痛癢的官僚主義。”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不再通過大規模群眾性政治運動的方式來組織和動員青年,堅持以人為本,青年的主體地位日益增強。共青團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關心青年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切實為青年服務,向黨和政府反映青年的意見和要求,保護和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文革”后,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各級團組織把組織好8小時以外的活動作為團的工作的重要內容,廣泛發動群眾,積極恢復、興建青少年宮,為青少年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陣地支持。1983年,團中央明確提出“社會實踐活動”的命題,把人才培養和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有機結合,在實踐中促進青年學生的成長進步。同年,團中央號召全國廣大青年積極參加讀書活動,滿足青年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現實要求。20世紀80年代,各地團組織還普遍開展了青工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調動廣大青工學習技術、鉆研業務的積極性,提高青年工人技術技能水平。1988年,團中央開展培養“青年星火帶頭人”活動,把團的組織優勢與活動的技術優勢有機結合,加速農業科技成果的應用推廣,培養高素質農業青年帶頭人。1989年,團中央組織發起“挑戰杯”中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創新競賽活動,適應了教育體制改革的趨勢和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需求,經過30多年的發展,該活動已成為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實踐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的重要載體。為提高青年職工綜合素質,共青團聯合其他部門開展了青年崗位能手活動,作為跨世紀青年人才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目標是培養造就一大批“品德優良、技術精湛、貢獻突出”的優秀青年人才。 ……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