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知其所止:中國古代思想典籍繹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5161
- 條形碼:9787108075161 ; 978-7-108-07516-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其所止:中國古代思想典籍繹說 本書特色
作者的閱讀面很廣,全書也綜合參考了各家說法,尤其是錢鍾書、李澤厚、章太炎、嚴復等人的說法,從而匯聚凝合成了作者自己的一套的思想史理解方式,在本書的“緒論二”中,有比較完整的體現。比如以巫術傳統、類比與意象、實用理性作為理解中國文明的基點;比如對孔子核心地位建構性的揭示,以先秦思想“始于兵家,終于法家”,不同于以儒家或儒道統攝主流思路;再比如,認為佛教東漸和大乘化,對于中國本土思想學派后續的發展產生決定性影響,尤其體現在宋明理學和后世的三教融合論。相對于傳統的思想史詮解脈絡,作者通過這種特殊的、開合自如寫作方式,一定程度上復現了中國傳統思想于內部衍生和外部影響的交融下,展現出的復雜面貌。
知其所止:中國古代思想典籍繹說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在上海交大歷史系開設課程“中國文化史”的基礎上重新結構撰寫而成。全書取用思想史的視角,采用“典籍選講”的方式,按照先秦儒家、道家、道教、佛教、理學、明清之際思想及清代三教混融的次第,選鈔《論語》《孟子》《莊子》《抱樸子內篇》《佛遺教經》《佛說阿彌陀經》《壇經》《朱子語類》《語錄》《傳習錄》《明夷待訪錄》《閱微草堂筆記》的部分內容,以學術筆記的形式,分設若干條目進行討論:一方面貼近文本,在具體的語義、范疇辨析中,呈現經典的主旨與原貌;另一方面,又把對作者、著述、相關思想的闡繹,放置在時代思想的宏觀視域中加以考察,試圖在“總體史”的關照下,打通“文”“史”界劃,探索古代思想的內在緊張及外在局限,并由此窺見中西文明的根源性差異。
全書*獨特之處,便是取用了傳統文史之學中常見的“筆記體”,而非時下源自西學的論文式寫作。筆記的開合自如、靈活跳躍、回環掩映,照顧到了傳統思想方方面面的細節,也在細節中寄寓了對整個中國思想發展軌跡的全局式理解。
知其所止:中國古代思想典籍繹說 目錄
自序
緒論一
緒論二
《論語》
平圣人——《論語》與性別——孔子刺“今”——人生哲學——孔子的普適性
個體·群體·共同體:直面死亡——行學——仁知——道德與財富——佞——盡禮——性分三等——博弈論——政治——華夷之辨
《孟子》
還原孟子——孟子與孔子——性善論——赤子之心——好辯
保民而王:辭章——樂(yùe)與樂(lè)——民本主義與民粹主義——不忍——君子遠庖廚——類比——舉斯心加諸彼——仁政——定于一
《莊子》
《老子》與《莊子》——莊子與儒家——莊子與孟子——無用之用
恓惶的逍遙:絕跡易,無行地難——小大之辨——誰是“鷦鷯”、“偃鼠”——有待無待——對話——反客為主——入世與出世——宋人惠施——逃世
《抱樸子內篇》
長生不老——《抱樸子內、外篇》——道教資源——騙——葛洪之死
證實不存在之物:反歸納法(一)——反歸納法(二)——理論證據與實踐證據——外丹與內丹——無格物真本領——命定論——詭辯——周旋道、儒
《佛遺教經》
佛教、佛學與思想——傳教與翻譯——教主的命運——涅槃經
我欲滅度:苦——僧侶營生——**——法數——六賊——譬喻——三學——視死如殺賊——律宗為苗裔
《佛說阿彌陀經》
大乘佛教——凈土宗——宗教與民粹主義——無量壽經節會——《觀無量壽經》
設計完美世界:四眾——大數——七進制——完美世界——眾鳥——接引往生——佛經重復——三——舍利弗一言不發
《壇經》
多心經——達摩西來——偽經——棒喝
編不圓的故事:**人稱——愈改愈劣——禪僧常態——不識字——貶抑神秀——唐宋俗語——《楞伽經》與《金剛經》——下轉語——傳法偈
《朱子語類》
宋儒與佛教、道教——儒教——語錄——理學與社會
倫理化體系:唯心與唯物——陰陽五行——氣——宋太祖——善惡之源——敬與定——知與行——明德新民——內在轉向
《語錄》《傳習錄》
六經注我——王學特質——兵家與儒家——狂悖——晚明民粹主義
從心出發的困境:朱、陸異同——才力——格竹子——格物致知——無善無惡心之體——神秘經驗與道德——讀書法——陽明機鋒——心學之病
《明夷待訪錄》
歷史假設——遺民“啟蒙”的迷思——幻滅、亢奮與非理性——華夷之辨——破壞—再生
歷史沉思錄:《待訪錄》迷蹤——從“留”到“待訪”——《潛書》——等級君主制——伯夷、叔齊——三代——秦與元——明代君相——君臣父子
《閱微草堂筆記》
所見、所聞、所傳聞——18世紀靈異調查——顧德懋判冥——《夜譚隨錄》——漢宋之辨
另類演繹的喪祭觀:鬼證——生死之際——著裝——棺殮——出殃與回煞——入土為安——堪輿——祭與享——墓祭與廟祭——宗族社會
知其所止:中國古代思想典籍繹說 作者簡介
潘星輝,1971年生,祖籍廣東番禺,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致力將古代史研究與傳統的“文史之學”相結合,著有《明代文官銓選制度研究》《存傅詩話》《返魅之旅:中國古代美術異史》等,參與整理出版《石倉契約》《明經世文編》。
- >
回憶愛瑪儂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