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3歲養性格,7歲養習慣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303430
- 條形碼:9787109303430 ; 978-7-109-3034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3歲養性格,7歲養習慣 本書特色
3~7歲是性格和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本書指導父母如何利用這個階段培養孩子的性格。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大多數的性格、習慣和生活方式,可以在這一時期被很好地塑造。
3歲養性格,7歲養習慣 內容簡介
教育研究領域,把3~6歲稱為“潮濕的水泥期”,這一時期孩子的性格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過后“水泥”將慢慢凝固,孩子的性格定型,很難再有改變! 還有研究發現:孩子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是在小學階段(7~10歲),過了這一階段孩子的習慣將很難改變。 本書告訴家長如何從3歲開始培養孩子的好性格,如何從7歲開始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3歲養性格,7歲養習慣 目錄
為什么說“性格對了,一輩子就對了”
“3歲看大”的科學依據
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黃金期
男孩女孩大腦結構不同,養育方式也不同
沒有完美的孩子,也不需要完美的孩子
第2章 幼兒園3年,是孩子性格塑造的黃金期
3~6歲,是“潮濕的水泥期”
性格塑造期,如何判斷孩子的性格類型
高質量的陪伴,給孩子*需要的安全感
3歲不乖沒有錯,太乖要小心——警惕兒童孤獨癥
3歲入園期,如何對待孩子的分離焦慮
這個階段的孩子“多動”,大多不是“多動癥”
培養孩子好性格,離不開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
第3章 幼兒園3年,孩子**的7種性格
自信——需從幼年培養
開朗——讓孩子變活潑開朗的3種方法
專注——培養孩子注意力的5個技巧
獨立——自己的事情一定讓他自己做
勇敢——別讓孩子做懦弱的膽小鬼
堅韌——抗挫能力培養,從娃娃抓起
自律——管得住自己的孩子才會更優秀
第4章 在社交中,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
幼兒園是孩子踏入的**個“小社會”
3~6歲,抓住孩子情感發展的黃金期
孩子之間發生了沖突,先讓他們自己去解決
孩子在幼兒園被小朋友“打”了怎么辦
孩子攻擊性強,愛“打”人怎么辦
孩子不喜歡與小朋友交往怎么辦
孩子冷漠、缺乏同情心怎么辦
孩子自私、任性、占有欲強怎么辦
第5章 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給他一個好習慣
學會自我管理,是孩子成長的*高境界
個人近50%的行為取決于無意識的習慣
孩子有了好習慣,父母可以更輕松
你要相信,優秀也是一種習慣
第6章 小學各年級習慣培養清單
一年級應當養成哪些習慣
二年級應當養成哪些習慣
三年級應當養成哪些習慣
四年級應當養成哪些習慣
五年級應當養成哪些習慣
六年級應當養成哪些習慣
第7章 小學階段其他重要習慣培養
閱讀習慣——用書“喂”大的孩子會思考、有氣質
做家務的習慣——會做家務的孩子長大后更獨立
理財習慣——幫助孩子提高財商的法寶
合作習慣——善于合作的孩子事半功倍
積極主動的習慣——機會青睞有準備的人
安全習慣——自我保護意識要從小培養
文明禮貌習慣——講禮貌的孩子人人愛
第8章 孩子的好習慣,離不開父母的堅持和耐心等待
孩子“虐”我千百遍,我待孩子如“初戀”
生活即教育,父母是孩子*好的鏡子
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好習慣,是父母用愛滋養出來的
教育孩子,是一場充滿挑戰的自我修行
3歲養性格,7歲養習慣 節選
為什么說“性格對了,一輩子就對了” 曾經有朋友開玩笑說:“以前的家長喜歡比工作、比工資,誰工作好、工資高,誰的臉上就有光。現在的家長則喜歡比孩子,誰家的孩子成績好,誰的臉上就有光。” 現在想想,還真是這樣,連我和我先生這樣自詡比較“淡定”的父母,有時候也會“隨波逐流”。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成績好”,女兒程程3歲左右時,我和我先生曾帶她去過一次早教中心,想讓她感受一下那里的學習氛圍。去了一看,才發現那里的火爆程度遠遠超過了我的想象——思維課、數學課、英語口語課的教室里坐著許多臉龐稚嫩的孩子,其中有些孩子甚至才剛剛學會走路。 我笑著對我先生說:“看來咱們閨女早就輸在了‘起跑線’上!”我先生則搖著頭說:“人生是一場長跑比賽,而不是短跑比賽,等你的孩子進入社會之后,你會發現,性格比智力更重要。” 回家之后,我倆促膝長談,在女兒的教育問題上達成了一致意見: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決不能因為重視學習成績而忽略了孩子在性格方面的塑造和培養。與優異的學習成績相比,我們其實更在乎女兒是否具備獨立、自信、堅韌、善良等優良品性。如果女兒具備這些優良的品性,將會有助于她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并且受益終生。簡而言之,“性格對了,她的這一輩子也就對了”。 說到性格,有的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的性格是天生的,后天只能引導他的行為,拓寬他的眼界,卻沒辦法塑造他的性格。其實,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原因,很多好的性格可以通過后天培養和塑造。如果你把“性格”看作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無法改變的特質,那么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你就會變得非常被動。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你的孩子寫作業拖拉、磨蹭,而你幾番勸說無效之后,你很可能會搖搖頭說一句“唉,天生這樣的慢性子,真沒辦法”。相反,如果你認為“性格”是可以通過后天改變和塑造的,那么你在教育孩子方面則會變得積極、主動得多。例如,某一天,當孩子哭著向你抱怨“媽媽,畫畫太辛苦了,我不想再畫畫”時,你的**反應可能就是“孩子,你現在需要堅持,堅持一段時間看到成績,也許你就不這么認為了”。 我認為家庭氛圍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性格形成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也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孩子的性格培養方面。 遺憾的是,很多父母以為教育孩子就是讓孩子獲得知識和技能,因此將教育的責任推給了學校和校外的輔導機構,認為那里才是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的地方。其實,知識和技能固然重要,但很多情況下,良好的性格更容易讓孩子脫穎而出,而性格的培養和塑造,主要靠父母。 從女兒3歲開始,我們便有意識地引導她,以便培養她良好的性格。比如帶她外出時,我們會盡可能地讓她自己走路,當她開始撒嬌、想賴在地上不動時,我們則會牽著她的小手鼓勵她堅持往前走;在選擇一些課外興趣班時,我們會很認真地傾聽她的意見,培養她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且還告訴她一旦做了決定,就要堅持到底,千萬不能半途而廢。 現在,女兒練鋼琴偶爾想偷懶時,我們就會立即笑著提醒她:“當時可是你提出想學鋼琴的哦!”聽完這句話,女兒便會聳聳肩,堅持練琴。因為她知道,撒嬌是沒用的,自己做的選擇只能堅持到底。在畫畫、練字、學習方面她也是如此,因為她知道,一旦自己做了選擇,就必須咬牙堅持到底,父母不會給她半途而廢的機會。 P2-4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