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特整合內科學——基礎到臨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927089
- 條形碼:9787565927089 ; 978-7-5659-2708-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奈特整合內科學——基礎到臨床 本書特色
《奈特整合內科學》提供了與診斷和治療*相關的基礎醫學和發病機制的簡明、直觀概述。
這種對基本原則的整合方法是您在病房的伴侶,有助于理解為什么*佳實踐、證據和指南在臨床決策中是有意義的。簡明扼要的章節聚焦于常見的臨床場景,并彌合基礎醫學和臨床思維過程之間的鴻溝。
· 在經常遇到的即時臨床情境中回顧基礎醫學,給予精彩的回顧。
· 將400張全彩色奈特圖與診斷圖一同呈現,提供了一種印象深刻、高度可視化的學習方法。
· 按臨床主題提供的可讀性和實用性內容,涵蓋了每種疾病或狀況*相關的基礎醫學知識。
· 為讀者提供一個詳細、合乎邏輯的框架來貼近患者:**部分著重于評估一個新患者,由病史和體格檢查結果,到用于做出診斷的客觀數據的整合;第二部分由診斷開始,逐步回顧其定義、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
奈特整合內科學——基礎到臨床 內容簡介
《奈特整合內科學》提供了與診斷和治療*相關的基礎醫學和發病機制的簡明、直觀概述。這種對基本原則的整合方法是您在病房的伴侶,有助于理解為什么很好實踐、證據和指南在臨床決策中是有意義的。簡明扼要的章節聚焦于常見的臨床場景,并彌合基礎醫學和臨床思維過程之間的差距。特點包括:在經常遇到的即時臨床情景中回顧基礎醫學,給予精彩的回顧。將400張全彩色奈特圖與診斷圖一同呈現,提供了一種印象深刻、高度可視化的學習方法。按臨床主題提供的可讀的實用性內容,涵蓋與每種疾病或狀況*相關的基礎醫學知識。為讀者提供一個詳細、合乎邏輯的框架來貼近患者: **部分著重于評估一個新患者,由病史和體格檢查結果,到用于作出診斷的客觀數據的整合; 第二部分由診斷開始,逐步回顧其定義、進一步的評估和治療。
奈特整合內科學——基礎到臨床 目錄
目錄 1 篇 常見癥狀 1第 1 章 頭痛 1第 2 章 頭暈 5第 3 章 咳嗽 9第 4 章 咽痛 12第 5 章 暈厥 15第 6 章 胸痛 18第 7 章 呼吸困難 21第 8 章 惡心和嘔吐 23第 9 章 黃疸 25第 10 章 腹痛 29第 11 章 消化道出血 33第 12 章 便秘 37第 13 章 腹瀉 41第 14 章 血尿 45第 15 章 關節痛 49第 2 篇 常見體格檢查發現 53第 16 章 精神狀態改變 53第 17 章 發熱 58第 18 章 休克 62第 19 章 高血壓危象 66第 20 章 心動過速 69第 21 章 心動過緩 73第 22 章 心臟雜音 78第 23 章 低氧血癥 82第 24 章 異常呼吸音 85第 25 章 腹水 88第 26 章 下肢水腫 91第 3 篇 血液檢查中的常見異常 95第 27 章 低鈉血癥與高鈉血癥 95第 28 章 高鉀血癥與低鉀血癥 99第 29 章 高鈣血癥和低鈣血癥 104第 30 章 急性腎損傷 109第 31 章 酸堿平衡紊亂 113第 32 章 貧血 117第 33 章 血小板減少 121第 34 章 凝血功能異常檢驗 124第 35 章 肝功能異常檢驗 128第 36 章 肌鈣蛋白升高 131第 4 篇 常見檢測和操作的表現與解讀 134第 37 章 尿液分析 134第 38 章 心電圖(ECG) 137第 39 章 胸片 144第 40 章 外周血涂片 148第 41 章 頭顱 CT 掃描 154第 42 章 胸部 CT 掃描 158第 43 章 腹盆部 CT 檢查 163第 44 章 腹部超聲 168第 45 章 胃鏡和腸鏡檢查 172第 46 章 肺功能檢查 176第 47 章 機械通氣 182第 48 章 超聲心動圖 186第 49 章 動脈血氣分析 191第 50 章 中心靜脈置管 194第 51 章 腰椎穿刺 198第 52 章 胸腔穿刺 202第 53 章 腹腔穿刺術 206第 54 章 腎替代治療 209第 5 篇 心血管系統疾病 213第 55 章 心血管系統解剖學概述 213第 56 章 心血管系統生理學概述 218第 57 章 冠狀動脈性疾病及穩定型心絞痛 223第 58 章 急性冠脈綜合征 227第 59 章 心力衰竭 231第 60 章 心房顫動 235第 61 章 心包炎和心包積液 239第 62 章 主動脈瓣狹窄 243第 63 章 二尖瓣反流 247第 64 章 主動脈夾層 251第 65 章 主動脈瘤 254第 66 章 高血壓 257第 67 章 高脂血癥 261第 6 篇 內分泌系統疾病 265第 68 章 胰腺解剖學及生理學概述 265第 69 章 糖尿病 268第 70 章 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滲狀態 274第 71 章 甲狀腺和甲狀旁腺解剖學與生理學概述 278第 72 章 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282第 73 章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和甲狀腺 毒癥 285第 74 章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 290第 75 章 骨質疏松癥 295第 76 章 腎上腺解剖學和生理學概述 300第 77 章 庫欣綜合征 305第 78 章 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 309第 79 章 腎上腺腫物 313第 80 章 垂體解剖學和生理學概述 316第 81 章 垂體腫物 321第 7 篇 呼吸系統疾病 326第 82 章 呼吸系統解剖學概述 326第 83 章 呼吸系統生理學概述 331第 84 章 哮喘 335第 85 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40第 86 章 囊性纖維化 345第 87 章 睡眠呼吸暫停 349第 88 章 彌漫性肺實質疾病 352第 89 章 肺栓塞 360第 90 章 肺動脈高壓 364第 91 章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369第 8 篇 泌尿系統疾病 372第 92 章 泌尿系統解剖學概述 372第 93 章 泌尿系統生理學概述 377第 94 章 急性腎小管壞死 381第 95 章 腎小球腎炎 384第 96 章 急性小管間質性腎炎 387第 97 章 腎病綜合征 390第 98 章 多囊腎病 394第 99 章 腎結石 397第 100 章 慢性腎病 401第 9 篇 風濕性疾病 405第 101 章 骨性關節炎 405第 102 章 類風濕關節炎 409第 103 章 化膿性關節炎和化膿性滑囊炎 413第 104 章 痛風 417第 105 章 脊柱關節炎 421第 106 章 系統性紅斑狼瘡 425第 107 章 系統性硬化 429第 108 章 多發性肌炎和皮肌炎 433第 109 章 風濕性多肌痛和顳動脈炎 439第 110 章 血管炎 442第 10 篇 感染性疾病 448第 111 章 膿毒癥 448第 112 章 蜂窩織炎 452第 113 章 腦膜炎 455第 114 章 肺炎 458第 115 章 肺結核 464第 116 章 感染性心內膜炎 469第 117 章 胃腸炎 473第 118 章 膽管炎 476第 119 章 艱難梭菌結腸炎 480第 120 章 尿路感染 483第 121 章 尿道炎 487第 122 章 骨髓炎 490第 123 章 人免疫缺陷病毒 /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感染和治療 494第 124 章 人免疫缺陷病毒 /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常見的機會性感染 499第 11 篇 消化系統疾病 503第 125 章 消化系統解剖概述 503第 126 章 消化系統生理概述 510第 127 章 賁門失弛緩癥 514第 128 章 胃食管反流病和 Barrett 食管 516第 129 章 消化性潰瘍病和幽門螺桿菌 520第 130 章 膽系疾病 524第 131 章 急性胰腺炎 529第 132 章 腸易激綜合征 532第 133 章 乳糜瀉 535第 134 章 炎癥性腸病 538第 135 章 急性肝衰竭 542第 136 章 病毒性肝炎 545第 137 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549第 138 章 酒精性肝病 552第 139 章 肝硬化和門脈高壓癥 555第 12 篇 血液系統疾病 559第 140 章 鐮狀細胞病 559第 141 章 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 563第 142 章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貧血(MAHA) 567第 143 章 血友病 572第 144 章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575第 145 章 高凝狀態和深靜脈血栓形成 578第 146 章 多發性骨髓瘤 584第 147 章 淀粉樣變性 588第 148 章 淋巴瘤 591第 149 章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597第 150 章 慢性髓系白血病 600第 151 章 急性髓系白血病 603第 152 章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606第 153 章 骨髓增生性腫瘤 609第 154 章 再生障礙性貧血 613第 13 篇 實體腫瘤 616第 155 章 乳腺癌 616第 156 章 甲狀腺癌和甲狀腺結節 621第 157 章 肺癌 627第 158 章 食管癌 631第 159 章 胃癌 634第 160 章 結直腸癌 638第 161 章 胰腺癌 643第 162 章 肝細胞癌 647第 163 章 腎細胞癌 650第 164 章 膀胱癌 654第 165 章 黑色素瘤 657第 166 章 前列腺癌 660
展開全部
奈特整合內科學——基礎到臨床 作者簡介
布賴恩·勒佩特( Bryan Leppert)是紐約市威爾·康奈爾醫學院臨床醫學的助理教授。他來自愛荷華州的一個小城鎮,在前往北卡羅來納州和杜克大學醫學院之前,他在愛荷華州大學獲得了生物學學士學位。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后,他和妻子搬到了紐約,在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完成了內科住院醫師培訓。他致力于醫學院校教育,對模擬、輔導和跨專業學習有著特別的興趣。 感謝Elsevier公司的工作人員,感謝他們對這本書的堅定信念,感謝所有作者和副主編的奉獻精神,感謝家人給予我們的愛和無限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