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貨幣大歷史:金融霸權與大國興衰六百年
-
>
(精)方力鈞作品圖錄
-
>
《藏書報》2021合訂本
-
>
(精)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作品集·范碩:書法卷+繪畫卷(全2卷)
-
>
(噴繪樓閣版)女主臨朝:武則天的權力之路
-
>
書里掉出來一只狼+狼的故事-全2冊
-
>
奇思妙想創意玩具書(精裝4冊)
善的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08266
- 條形碼:9787100008266 ; 978-7-100-00826-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善的研究 本書特色
這本書是作者的**部哲學著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原書出版后在日本影響很大,被日本資產階級思想界稱為日本“獨創的哲學”(通稱“西田哲學”)。
善的研究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作者的**部哲學著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原書出版后在日本影響很大,被日本資產階級思想界稱為日本“的哲學”(通稱“西田哲學”)。
善的研究 目錄
新版序
再版序
序
**編 純粹經驗
**章 純粹經驗
第二章 思維
第三章 意志
第四章 知的直觀
第二編 實在
**章 研究的出發點
第二章 意識現象是唯一的實在
第三章 實在的翼景
第四章 真正的實在經常具有同一的形式
第五章 真正的實在的根本形式
第六章 唯一實在
第七章 實在的分化發展
第八章 自然
第九章 精神
第十章 作為實在的神
第三編 善
**章 行為(上)
第二章 行為(下)
第三章 意志的自由
第四章 價值的研究
第五章 倫理學的各種學說(其一)
第六章 倫理學的各種學說(其二)
第七章 倫理學的各種學說(其三)
第八章 倫理學的各種學說(其四)
第九章 善(活動主義)
第十章 人格的善
第十一章 善行為的動機(善的形式)
第十二章 善行為的目的(善的內容)
第十三章 完整的善行
第四編 宗教
**章 宗教的要求
第二章 宗教的本質
第三章 神
第四章 神與世界
第五章 知與愛
善的研究 節選
我現在想從純粹經驗的立場來討論意志的性質,并闡明知與意的關系。在很多場合,意志以動作為目的,并且帶有動作。意志是精神現象,與外界的動作自然是有區別的。動作不一定是意志的重要條件,即使因為某種外界情況而沒有發生動作,但意志仍然是意志。正像心理學家所說的那樣,在我們有想要運動的意志時,只要重溫過去的記憶就夠了,也就是只要把注意力轉向這方面就可以了,運動自然就會伴隨著它。并且如果從純粹經驗來看,這種運動本身也不過是運動感覺的連續。一切意志的目的,如果直接加以觀察時,也仍然是意識以內的事實;我們經常以自己的狀態為意志,而意志是沒有內面和外面的區別的。 一提起意志,就好像有某種特殊的力量似的,其實它不過是由一個意象轉向另一個意象的轉移的經驗,以做某事為意志,實際上就是把注意力轉向這方面。這種情況在所謂無意的行為中*能看得清楚,即使在上述知覺的連續那種場合,注意的轉移與意志的進行也是完全一致的。當然注意的狀態并不限于意志的場合,它的范圍似乎更廣泛些,但通常所謂意志是指對于運動表象這一體系的注意狀態,換句話說,就是指這個體系占據了意識,而我們與它打成一片的場合而言的。或許有人認為只注意一個表象和把它當做意志的目的來看,這兩件事似乎是不同的,其實那只是表象所隸屬的體系的差異。一切的意識都是體系性的,表象也絕不會孤立地發生,而一定是屬于某種體系的。同一表象,根據它所屬的體系,既能成為知識的對象,也能成為意志的目的。試以想起一杯水為例,在僅僅聯想到外界事物的時候,是知識的對象;但在聯想到自己的運動的時候,就成為意志的目的。歌德說,“美哉,非我所欲的天上的星辰”,這句話可以說明,任何不進入自己運動的表象系統中的事物,都不能成為意志的目的。我們的欲望都是由于過去經驗的憶起而成立的,這是很明顯的事實。至于作為它的特征的強烈的感情與緊張的感覺,前者是基于運動表象的體系對我們是*強烈的生活本能而發生的,后者只是伴隨運動的肌肉感覺而來的。僅僅想起某種運動,似乎還不能立即說是有了進行這種運動的意志,那是因為運動表象還沒有占據整個意識的緣故,如果真正與它打成一片,就立即成為意志的斷然行動了。 那么,運動表象的體系與知識表象的體系有什么差別呢?如果追溯到意識發展的開始來看,是沒有這種區別的。我們的有機體本來是為了進行以保存生命為目的的種種運動而生成的。意識就是為符合這種本能的動作而發生的,因此,它的原始狀態與其說是知覺的,毋寧說是沖動的。但是,隨著經驗的積累,逐漸產生種種聯想,終于產生了以知覺中樞為基本的和以運動中樞為基本的兩種體系。不過不管怎樣分化為兩種體系,總不能成為完全不同的東西。即使是純知識,也要在某些地方具有實踐的意義;即使是純意志,也一定是根據某種知識的。具體的精神現象一定具有這兩方面。知識與意志不過是把同一現象按照顯著的方面而區別開來的而已。也就是說知覺是一種沖動的意志,意志是一種憶起。并且,即使是記憶表象的純知識性的東西,也一定帶有或多或少的實踐意義。反之,即使被認為是偶然發生的意志,也總是基于某種刺激而發生的。而且,雖然說意志大多是作為內在的目的進行的,但知覺也能夠預先確定目的而使感覺器官朝向它。特別是思維,可以說完全是有意識的;反之,沖動的意志之類就完全是被動的了。這樣看來,運動表象與知識表象就不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意志與知識的區別也只能說是相對的。苦樂之情、緊張之感等意志的特征,雖然程度較弱,但一定附隨著知的作用。如果主觀地來看知識,也可以看做是內在的潛能的發展,又如上所述,無論是意志或知識,都可以看做是潛在的某種東西的體系的發展。當然,如果把主觀與客觀分開來看的話,也許會得出這樣的區別:在知識方面,是使主觀服從于客觀;但在意志方面,則是使客觀服從于主觀。要想詳細討論這點,也許有明確主客的性質及其關系的必要,但我認為在這一點上,知與意之間也將有共同之點。在知識作用方面,我們總是先設一個假定,再把它同事實對照觀察。無論什么樣的經驗性的研究,必須先有假定。當這個假定與所謂客觀一致的時候,便相信它是真理,也就是認識了真理。在意志動作方面,即使我有一個欲望,也不是立即成為意志的斷然行動,而是參照客觀的事實,知道是適當的和可能做的時候,才轉移到實行。在前一場合,我們完全是使主觀服從于客觀,但在后一場合,是否可以說是使客觀服從主觀呢?欲望只有很好地符合客觀才能實現,意志離開客觀越遠越無效,越接近就越有效。如果我們打算實行遠離現實的崇高目的,就必須考慮種種手段,并運用這些手段來一步一步地進行。而這樣考慮手段,就是謀求和客觀相調和,也就是服從客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