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張元濟和早期商務印書館——近代出版史散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40649
- 條形碼:9787511740649 ; 978-7-5117-4064-9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元濟和早期商務印書館——近代出版史散論 內容簡介
《張元濟和早期商務印書館——近代出版史散論》一書收錄了葉新教授多年來就“張元濟”和“商務印書館”兩個主題撰寫的研究、考據類文章。主要分為“張元濟研究”和“早期商務印書館研究”兩部分。前者涉及張元濟先生與海外出版社的接觸、1910年環球之行等;后者涉及商務印書館與英美出版社的接觸、沖突與合作,對高鳳池、鄺富灼和楊端六等出版人物的研究,對商務印書館相關史實的考證等。“附錄”則收入了這兩個主題之外的出版史研究成果,作為閱讀拓展。
張元濟和早期商務印書館——近代出版史散論 目錄
從《張元濟日記》看商務印書館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商務印書館與英國朗文早有來往
張元濟《環游談薈》研究
遠游歐美,心系館務——從1910年張元濟環游之旅中的一封信談起,出版與印刷
1913—1934年北美報紙驚現張元濟報道,文匯讀書周報
1910年張元濟美國東部考察之行考證
新見《張元濟氏壯游談》略析
張元濟1910年美國行程初探
新見張樹年《新政協會侍行雜述》簡析
商務印書館和商務報館的名稱糾紛
商務印書館與麥克米倫早有來往
90年前的一場中外版權糾紛
胡適晚年評價商務印書館
鄺富灼——商務印書館英文部的開創者 2017.8
英美大報視野中的早期商務印書館終稿 中華讀書報
傅雷初譯《約翰·克利斯朵夫》
“世界文學名著”叢書的主編是誰?
為苦難的中國,提供書本,而非子彈
中英出版界的一次“親密接觸”
《高鳳池日記》的出版史料價值
附錄
人大“出版班”——新中國出版高等教育的濫觴
錢歌川的《傲慢與偏見》翻譯連載
愛丁堡大學書史專業碩士教育淺析
《古今圖書集成》入藏大英博物館始末
漫談約翰-戴出版社的史料館藏
試述郭嵩燾等對英國書業的認知
待補:
1927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對商務印書館的報道
商務印書館收回日股合同的*早發表2.23
商務印書館中的楊家將
郭嵩燾日記中的“比格爾得何爾”到底是何方神圣?
民國時期出版社的金圓券印刷葉新
《申報》“讀書俱樂部”副刊研究
張元濟和早期商務印書館——近代出版史散論 節選
從《張元濟日記》看商務印書館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張元濟日記》(以下簡稱《日記》)是張元濟先生1912年至1926年的館事日記。《日記》中有關商務印書館(以下簡稱商務)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條目共有126條,分別涉及西書、公司、應酬、編譯、發行、用人、雜記7個欄目。其中“西書”一欄有91條,占72.2%。其它條目較多的有“應酬”、“公司”、“編譯”等欄目。 這126個條目涉及事件發生在1916年2月25日~1920年12月11日之間。在這近5年時間里,商務印書館先后與經恩公司等外國出版機構有過或深或淺的接觸,在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與美國經恩公司的長達十年的交流與合作 在這126個條目中,有關商務與美國經恩公司(Ginn & Co.以下簡稱經恩)交往的有67條,占53.2%,其重要性也可想而知。經恩,《日記》又作金恩、勤恩、琴恩、金,是美國紐約一家著名的出版公司,專出中小學教科書。 二十世紀初,西學東漸。商務為滿足國內讀者需要,曾大量翻印、編譯國外圖書。1909年,商務擬開始經營西書寄售業務,由張桂華從事西書部的開辦工作。它首先與經恩聯系。1910年初,美國經恩公司董事費英壽從美國紐約致函商務,對商務“代鄙公司經理中國營業”表示感謝,但要求“必須貴館能專代本公司經理,而不兼他公司事件。”此時,商務正準備翻印其出版的《歐洲通史》。他認為此舉雖然沒有違反“萬國版權公例”(即《伯爾尼公約》),但是商務應該首先取得其許可,并付給一定的報酬,才算合理。也許是商務的“不合作態度”,1911年2月,經恩向上海租界會審公廨控告商務翻印其《歐洲通史》。商務根據1903年簽定的《中美續議通商行船條約》第11款,認為《歐洲通史》一書是面向美國中小學的教科書,并不是“專備為中國人民之用”。由于商務的據理力駁,經恩公司的要求沒有達到。 此后,為與商務展開競爭,經恩就在上海開設書店,由伊文思負責,專售其原版書,并代理銷售美國其它出版公司的圖書。可能是經營不善的緣故,1916年2月25日,伊文思向商務編譯所英文部主任鄺富灼提出合辦的要求。商務表示同意,并與伊文思有了初步的意向。后來,伊文思要求“各以五千附股作為保證”,張元濟認為也可以接受。不料,伊文思又變卦,不愿合辦,提出“必欲全售,售價廿萬”,商務認為“無可與商”。伊文思退讓,在與張元濟面談時,提出將二十萬改為十五萬。“先付現款五萬,二三年內再付五萬,余五萬付本館股票,保七厘息。”(《日記》1916.5.26)商務經過認真考慮,答復還是以合辦為宜。伊文思見此事不成,就放出煙幕,說要與中華書局定約。 商務對此不予理睬,讓鄺富灼再探虛實。伊文思認為“彼(指經恩)做進口,我處(指商務)發行。此辦法若期滿后,我處解約,所有主顧均歸于我,伊處損失太大,故為難”(《日記》1916.7.12),還是希望商務能夠附股,藉可保證。張元濟與總經理高鳳池商量,高說可以把合同期限由十年改為五年,“于合同滿后,將伊之主顧一律交還”(《日記》1916.7.12)。伊文思認為“五年合同未能滿足,否則須有的確保證”(《日記》1916.7.13),商務只同意“牌號保證,不允附股”(《日記》1916.7.21),由于“彼此意見相距甚遠”,談判破裂。 伊文思見目的沒有達到,就在外國出版公司面前大肆宣揚商務翻印外國圖書,企圖破壞商務的信譽。商務自知要布置妥帖才能與伊文思競爭,于是多方采取措施。一是向外國出版公司發出38封信,介紹商務西書部主任周錫三,希望對方與其聯絡代售圖書事宜;二是停止翻印外國圖書,以防貽人口實;三是與伊文思展開價格戰。“伊文思與民立中學所訂系七五折”(《日記》1917.3.16),商務積極效仿。1917年5月16日,伊文思在報上“登告白,韋氏大字典售十五元”,比商務低一元。而商務也針鋒相對,將其定價改為十五元。伊文思為與商務爭奪學校市場,“售書與各校辦事人,轉售與學生,辦事人從中漁利”,商務“擬開學前五日突登報減價以破之”(《日記》1917.8.3)。由于商務應對得當,措施得力,收到良好效果。《日記》載:“韋氏大字典門市銷去一百七十余部,分館報到三百余部。又長沙索預約券,言五十張不敷用,擬再添。余屬電添三百部”(《日記》1917.3.16);“錫三(指西書部主任周錫三)來言,韋白司達大字典再定二百部”(《日記》1917.8.21);“各校向不來我處買書者,今年亦來買”。外國各出版公司如大英百科全書公司、麥克米倫公司等也與商務接觸,表達了合作意向。 經恩見競爭不過,不得不與商務重新洽談。1918年1月,周錫三代表商務與經恩接洽,張元濟指示:一、“不翻印該公司之書”;二、“該公司欲翻譯各書。我代譯、代印、代售、由該公司出費”;三、“與他家經理者立于同等之地位”(《日記》1918.1.14)。商務的堅定態度使伊文思書店內部出現了分裂,意見不一。“老伊文思急欲收歇,售去。而其子及勃來司并在館同人欲推廣另招股”(《日記》1918.3.12)。商務見伊文思書店內部分裂,業務萎縮,而自己業務頗見起色,對其出價購買之動議更加不予理睬,認為“不值出價收買。我盡可自為,再相持一二年,當可收效。”(《日記》1918.3.13)
張元濟和早期商務印書館——近代出版史散論 作者簡介
葉新,安徽歙縣人。北京印刷學院出版學院教授。中國傳媒大學編輯出版學博士、英國斯特靈大學國際出版管理碩士、武漢大學歷史學和文學雙學士。中國食文化研究會徽菜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理事、北京開卷信息技術公司未來研究院智庫專家、《數字出版研究》編委。編著有《近代學人軼事》《美國雜志出版個案研究》《美國名編輯研究》《美國書業觀潮》《環游談薈》《簡?奧斯汀在中國》《版權叢論》《書中有故事》《晚清版權文獻匯編》《晚清出版史料匯編》《民國版權史料匯編》《高夢旦:著述與追憶》《高鳳池日記》《版籍叢錄》《近代書評文獻匯編》等,策劃有季羨林《清華園日記》、夏鼐《燕園清華園日記》等。即將出版《尋訪查令十字街》《〈庸報〉副刊 另外一頁 全編》《大東書局史料初編》《中國雕版源流考匯刊》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