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實用青年心理學:從自我探索到心理調適(第11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8337
- 條形碼:9787100218337 ; 978-7-100-21833-7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實用青年心理學:從自我探索到心理調適(第11版)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學生,對心理學感興1.“為你,為生活”而作,系統地分析了當代青年關心的多個領域的常見問題,包括人格與自我成長、心理健康、學業成就、人際溝通、親密關系、求職與工作等。 2.三位作者均為美國心理學協會資深會員,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理論功底。其中韋恩??韋登和達納??鄧恩曾任該協會心理學教學分會主席。 3.自1983年初版上市后長銷不衰,為歐美百余所高校心理調適課程主流教材。各種心理學理論取向兼容并包,均衡得當。以近4 000篇參考文獻為依據,論證嚴謹,詳實可靠。新版內容與時俱進,文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4.每章開篇均提供可自行評分的心理小測驗,幫你科學、客觀地認識自我;每章以“應用”結尾,給出明確、可操作的心理調適方案。 5.圖文并茂,近700頁大開本全彩印刷;單欄留白設計,便于書寫記錄。
實用青年心理學:從自我探索到心理調適(第11版) 內容簡介
《實用青年心理學:從自我探索到心理調適》(第11版)以“心理調適”為主線,涵蓋當代生活中與青年人心理調適相關的各個領域,包括人格的構成及影響、壓力應對、自尊與自我調節、人際溝通、友誼與愛情、心理障礙等,并為有需求的讀者提供具體可行的建議及行動方案。在內容的編排上,各章均以個人探索練習為引。這部分由自我評估(心理測驗)和自我反思(相關問題)組成。正文主要介紹相關的、基于實證研究的概念和理論,比如在壓力及其影響一章中,作者介紹了壓力的本質、主要來源、對壓力的反應、壓力的潛在影響、影響壓力耐受性的因素等。*后,每章以“應用”結尾,講述如何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例如提高學業成績、有效利用時間、提升幸福感、改善人際關系,等等。
實用青年心理學:從自我探索到心理調適(第11版) 目錄
1 現代生活中的心理調適
2 人格理論
3 壓力及其影響
4 應對策略
5 心理學與身體健康
6 自我
7 社會思維與社會影響
8 人際溝通
9 友誼與愛情
10 婚姻與親密關系
11 性別與行為
12 性的發展與表達
13 職業與工作
14 心理障礙
15 心理治療
16 積極心理學
術語表
參考文獻
編輯后記
實用青年心理學:從自我探索到心理調適(第11版) 節選
應用:提高學業成績 判斷下列問題的對錯: 1. 如果教授講課沒有條理,難以聽懂,那你去上課就沒什么意義。 2. 考試前一晚臨時抱佛腳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 3. 在做課堂筆記時,你應該像“人肉錄音機”一樣(就是把教授講的所有內容 準確記錄下來)。 4. 列出閱讀作業的大綱是浪費時間。 很快你就會知道,上面這些說法都是錯誤的。如果你都答對了,你可能已經掌握了取得學業成功的各種技巧,養成了良好的習慣。然而像你這樣的學生并不多。如今,大量的學生在進入大學時學習技巧和學習習慣都非常糟糕,但這并不完全是他們的錯。一般來說,美國的教育系統沒有提供多少關于良好學習技巧的正規指導。因此,在本書的**個應用中,我們將從基礎訓練開始,通過分享一些心理學能夠提供的關于如何提高學習成績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欠缺。我們將討論如何養成更好的學習習慣,如何加強閱讀,如何從課堂中獲得更多知識,以及如何使你的記憶更有效。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人們傾向于認為大學的學習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智力或一般心理能力。這一觀點得到了如下事實的支持:美國大學入學考試(SAT 和ACT)考察的基本上是一般認知能力,其結果能夠很好地預測大學成績(Kobrin et al., 2008)。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學生的學習技巧、習慣與態度也能很好地預測學生的成績表現。在一項對344個獨立樣本(包括72 000 多名學生)的大規模綜述中,克雷德和昆賽爾(Crede& Kuncel, 2008)報告說,學生的學習技巧、學習習慣的綜合測量指標在預測學生成績表現時,幾乎與入學考試一樣出色,并且這一指標解釋了入學考試所不能解釋的成績差異。也就是說,這個大型綜述表明,在決定學習成績上,學習習慣的影響幾乎與學習能力齊平。這一研究的實際意義是,大多數學生可能低估了學習技能的重要性。雖然大多數成年人的認知能力難以大幅提升,但學習習慣卻可以大大改善。 無論如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步是正視這樣一個現實:學習通常需要刻苦努力。你不必為不喜歡學習而內疚,很多學生都不喜歡。一旦你接受了學習不是自然而然的這個前提,那么很明顯,你需要制定一個系統的計劃來促進充分的學習。根據希伯特和卡爾(Siebert & Karr, 2008)的觀點,這樣的學習計劃應包括如下考慮。 制定學習日程表 對成功與不成功大學生之間差異的研究表明,成功的大學生能更有效地監控與調節他們的時間利用情況(Allgood et al., 2000)。如果你想等到學習的沖動襲來,那么考試來臨時你可能還在等待。因此,分配出確定的學習時間非常重要。檢查一下你需要做的事(比如工作、家務等),提前弄清楚你什么時候可以學習。在分配學習時間時,請記住,應該是在你大腦完全清醒與警覺的時段。同時,對于在疲憊不堪之前自己一次能夠學習多長時間,也要現實一些。在學習過程中留出一些休息時間,這樣有助于恢復已經下降的注意力。 將學習計劃寫出來很重要(Tracy, 2006)。這樣可以起到一種提示的作用,同時增加你對時間表的承諾。如圖1.10(原著將圖、表統稱為圖,本書沿用此做法——譯者注)所示,你應該先制定每學期或每季度的學習計劃。然后,在每個星期開始前,將具體的學習任務分配到每個學習單元里。用這種方法就可以避免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對大多數人來說,臨時抱佛腳是一種無效的學習策略(Wong, 2012)。它會使你的記憶力吃緊,消耗你的精力,還可能引發考試焦慮。 在做每周計劃時,盡力避免把重要任務推后,比如學期論文或報告等。時間管理專家指出, 人們總是傾向于先完成簡單的、例行性的任務,把更復雜的大任務留給想象中有更多時間的未來。這種常見的傾向會導致大多數人把主要任務推遲到來不及好好完成的時刻。你可以通過將大任務分割為可單獨計劃的小任務來避免這種陷阱。 找一個能集中精力的地方學習 在哪里學習也很重要。關鍵是要找一個干擾少的地方。大多數人都不能一邊看電視、聽大聲的音樂或談話,一邊進行有效的學習。不要依靠意志力幫你克服這些干擾。提前做好計劃,一次性避免這些干擾可能要簡單得多。 對學習進行獎勵 人很難激勵自己有規律地學習的原因之一是,學習的回報經常是在遙遠的將來。*終的回報——學位,可能等要幾年之后。即使是短期回報,比如課程成績拿到A,也要經過數星期或數月時間才能得到。學習時給自己及時的獎勵有助于解決這個問題。給自己可觸碰的獎勵將更容易激勵自己去學習,比如:完成學習任務后獎勵自己一些零食、看會兒電視節目或者給好朋友打個電話。因此,你應該制定現實的學習目標,并在完成后獎勵自己。 提高閱讀能力 你的大部分學習時間都用于閱讀和吸收信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關鍵是:逐節預習閱讀作業,努力主動地加工信息的含義,了解每段的主要觀點,并在每節結束時細心回顧這些觀點。現代的教科書通常包含各種學習輔助工具,可以用來提高閱讀能力。如果書中有章節大綱、小結和學習目標的話,不要忽略它們,這些學習元素可以幫你識別這章的重點內容。作者們在制定這些以及其他學習輔助材料時,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和思考。利用好這些輔助材料才是明智的。 與閱讀教科書相關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學生是否應該以及如何標記自己的閱讀作業。許多學生拿熒光筆在書上隨意地劃幾個句子,并以此欺騙自己,認為自己是在學習。如果沒有深思熟慮的選擇性,他們這樣做只是把一本教科書變成了涂色書,所以一些教授懷疑用這種方式標記教材中的內容是否有價值。不過,研究表明,如果學生能夠有效地聚焦于材料的主要觀點,并在之后復習他們所標記的內容,那么標記教材內容確實是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Caverly, Orlando, & Mullen, 2000)。 若執行有效,標記重點可以培養積極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并減少后續需要復習的篇幅(Van Blerkom, 2012)。有效進行重點內容標記的關鍵在于只找出(并標記)主要觀點、關鍵的支撐細節及專業術語。大多數教科書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每段都有存在的理由。試著找出一兩句*能表達每個段落目的的句子。進行標記時要把握好度,如果你標記的內容過少,那么你很難把握住文章的核心觀點;但如果你標記過多,那有效壓縮復習篇幅的目的就不能達成。 還有一些方法可以提高你的閱讀效率。其中一個方法是在每閱讀一節后,合上書本,嘗試盡可能地回憶讀過的內容,然后復習書中材料,再一次進行回憶。對這種提取練習的研究發現,這種方法明顯優于同等時間的簡單重復學習,甚至優于精心制作概念導圖的方法(Karpicke & Blunt, 2011)。另一個相近的學習方法是在閱讀一段后自我提問并自我回答。研究發現用這種方法能夠比簡單地重復閱讀掌握更多的學習內容(Weinstein, McDermott, & Roediger, 2010)。 從課堂中學到更多知識 盡管老師講的有時有些枯燥乏味,但高缺席率與成績差相關是不爭的事實。例如,林格倫(Lindgren, 1969)發現,成績差的學生(平均成績為C- 或低于C-)比成績好的學生(平 均成績為B 或高于B)普遍缺席率更高,如圖1.11 所示。即使某個老師的課難以理解,你幾乎學不到任何知識,去上課依然非常重要。即使沒有別的,你還可以感受到老師的思路。這樣做有助于你預測考試范圍并以老師喜歡的方式答題。 所幸的是,大多數老師的課都相當連貫。研究表明,在大學課堂上認真記筆記與學習成績和表現的提高相關(Titsworth & Kiewra,2004)。然而,研究也顯示很多學生的課堂筆記不完整得令人吃驚,學生平均只能記錄一堂課中不足40% 的重要觀點(Armbruster,2000)。因此,在課堂上學到更多的關鍵在于保持學習動力和專注力,努力使你的筆記盡可能完整。講授學習技巧的書籍中有很多關于如何做高質量課堂筆記的建議(Downing, 2011; McWhorter & Sember, 2013)。這些建議包括: ● 積極主動地傾聽。積極傾聽意味著將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講課者。嘗試預測講課者接下來要講的內容,并思考背后更深層的意義。關注講課者的非言語信息,它可能有助于進一步澄清講課者的意圖以及他想表達的意義。 ● 預習相關科目的內容,做課前準備。當你第二遍看學習材料時,需要消化的全新知識就會變得更少。這一方法在學習比較復雜和有難度的知識時尤其有效。 ● 把老師講授的觀點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下來。不要試圖做一臺“人肉錄音機”。把老師講的“翻譯”成自己的語言會逼迫你將知識組織成對你有意義的形式。 ● 尋找各種(細微的或不那么細微的)線索,了解老師認為什么是重要的。這些線索可能是簡單地重復要點,或隨口說出的“你還會遇到這種情況”之類的話。 ● 在課堂上提問。這樣做可以讓你積極地參與其中,并有機會澄清你可能誤解的觀點。很多學生羞于在課堂上提出本應該提出的問題,但實際上教授們非常歡 迎學生提問。
實用青年心理學:從自我探索到心理調適(第11版) 作者簡介
韋恩??韋登(Wayne Weiten),于1981年獲伊利諾伊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教于內華達大學。他曾獲美國心理學協會(APA)教學分會(第2分會)和杜佩奇學院頒發的卓越教學獎。他是美國心理學協會第一和第二分會的會員,并于1996—1997年擔任心理學教學分會主席。2006年,該分會每年頒發的五個G家級教學獎中的一個以他的名字命名。韋登的研究領域廣泛,從教育測量、陪審團決策、歸因理論、壓力和應激,到腦功能特異化。 達納??鄧恩(Dana S. Dunn),擁有弗吉尼亞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目前是摩拉維亞學院的心理學教授。鄧恩是美國心理學協會第1、第2和第22分會和心理科學協會(APS)的會員,并曾于2010年擔任心理學教學分會主席。鄧恩撰寫了大量與其研究興趣有關的論文、章節和書評,涉及心理學教學、社會心理學、康復心理學和教育評估等領域。2013 年,鄧恩榮獲了美國心理學基金會頒發的查爾斯??布魯爾心理學卓越教學獎。 伊麗莎白??約斯特??哈默(Elizabeth Yost Hammer),獲杜蘭大學實驗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目前擔任路易斯安那澤維爾大學心理學系凱洛格(Kellogg)教學教授。哈默是美國心理學協會第2分會的會員,曾擔任國際心理學榮譽學會(Psi Chi)主席。哈默對教學充滿熱情,曾出版過協作學習、服務學習、社會心理學理論在課堂上的應用以及如何指導學生等方面的著作。 譯者簡介: 楊金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北京聯合大學心理系教師、碩士生導師,G家三級心理咨詢師。曾作為面試官或講師參與了前程無憂、智鼎咨詢、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等公司多個人才測評、測評工具開發、測評技能培訓等項目。近年主持省部級課題1項,參與G家級科研項目2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近10篇。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