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未來能源:我們能做些什么/[德]克里斯蒂安·霍勒、約阿希姆·高克爾、哈拉爾德·萊施、弗洛里安·萊施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65423
- 條形碼:9787559665423 ; 978-7-5596-654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未來能源:我們能做些什么/[德]克里斯蒂安·霍勒、約阿希姆·高克爾、哈拉爾德·萊施、弗洛里安·萊施 本書特色
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已經“過時”,還有什么好的替代選擇? 其他能源能否滿足我們對能源的渴求? 它們和舊能源一樣可靠嗎? 1、市場相對空白。能源類圖書,普遍專業性較強,大眾閱讀有一定門檻。面向兒童/青少年的科普圖書則內容較淺,幾乎沒有涉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迫切性與具體應用模式。本書內容全面,內容深度和可讀性兼備,具有更廣泛的讀者基礎。 2、話題緊跟熱點,具有市場潛力。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氣候問題、清潔能源應用等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本書系統梳理了各種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現狀與前景,是人們著手應對能源問題之前需要了解的知識基礎。
未來能源:我們能做些什么/[德]克里斯蒂安·霍勒、約阿希姆·高克爾、哈拉爾德·萊施、弗洛里安·萊施 內容簡介
本書采用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讀者對“什么是能量”形成更具體的感知和理解:假設一個自行車手,每天連續騎行10小時,可以產生1千瓦時的能量。你可以用這1千瓦時洗3分鐘熱水澡,或者駕駛電動汽車前行6公里…… 可見,我們的生活處處都離不開能量。如果沒有能源,人類生存所需的能量也就無從獲取和轉化。 而各種活動需消耗的能量,都可以用“自行車手”來量化計算。 正是基于這一參數,本書梳理了太陽能、風能、水電、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現狀與應用前景,并結合簡明趣味的圖表,呈現了這些能源的利用條件和轉化率。 隨著環境和氣候問題日益突出,全球人口不斷增長,怎樣才能滿足我們未來巨大的能源需求?本書不僅為能源相關從業者、研究者提供了可再生能源的應用方向和投資機會,也為每一個人了解并參與未來能源轉型開拓了思考空間。
未來能源:我們能做些什么/[德]克里斯蒂安·霍勒、約阿希姆·高克爾、哈拉爾德·萊施、弗洛里安·萊施 目錄
4 能量!
16 能源消耗
26 太陽能
40 生物質能
54 風能
68 水能
80 波浪能
90 潮汐能
104 地熱能
118 其他能源
130 能量儲存
142 核能——核裂變和核聚變
156 這一切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么
致謝
未來能源:我們能做些什么/[德]克里斯蒂安·霍勒、約阿希姆·高克爾、哈拉爾德·萊施、弗洛里安·萊施 節選
能量就是生命 宇宙中發生的一切都需要能量。整個宇宙是能量的游樂場。沒有了能量,就沒有運動,沒有輻射,沒有思想,什么都沒有,能量是一切的開始。 對我們人類而言尤其如此,因為我們是能量消耗者。 通過我們自己對生命的定義,可以看出能量對我們來說是多么基本的東西。我們所說的“活著”是指生物與自然環境一起代謝,用以維持自身、其身體及其功能的狀態。生物與環境交換空氣、水和養分。在這個過程中,生物就像是一臺“連續工作的加熱器”,因為它利用原子和分子的結合所包含的能量來維持生命并排放廢料,生物就是這樣活著的。而我們所說的“死亡”是指已經停止按照這種模式來交換能量的狀態,然后死亡的生物像枯萎的花束一樣分解成自身的組成部分。生命是流動的能量,其他一切物質都是沒有生命的。 然而,不僅自然循環需要大量的能量,全球經濟循環的各種龐雜的活動也需要巨大的能量支撐。我們的輪船、飛機和汽車,我們的機器運作、農業生產、家居生活、電子產品的使用……一切都需要能量才能運行。為了滿足這些需求,我們主要使用地球上歷時數百萬年形成的能源儲備——煤、石油和天然氣——來改變我們的星球。 我們的生活水平取決于能量 難道我們不能簡單地放棄使用大部分能量,從而將這個世界從氣候危機中解救出來嗎? 請想一想:如果沒有能量,你的日常生活還會剩下什么?交通方面,很明顯我們想要開車、坐飛機、出國旅行肯定是不可能了。但即使是使用自行車也包含所謂的“灰色能量”,因為生產鋼和碳需要能量,制作橡膠需要能量,把自行車運到店鋪等都需要能量。 那我們的飲食呢?冬天的番茄、牛油果、杧果、香蕉甚至橙子,在德國的緯度上都是沒有的。冷凍比薩基本成為不可能。肉也會成為周日才會出現的例外。 電視、電腦和手機呢?沒有!這里消耗的大量能量不是因為使用它們,而是因為生產這些電器。在冬天,有流動溫水的供暖房屋同樣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我們的現代醫學因其藥物和手術技術,也依賴于能量。 有時候我們還會在不同場合穿不同的新衣服。沒有能量,我們幾乎一無所有! 但我們現在衡量生活品質的標準是旅行的質量,有無房子和車子,分別有多少,健康與否、生活舒適度和存款數,這些反映了我們可以購買到的消費品數量和服務質量,無論我們承認與否,我們的生活水平都取決于能量。 我們怎么會變得如此依賴能量 如果不開發新能源,人類文明的發展是無法想象的。獵人和采集者還是從環境中滿足了他們的能源需求,沒有在很大程度上破壞自然生態。但是,即使是*早高度發達的農業文明,也控制了某些形式的能量,例如水能或風能,并且大力發揮了生物質能的作用,用以制作人類和牲畜的食物,以及用于烹飪和取暖的木材。 在大約200 年前的工業化過程中,隨著機器的投入使用,人們開始大力推廣和使用全新的能源:我們動用了地球上的能源儲存。煤、石油和天然氣從地里被開采出來,這些原料的能量密度特別高,甚至可以通過提煉廠的復雜工藝進一步濃縮。例如,這些原料可以使飛機從地面起飛,使汽車速度更快。同時,它們還可以轉化為電能,這是我們所知道的*高形式的能量,因為它可以長距離分布,并且幾乎可以用于任何事情。 正是這種電流,讓我們可以使用電腦、冰箱、空調、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機。相比之下,一萬年前的獵人沒有這些能源裝備,只能步行。即便是在19 世紀,大多數人出門仍然靠步行,也沒有定位系統。但是現在,隨著越來越多的人享受著現代的、能源密集型的生活方式,能源消耗也在不斷增加,而我們就是罪魁禍首。 我們有必要討論一下能量 雖然我們很少關注能量,但它確實主導著我們的現代生活方式。在本書中,我們正是要討論能量這個話題。同時,我們還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未來,我們希望如何滿足我們的能源需求。我們有哪些選擇?哪些是暫時的,哪些是可持續的?哪些是有意義的,哪些意義不大?哪些能真正滿足我們巨大的能源需求?或許根本就沒有能夠持續滿足我們人類生活的能源,等到能源枯竭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得改變自己的生活嗎?
未來能源:我們能做些什么/[德]克里斯蒂安·霍勒、約阿希姆·高克爾、哈拉爾德·萊施、弗洛里安·萊施 作者簡介
克里斯蒂安·霍勒( Christian Holler ) 德國慕尼黑應用科學大學教授,劍橋大學實驗天體物理學博士,曾在牛津大學進行相關方向研究。近年來專注研究可再生能源。 約阿希姆·高克爾(Joachim Gaukel) 數學家,埃斯林根應用科技大學教授。持續關注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哈拉爾德·萊施(Harald Lesch) 德國慕尼黑大學理論天體物理學教授,德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之一。著有多部科普類圖書作品。多年來,一直在向廣大公眾傳授科普知識,包括在ZDF(德國電視二臺)主持“Lesch’s Kosmos”(萊施的宇宙,一檔德國科普節目)。 弗洛里安·萊施(Florian Lesch) 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技術工程師。獨立從事建筑能源咨詢、光伏系統規劃、租戶用電等領域的工作。積極關注和參與氣候保護和能源轉型話題及活動。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