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解讀感覺: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小情緒(2021德國《明鏡周刊》心理學暢銷書TOP1)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626538
- 條形碼:9787551626538 ; 978-7-5516-265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解讀感覺: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小情緒(2021德國《明鏡周刊》心理學暢銷書TOP1) 本書特色
任何讀過本書的人都會從中受益。萊昂·溫徳沙伊徳對爭論中的恐懼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杰羅姆·卡根,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 萊昂·溫徳沙伊徳博士善于寫作,他在科學研究和有趣的“故事”之間找到了一個完美的結合點,讓我感覺心理學研究也是那么有趣和令人興奮。我喜歡作者將科學具體化、生活化的努力,讀完后,我完全知道我該如何將書中的方法應用于生活并從中受益。此外,我也喜歡溫徳沙伊徳博士不只以專家的身份出現,他在書中也分享了他的經歷和感覺,讓我倍感親切。 ——來自Goodreads的Sonja 萊昂·溫徳沙伊徳博士是情緒和感覺方面的專家,無論從無聊到激情,溫徳沙伊徳對人類各種感覺情緒進行了全新的探索。 ——西德意志廣播電視臺 我昨天收到這本書,今天已經讀完了。恐懼、戀愛、無聊、哀傷等等這些主題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你在每個主題下的故事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跟隨萊昂·溫徳沙伊徳博士的感覺探索之旅,對于自己的情感生活及如何應對它們,你能學到很多東西。推薦給任何想更多地了解自己及人類同伴的人們。 ——來自德國Amazon的Heidi Geiken
解讀感覺: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小情緒(2021德國《明鏡周刊》心理學暢銷書TOP1) 內容簡介
恐懼有好的一面嗎?有永恒的愛嗎?為什么我們需要有無聊的時候? 情緒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幸福與否,但我們對它們知之甚少。 人為什么會有情感?這個問題看起來也許很奇怪。 感覺幫助我們對復雜的世界做出快速反應,感覺不好就逃跑、躺平或奮起一搏,感覺好了就come on、繼續或讓快樂加倍。我們依賴感覺,因為“你的智力可能陷入混亂,但你的情緒永遠不會欺騙你”,也害怕不舒服的感覺。 然而,身處競爭激烈的商業社會,我們被要求變得更加理性、直接、準確,感覺和情緒受到批評,我們不愿聽到“他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或“她變得如此情緒化”。于是,我們竭力壓抑情緒,或是通過購物、飲食、自我感動來轉移注意力,這是病態的。 《解讀感覺》用心理學研究、有趣的故事和精辟的句子深入解析人們的各種感覺,從恐懼、戀愛感、無聊感、憤怒、饑餓感,到同情心、哀傷、耐心、激情等;解釋這些感覺的發生機制,展示”負面“感覺的優勢和”良好“感覺的危險,逐一告訴我們處理這些情緒問題的方法,從而使我們放下對情緒的誤讀,更加了解自己,感覺更好。
解讀感覺: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小情緒(2021德國《明鏡周刊》心理學暢銷書TOP1) 目錄
001 前言 開啟心靈之旅
我們為什么能感覺
011 **章 嬰兒和怪物
恐懼也有好的一面
恐懼值得我們去特別關注,因為恐懼試圖通過引起我們的注意來保護我們。我們可以學著讓恐懼像海浪一樣推著我們前行,只有對恐懼本身的恐懼才會讓恐懼變成心魔。
033 第二章 蝴蝶的歸來
愛到*后一天
無論戀愛中“我們”的圓圈重疊面積有多大,“我們”總是由兩個獨立的“我”組成,戀愛的核心就是在“我們”和獨立的“我”中找到平衡。
053 第三章 既短又長的片刻
我們如何暫停飛逝的時間
我們無法改變時間的物理長度。當我寫下這幾行字時,幾秒鐘過去了,此刻變成了過去,今天變成了昨天,我們無法阻止。然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我們對時間的感知。
071 第四章 憤怒的多面孔
我們的憤怒何去何從
憤怒本身不是問題,而是邁向解決問題的**步。在我們的社會中,憤怒聲名狼藉。但隨著不斷地深入研究,人們對這種消極情緒也有了全新的認識。
091 第五章 給大腦灌以黃湯
重回健康的饑餓感
如果腸道中的微生物沒有被很好地喂養,它們就會罷工,甚至死亡。這會破壞腸道菌群平衡。這一現象尤其可能發生在壓力很大的人生階段,例如工作、日常生活和家庭讓我們不堪重負的時候,因為我們往往會沒有時間解決饑餓感。
113 第六章 悲心的兩面性
自我同情的驅動力
長期以來,西方心理學一直忽視來自遙遠東方的悲心。然而,來自無數實驗和研究的相關數據一遍遍證明同一件事,自我同情是有好處的。
129 第七章 不合身的緊身衣
哀傷將走向何方
哀傷不是靜止的,而是在絕望與信心、哭與笑之間交替進行。從哀悼者的角度來看,哀悼不是簡單地掉入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而是面臨突如其來的悲傷的巨浪,隨著時間的推移,海面逐漸平靜,但突然又一個大浪拍打過來,毀掉了一切。
147 第八章 斷裂的線
耐心的優良傳統重放光彩
我們太習慣于立馬行動,從而低估了等待的價值。與大多數人的想法恰恰相反,事實上,無為的策略往往更容易幫助我們取得成功。還記得那個受試者因為無聊自愿電擊自己的實驗嗎?讓人什么都不做真的很難。
167 第九章 激情燃燒
危險地追逐激情
“激情就像品味一樣,通過訓練才能獲得。人們是在行動中感受到激情,而不是感受到激情才開始行
動。”當我們掌握了一項新的技能,當我們越來越得心應手,當我們能感受到自己的進步時,才會產
生激情。
187 第十章 萬事如意
知足常樂而不是追求幸福
如果我們放棄追求幸福,轉而專注于滿足,我們就不應該犯之前追求幸福時所犯的錯誤,把滿足當成是勢在必得的東西,沉著冷靜是通往滿足*可靠的道路,特別是在今天這個要求“更高、更遠、更快”的世界里,想要獲得滿足,就應該少做,甚至不做。
215 第十一章 要想成為人,首先必須有情感
無盡的心靈之旅將暫時告一段落
222 致謝
225后記
解讀感覺: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小情緒(2021德國《明鏡周刊》心理學暢銷書TOP1) 節選
在等第二個紅綠燈時,我意識到自己哭了。那是從錄音棚回來的路上,我獨自推著摩托車停在弗里德里希斯海因的一個十字路口,眼淚就默默留著。那天上午,我在我的播客對兩位嘉賓進行了各一小時的采訪。兩位受訪者都是童年遭受過嚴重暴力的不幸之人,他們的心靈傷痕累累,他們的描述令人不安。面對這種狀況,作為心理學家,情緒當場崩潰是非常不專業的,我需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正如職業訓練的要求,我掌控了這場對話,主要是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我耳聞之事非常震驚,但還是冷靜地提問,順利完成了采訪。 我從未如此痛哭,更別說在公共場合。但此時此刻我駐足于此,卻忍不住潸然淚下。我感動至深,悲傷欲絕,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剛開始,我對此非常驚訝。顯然,我還沒有意識到那些對話勾起了我何種的情愫。采訪結束后,我直接離開了,頭腦已然開始思考下一項日程。采訪已經完成,我可以將它拋諸腦后了直到紅燈讓我停下,我的情緒才突然爆發將我拽住。 人為什么會有情感?這個問題看起來也許很奇怪,人類有情感這件事對我們來說是不言而喻的。作為嬰兒,我們對他人的微笑報之以喜悅;作為小孩,我們為**次教室演講而緊張興奮;當我們長成少年,我們跌跌撞撞方徨前行,忍受失戀之苦,證明愛的勇氣,迷茫尋找自我;等到成年,我們心生雄心壯志,想有所作為。因此,當我們不能滿足別人或自己的期待時,就會感到愧疚;當我們希望在工作中、人際關系中,甚至在為人父母上表現得出色,就會倍感壓力。同樣,我們也會因為生活中某些小的事倍感欣慰。我們會被嬰兒車中的小小嬰兒融化,會在伴有濃濃愛意的纏綿后感到安全,也會為上司給予的贊許而自豪。無論我們年齡多大,生活在什么地方,從事什么職業,我們都有情感。情感的本原很簡單:情感是一種進化優勢。 人類這個物種存續了三十萬年,我們謙虛地稱自己為智人。這個稱謂表明,“智慧”可以將我們與我們較早的祖先以及其他動物區分開來。事實也確實如此,尼安德特人沒能發明輪子,海豚既不會讀也不會寫,烏鴉法設計出吊橋。但真的是智慧讓我們與眾不同嗎? 1996 年,國際象棋大師加里·卡斯帕羅夫輸給電腦“深 藍”的消息舉世震驚。時至今日,反轉似乎愈演愈烈。一位 聰明絕頂的棋士將死一臺電腦?這完全不可想象。計算機早 就不僅僅是在游戲領域中擊敗我們了。2020 年初,谷歌推出 了一個人工智能,它在乳腺癌診斷方面已經戰勝了經驗豐富 的放射科醫生。計算機算法也可以在一瞬間完成數十億的全 球金融交易。我們曾經很驕傲地操控方向盤駕駛汽車,今天 行車電腦可以實現更安全的駕駛。理性思維,人類的高智商,不再是我們如此獨特的原因了。因為在這方面,人類已經被自己發明的科學技術超越了。 真正使人類與眾不同的是我們的感知力。谷歌也許可以 準確運算給出診斷結果。但想像有朝一日,一臺機器能滿懷 同情向患者宣布病情,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即使是*瘋狂的 科幻小說也不敢這么寫。人類已經讓汽車學會了“思考”,實現了自動駕駛。然而,在情感這件事上,特斯拉與新石器時代的牛車別無二致。 人類之所以能夠理解周圍的世界,在復雜的社會中與他人共同生活,找到各自的路,是因為他們有大量可供支配的情感。承認出軌、坐過山車、看電視劇、剪新發型、買新的平板電腦或吃一塊油膩的披薩,一切的舉動都會觸發我們的情感。我們的情感就是為了幫助我們理解正在親身經歷的事情。連數字我們都會用感性情感來理解。28 加 8 等于多少?人類和計算機都知道答案。但數字 36 究竟意味著什么呢?36 歲是年輕還是衰老? 36 歐元買一瓶紅葡萄酒,是不是有點太小氣了?在車站等待 36 分鐘的時間,是短還是長呢? 感覺使我們改變周遭。只有通過感覺,周圍的事物才能進入我們的大腦。親情、信任、羞恥、厭惡、希望、憂郁、 害羞、嫉妒、忍耐或同情—不是每一種情感我們都會喜歡。 然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警告或激勵我們。情感是社會的潤滑劑,引起我們的關注并決定著我們的行為,讓過往的經歷深深扎根在我們的記憶中。情感是一切關系、幽默和 創造力的基礎,因此也是我們與人相處的前提。情感像路標一樣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方向。就像當結束采訪后,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它像一個指示牌,告訴我應該停下來了。我的情緒告訴我,我太快忽略了自己聽到的事,但我的大腦其實還在消化它們。美國電影評論家羅杰·伊伯特寫道:“你的智力可能陷入混亂,但你的情緒永遠不會欺騙你”。情感總是真實的,這也是情感如此重要的原因。我們感受到的就是我們的現實。 與此同時,人類仍在努力跟上智能機器的發展步伐。為此,我們不得不跑得越來越快,滿足越來越高的期望,爭取對社會越來越有用。我們希望自己理性、直接、準確 ! 而情感只會干擾我們達到這些要求。“他沒能控制住自己的情感”或“她變得如此情緒化!”這些批判都來自于我們這個效益至上的社會。社會期望的是強大而不是情感。當我們為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帶來的便利歡呼時,也忽略了對智人來說真正重要的東西—人性。沒有情感就沒有人性。 情緒是人類永恒的伴侶,即使在睡夢中,它也伴隨左右。抗拒情緒就像逃避自己的影子一樣毫無意義。但人們卻在竭 力壓制、壓抑情緒,或是通過購物、飲食、自我表現或投入工作來轉移注意力。這是病態的。 我們為自己臨近演講會的不安和亢奮而懊惱,因為壓力和緊張使我們的大腦異常活躍,腦子里一團漿糊,根本無法停下好好休息,我們生怕在演講時會忘記臺詞。在愛情里,我們不停地思考自己愛得夠不夠轟轟烈烈,當我們感覺不好的時候就會不斷自責。盡管真實情況表明一切都好,我們大可不必如此! 我們可以學著理解自己的情感,平靜地與之相處。如果我們能成功地接納情感本來的面貌,而不是壓制或評判它們,就會釋放出無法想象的力量。*終,我們就能夠將情感轉化為我們的巨大優勢。我們將獲得更好的感受。我們的情感和人類本身一樣古老,但我們對它仍知之甚少。幸運的是,這種情況正在慢慢改變。 你手中的這本書就像一張地圖,引領你穿越十個非常不同的情感場景。這張地圖是我,一個心理學家的探尋之旅:人類情感的核心是什么?它能帶給我們什么?我們又如何將其為己所用?這些問題的答案會讓您吃驚、讓您著迷并改變您。從新加坡,到波哥大、多倫多、洛杉磯、紐約,再到瓦赫寧根、波鴻、耶路撒冷、德黑蘭—對于人類情感及其成因的研究遍布世界各地。這本書,涵蓋了*新的大腦掃描實驗、驚人的實驗結果和世界主流研究人員的見解。 “你在害怕什么?”當我**次停下來,與哈佛大學的杰羅姆·卡根教授共同反思時,我發現我對自身的了解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候。“我們能否始終如一地深愛著對方?”人類學家海倫·費舍爾曾對 160 多種文化中的愛情進行了研究,她的這項研究讓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新的認識。“我們為開啟心靈之旅 為什么我們能感覺 什么會對自己比對別人更加苛刻?”如果沒有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馬克·理亞利的幫助,我完全不會發現,和自己做朋友原來可以這么簡單。他們將畢生的心得傾囊相授,讓我可以與更多人分享。他們分享的不僅是智慧和經驗,還有諸多技巧和方法。這些技巧和方法并不復雜,卻可以給個人帶 來根本性的改變。 每一章節都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之下的基礎是數十項研究數據、科學訪談和重要的專業文獻。與此同時,這本書還結合了我非常主觀的個人之見。書中提到我們無法直面死亡和哀傷,以及為工作殫精竭慮、筋疲力盡的現象,都是我的個人經歷。 您很快就會意識到,對“情感”這一概念的全面闡釋是我論述的基礎。這當中包括情緒和身體的感覺,還有我們對于各種關系的感知。這一全面的概念可以讓我們解釋情感世界涉及的各個領域。為什么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感覺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如何將憤怒轉化為動力?我們什么時候能感受到印度式的憤怒的茄子(Obhimaan)?為什么多一點佛教中的慈悲心對我們的心理有好處?恰恰是在異國文化中,我遭遇到了久未發生的情感,這些情感的價值很容易被我們忽視。跟隨這幅心靈地圖,我們不僅能環游世界,還能回到過去。當孩子迷路時,父母會如何建議他們呢?“回到原點吧。”一旦我們認識到人類從哪里來,那么 21 世紀面臨的諸多挑戰就會迎刃而解。令人著迷的是,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古代的哲學家們是如何描述情感的。例如斯多葛主義哲學家塞涅卡和波斯的思想家杜尼,他們早在幾百年前就已洞悉現代心理學并用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出來。我們在貪婪地追尋新事物的同時,忽略了已被求證過的舊事物。在人類情感這個立題,回顧往昔往往比向前遠眺更有意義。人類過往的智慧對未來的幫助不亞于當下從哈佛、硅谷學到的知識。 人們的生活和感受不盡相同,但還是有可以將人類聯系到一起的模式。這值得我們去一探究竟。冷靜地處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更好地認識自我,可以讓我們過上更幸福的生活。這也是我對您的期許。雖然這是一個很宏大的期許,但也請不要頓感壓力。平靜地開始閱讀,任何能觸動您的東西都會自動在您的大腦留下,并在那里產生奇妙的連鎖反應。 只管讀書,其他的一切,就交給時間吧! 心靈之旅即將開啟!祝您旅途愉快 !
解讀感覺: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小情緒(2021德國《明鏡周刊》心理學暢銷書TOP1) 作者簡介
萊昂·溫徳沙伊徳,生于1988年,德國心理學家、作家和企業家。溫徳沙伊徳博士出生于魯爾區的小城貝吉施-格拉德巴赫,于明斯特大學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在韋頓·赫德克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2015年,溫徳沙伊徳在《百萬富翁》電視游戲節目中獲百萬大獎,他的第一本書《心理的秘密》透露了他如何運用心理學贏得獎金。溫徳沙伊徳是TEDx 和《科學大滿貫》的演講嘉賓,如今他致力于通過自己訂閱百萬的播客普及科學和心理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