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靜謐之心(關于冥想與改變的闡釋)(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88311
- 條形碼:9787510888311 ; 978-7-5108-8831-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靜謐之心(關于冥想與改變的闡釋)(精裝) 內容簡介
印度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關于冥想與改變的闡釋
克氏頗具影響力的推薦閱讀優美佳作
冥想的頭腦只認識現狀:不用語言描述,不發表評論和觀點,只是觀察、聆聽,整個白晝都專注于生命在所有關系中的運行軌跡。夜里,當整個機體處于休息狀態時,冥想的頭腦從不做夢,因為它整日都處于清醒的狀態。只有慵懶之人才會做夢。當頭腦觀察和傾聽外在及內在的生命運動時,寂靜便會降臨這樣的頭腦,天地間不再有空間的區分,唯有寂靜。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靜謐之心(關于冥想與改變的闡釋)(精裝) 目錄
目 錄
**部分 心靈的革命是唯一的出路
一、在印度講談 / 3
冥想是完全置身世外 / 3
冥想是思想的空無 / 8
冥想沒有源起,因此也沒有終點 / 11
冥想一開始,觀察者就消失了 / 17
冥想的頭腦包含了所有種類的寂靜 / 23
如果刻意冥想,進入的就不是冥想 / 27
“無我”狀態并不是與現實分離 / 31
冥想需要*高形式的克己自律 / 35
冥想是徹底無為 / 39
終止所有的評價和道德觀,才可能認清事實真相 / 44
在靈光一現的頓悟瞬間,思想戛然而止 / 48
真正的自由是認清事物的本質 / 53
冥想是心靈之光,是綻放的愛 / 59
只有在了無牽掛中,才能找到絕對的自由 / 63
不要遵從任何既定的方式,也不要遵隨宗教導師 / 68
二、在加利福尼亞講談 / 74
真理不是思想的產物 / 74
冥想只會在你毫無察覺間降臨 / 78
冥想是活在當下的純真 / 82
每次冥想都會有全新的感受 / 86
察覺讓思想和身體不陷入分離與沖突 / 89
三、在歐洲講談 / 94
冥想是在專注狀態下的一種運動 / 94
純真和博大是冥想之花 / 97
思想和時間只會產生界分和破碎 / 102
了解自我才能走出迷津 / 105
為了愛的降臨,人類必須停止思想 / 108
冥想是對過去的終結 / 110
冥想總是新的,不著過去的痕跡 / 114
冥想意味著匯集全部能量 / 117
冥想是讓頭腦擺脫所有假象 / 119
冥想不是回憶 / 123
在寂靜之光里,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 125
冥想是從時間中解脫 / 128
思想或善舉不會產生愛 / 132
冥想是極樂的覺醒 / 134
頭腦如被喚醒,智慧之燈就會點亮 / 137
智慧就是認識現狀 / 141
愛是一切的源起 / 144
冥想與生命不可分割 / 148
直面事實真相就是誠實 / 153
心靈的革命是唯一的出路 / 158
第二部分 改變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覺察到底是什么? / 163
是否存在神? / 170
依賴滋生恐懼 / 174
怎樣在這個世界上生活? / 179
關系是一面鏡子 / 188
因循傳統只會制造更多的沖突 / 195
從已知中解脫就是真正的宗教生活 / 199
認識整體就是認識生活的全部 / 204
只有在自由和關注里,美德之花才會綻放 / 208
如何看待自殺? / 210
我們需要不被曲解和壓制的行為準則 / 219
如何解決“現實”和“理想”之間的矛盾沖突? / 223
不必刻意追尋 / 226
我們可否自由地組織自己的生活? / 229
什么是愛和性的真諦? / 232
感知源自思想沉靜 / 236
當自性之燈點亮,痛苦就會消失 / 241
心靈與頭腦的分離制造了諸多問題 / 244
生活中“無我”就是愛,就是美 / 248
依賴的本質是什么? / 252
如果你無所畏懼,還會去信仰什么嗎? / 257
夢境是思想的表現 / 262
沉靜的頭腦擁有可以消解過去的能量 / 268
怎樣擺脫制約,獲得自由? / 272
幸福不是一種目的 / 279
學習知識與學會認識自我完全不同 / 284
表達自我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沒有沖突的生活 / 288
激情之美存在于專注之中 / 290
“自我”一消失,領悟之光即會到來 / 293
消除個人與集體的界分,美德、智慧和愛才會現身 / 296
冥想是能量的本質 / 298
終止思想,頭腦即能沉靜 / 305
做個全新的你 / 309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靜謐之心(關于冥想與改變的闡釋)(精裝) 節選
冥想的頭腦只認識現狀:不用語言描述,不發表評論和觀點,只是觀察、聆聽,整個白晝都專注于生命在所有關系中的運行軌跡。夜里,當整個機體處于休息狀態時,冥想的頭腦從不做夢,因為它整日都處于清醒的狀態。只有慵懶之人才會做夢。當頭腦觀察和傾聽外在及內在的生命運動時,寂靜便會降臨這樣的頭腦,天地間不再有空間的區分,唯有寂靜。
克里希那穆提系列—靜謐之心(關于冥想與改變的闡釋)(精裝) 作者簡介
克里希那穆提
Jiddu Krishnamurti
(1895 年 5 月 12 日—1986 年 2 月 17 日)
印度哲學家。他是近代第一位向西方全面深入地闡述東方哲學智慧的哲學家,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心靈導師”。他主張真理乃個人對自我的了悟,而非崇拜權威。他一生走訪過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其著作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范圍內出版。
- >
莉莉和章魚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