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考研英語背單詞20個詞根詞綴
-
>
西班牙語詞根寶典
-
>
美國K-12原版語文課本--初中·下(全12冊)
-
>
流浪地球劉慈欣
-
>
西南聯大英文課 輕讀禮盒版
-
>
英語大書蟲世界經典名譯典藏書系:中國人的精神 (英漢對照)(精選權威版本)
-
>
許淵沖譯唐詩三百首:漢文·英語
漢語國際教育學報(第十二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43411
- 條形碼:9787030743411 ; 978-7-03-07434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國際教育學報(第十二輯) 內容簡介
根據漢辦官方網站的數據,目前全球漢語學習人數已超過1億人。漢語國際教育在中華文化傳播、一帶一路建設方面都發揮重要作用。漢語國際教育作為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蓬勃發展。本書由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學部牽頭,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張旺熹教授主編,專門研究漢語國際教育的情況,設有“漢語教學研究”“漢語本科教育研究”“語言本體研究”等欄目,收錄國內外專家相關文章,反映各國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在漢語國際教育方面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包括漢語國際教育發展戰略、漢語教學、漢外對比與跨語言、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孔子學院發展等方面的內容。
漢語國際教育學報(第十二輯) 目錄
教學資源庫研究
面向語法學習資源庫的語法點重構—以《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為參照 張卓 姜麗萍(3)
基于多模態的中文語法學習資源庫構建設計 金海月 楊曦(16)
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綜述(2000~2022年) 彭錦維(31)
教學及教材研究
漢語可能表達式的“可理解輸入”—以日本大學課堂講解為例 安本真弓吉田泰謙(51)
產出導向型中級漢語口語課驅動環節教學設計探析—以“親屬稱呼語”為例 王明月(88)
混合教學視角下的對分課堂實驗研究 馬小玲(111)
語體視角下的國際中文教學研究—以《喇叭盜竊案》為例 駱健飛 李雪(121)
“認寫與應用相結合”的漢字教學模式構建 王磊(141)
戈鯤化《華質英文》的編寫理念探究 黃建濱 朱黎慧(157)
漢語習得研究
從漢語標點使用特點看標點偏誤研究 王靜(173)
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留學生漢語口音的
感知差異探究 沈慕芬 黃荷婷 王瑋(189)
漢語國際教育學報(第十二輯) 節選
教學資源庫研究 面向語法學習資源庫的語法點重構 ——以《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為參照 張卓 姜麗萍 摘要 本文以《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附錄人“(規范性)語法等級大綱”為參照,對面向語法學習資源庫的語法點進行了重構。文章重點探討重構的標準和實施,并展示語法點的重構是如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 關鍵詞 學習資源庫語法學習語法點重構《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 一、引言 語法學習歷來是二語學習的重點,當前在信息技術規模化投入教育領域的大背景下,語法資源庫的建設順應了數字化的發展趨勢,但現有語法資源庫主要集中在語法知識庫的建設方面(彭煒明等,2014;譚曉平等,2015;王鴻濱,2021),目的在于為教師教學參考服務,從學習者學習的角度建設的語法學習資源庫較少見。 為了更高效地為學習者學習漢語語法提供學習資源,我們需要從有利于學習者的語法知識體系建構的角度,對面向語法學習資源庫的語法點進行重構。一直以來,學習者學習漢語語法的途徑,一般是通過綜合課漢語教材設置的語法點。面向學習資源庫的語法點,要能對漢語教材中的語法點進行全覆蓋,而教材語法點設計的重要依據就是各個時期的語法大綱,那么語法大綱就是語法學習資源庫語法框架的建構基礎,這樣可以保持教學語法的連貫性和穩定性(劉珣,2000)。《國際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級標準》(簡稱《等級標準》)是新時代的國家標準,關于其附錄A“(規范性)語法等級大綱”劉英林(2022)指出:“‘附錄A(規范性)’表明其性質是規范性附錄,雖不是國家標準的正式文本,但屬于國家標準的組成部分。’《等級標準》應是“編制國際中文教育常用字典、詞典及計算機音節庫、字庫、詞庫和語法庫的重要參照”也是‘互聯網+’時代國際中文教育的各種新模式、新平臺構建的重要依據”(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2021)。 因此,面向語法學習資源庫的語法框架的構建和語法點的確立,將以《等級標準》為核心,并參考其他教學語法大綱,根據語法學習資源庫的特點,以系統性、實用性、操作性為原則,對《等級標準》的語言點進行重構和優化,以滿足語法學習資源庫建設的需要。 二、語法點的重構與實施 語言教學中實踐性(呂文華,1992;劉珣,2000)、實用性(孫德金,2016;李泉,2016)是語法教學*主要的原則。呂文華(1992)認為,成年人適當地學習一些語言知識可以有效地指導實踐。語法教學中的理論指導實踐是指在大量的語言實踐前后對語法進行理論的總結和歸納,使學生從中掌握語言的規律,從而提高悟性、舉一反三,并不是引導學生系統、完整地學習漢語的語法知識。因此,在選擇語法點時,應以是否有助于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為標準。 語法學習是提高學習者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法教學不應該是語法知識的教學,而應該是用法的教學,應構建“基于用法”的語法體系(李先銀,2020)。而語法大綱是“基于規則”的語法體系,為教學提供規范。如何能平衡語法大綱“基于規則”的體系性,同時凸顯“基于用法”的實用性?這個問題早在《漢語水平等級標準和等級大綱(試行)》(1988)(簡稱《等級大綱(試行)》)的研發過程中就有討論,賈甫田(1989)指出:“這個體系既要以系統簡明的描寫準確深刻地反映漢語的特點;又要針對外面向語法學習資源庫的語法點重構國人學習漢語的難點,重點突出地給學習者以語言使用規律,起到指導語言實踐的作用。這就要求大綱必須處理好語法體系的系統性(體系性)和突出難點的關系。在編寫《大綱》(試行)的過程中發現,二者往往會發生矛盾。”為了解決這對矛盾,針對語法學習資源庫的特點,我們通過對《等級標準》語法體系中的語法項目進行減項、對具體的語法點進行細化來實現。 (一)在總體語法框架方面,對《等級標準》的語法項目進行減項 1.保留的語法項目與依據 語法項目的設置反映的是教學語法體系的總體面貌。面向二語學習的漢語教學語法體系,是以1958年《漢語教科書》的教學語法體系為基礎形成的,一直被國際中文教育教材承襲、沿用(楊寄洲,2000;呂文華,1992;趙金銘,2002;孫德金,2007)。《等級大綱(試行)》、《漢語水平等級標準與語法等級大綱》(1996)(簡稱《語法等級大綱》)和《等級標準》都繼承了這一體系。呂文華(1992)指出,《等級大綱(試行)》的語法系統、語法分類的格局以及具體的語法項目都與30多年來歷代教材中的語法體系相一致。也可以說,《等級大綱(試行)》主要是對幾十年來基礎階段語法教學經驗的繼承、歸納和總結。《語法等級大綱》對之前的教學語法體系也采取了連續繼承原則,這一原則要求保持歷史的連續性與分級的相對穩定性(劉英林和李明,1997)。同樣,《等級標準》是對以往語法大綱的繼承與發展(金海月和應晨錦,2021)。通過表1可以看出,各大綱在語法項目上是一脈相承、基本一致的,僅部分項目略有調整。同時,我們也考察了《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教學大綱(長期進修)》(2002)(簡稱《長期進修教學大綱》)、《高等學校外國留學生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2002)(簡稱《漢語言專業教學大綱》)和《國際漢語教學通用課程大綱(修訂版)》(2014)(簡稱《通用課程大綱》)三個課程大綱語法項目的設置,可以看出課程大綱在構建教學語法體系時與《等級標準》也基本一致,但特別突出了教學中的難點項目,比如將“反問句”“倒裝句”單列成項。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