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清華社會科學:第4卷 第1輯(2022)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5084
- 條形碼:9787100215084 ; 978-7-100-21508-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華社會科學:第4卷 第1輯(2022) 本書特色
由著名社會學家應星主編的高質量學術刊物本書由國內外著名社會學家、政治學家、歷史學家供稿,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清華社會科學:第4卷 第1輯(2022) 內容簡介
《清華社會科學(第4卷第1輯)》由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主編,主要刊登 外社會科學領域研究的高水平學術論文,涵蓋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學、心理學、計算社會科學、人類學、哲學等,并為 學者的重點研究課題開設專欄,旨在提高中國社會科學學界的研究和教學水平,為中國社會科學的知識積累和傳播提供一個重要途徑。
清華社會科學:第4卷 第1輯(2022) 目錄
十年樹木,百年情懷,不渝傳承,不息求索
——慶祝清華大學社科學院成立十周年院長致辭
專題·“階級”與“國家”的概念史
馬克思“階級”概念的多重構造
——一個問題式的反思
國家作為受害者:傷害索賠的倫理政治和國際關系中的報復行為
邁向廣土眾民的—帝國—國家
——19世紀末英帝國理論與中國現代國家概念的相遇
論文
數據要素交易的難點與解決之道
今文經學的禮學觀念與漢代的制禮問題
“話真相”時代網絡民粹主義的特征與挑戰
南京國民政府初期江蘇省地方自治組織建設研究
評論
如何戒掉布迪厄?
社會學本土化:知識社會學的合理“悖論”
書評
自戕以絕宗:論魯迅《孤獨者》中的繼承法
《清華社會科學》投稿指南
清華社會科學:第4卷 第1輯(2022) 節選
(二)數據交易全周期的難點與痛點 數據要素不同于一般商品和生產要素的特點,導致數據交易的難點和痛點貫穿交易過程的全生命周期。首先,在數據交易前,復雜的數據權屬關系以及由此引發的權屬爭議成為阻礙數據流動的**道屏障,這也是目前數據交易無法規模化的*大障礙。數據的合規性也是這個階段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數據產品可信度的法律邊界往往模糊不清,數據來源、數據處理是否合法,數據是否涉及個人隱私、國家機密等都是影響數據能否順利交易的因素。其次,在數據交易中,數據的可復制性造成了數據泄露的風險,在現有技術條件下數據傳輸的安全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后,在數據交易后,賣方能否按照合約如實、準確、完整地將數據發送給買方,其中存在數據的送達問題。同時,由于數據的事后價值評估與事前評估容易出現較大出入,買方對數據的范圍、質量等是否滿意都存在爭議的可能。況且,即便數據買賣雙方對交易不滿,數據產品也無法實現“退貨”,因為購買者可以把物理層的數據載體退回,而仍然私下備份數據文件和數據信息。在雙方單筆交易完成后,數據買方潛在的二次轉賣數據的行為也會極大地威脅數據要素市場的公平。 值得注意的是,交易主體間的相互信任是任何交易市場良性運轉都不可或缺的條件。作為特殊生產要素的數據交易,尤其需要各個市場主體的充分信任,而交易的不信任問題直接阻礙了目前數據要素的自由流動。這種不信任主要表現在數據供給方與需求方之間,供給方擔心出售數據后就會喪失對數據的控制權,因而更愿意封鎖數據;需求方則擔心數據的合法性以及到手數據產生的價值與事前描述不相符。數據主體與數據收集者之間也存在不信任,公民個人作為大量行為數據的產生者,往往擔心數據的搜集、整合、出售會暴露個人的私密信息,且其維權能力與數據企業、平臺相比處于絕對劣勢地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數據的要素化。此外,監管方對數據交易平臺也存在不信任,平臺作為獨立第三方數據交易渠道,能否對數據交易主體和產品進行詳細的合規審查,正在交易的數據是否涉及隱私、商業秘密乃至國家機密等都是不信任的來源。 (三)數據交易不活躍的內外部成因 自2014年以來,我國大數據戰略從醞釀、落地,已逐步走向深化,數據要素的流通、交易、資產化取得前所未有的關注。但是,據大數據流通與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觀察,每年全社會數據量增長率約40%,而真正被利用的數據量增長率只有5. 4%,數據要素的交易與使用尚不活躍。我們的理論分析已表明,數據要素具有的六大特點決定了數據交易具有天然的安全脆弱性,這也成為目前數據交易不活躍的內部原因。 除此之外,數據交易成交量的低迷還有相應的外部原因,它們共同造成了良好數據交易生態的缺失。從供給端來看,如上文所述:一方面,數據供給側出于對數據交易風險的規避,如隱私泄露、控制權喪失、非法轉賣等而拒絕交易數據;而另一方面,因數據外流造成的競爭會削弱數據供給方的市場優勢和商業地位,由此也會產生數據在一定程度上的自留和壟斷。從需求端來看,一些買方偏好標注后的原始數據,另一些買方則可能需要結果類數據或數據服務,異質性的買方必然形成多樣化的需求,這造成數據產品的供需難以適配,數據交易量無法擴大。從政府端來看,關于數據交易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尚不完善,隨著《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在2021年的陸續出臺,我國數據合規的法律框架初步搭建完成,但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仍需要大數據法律法規體系的不斷細化。此外,數據市場體系建設的頂層布局有待加強與落實。針對此現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等先后對數據基礎制度建設、數據產業發展做出總體部署,將數據要素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原料,特別強調了數據要素市場的規劃與建設,包括加強數據供給,完善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安全保護多方面規則等一系列問題。
清華社會科學:第4卷 第1輯(2022) 作者簡介
應星,男,1968年生于重慶市,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研究生學歷,博士生導師,教授,著名政治學者。現任《清華社會科學》主編。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推拿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