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慶歷史地圖集
-
>
飛虎隊隊員眼中的中國:昆明 四川 杭州 上海(明信片)
-
>
威尼斯書
-
>
一聽說那島上有貓,我就出發了:日本貓島旅行筆記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江蘇(2016年全新版)
-
>
生命的邊緣-站在珠穆朗瑪峰之巔
-
>
不一樣的云南
空間的生產與重塑:流動中的文化古鎮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5447
- 條形碼:9787100195447 ; 978-7-100-19544-7
- 裝幀:7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空間的生產與重塑:流動中的文化古鎮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人文地理學、社會學、現實背景與現實意義:對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空間生產、過程、特征的深入系統分析,能為轉型期探尋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空間演化規律、空間的平衡生產和和空間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并探尋不平衡地理景觀生產過程,發現重塑公平、正義空間的可能性,目的是使社會群體、社會文化得到更好地發展。理論背景與理論意義:國內學者集中于對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的時間性研究,即分析地方獨特性,對空間出現的新現象關注較少。本研究注重借鑒國外重要前沿理論,對空間生產理論作了學術跟進。以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為研究對象,以“旅游空間實踐的歷史地理唯物主義”為分析范式分析、探討空間生產問題,拓寬了國內學者對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空間的關注和研究視角。
空間的生產與重塑:流動中的文化古鎮 內容簡介
本書從流動性和旅游化背景下,社會空間日益凸顯的對正義的訴求出發,運用文獻法、田野調查法、數理分析等方法,圍繞空間生產理論對周莊、西塘、烏鎮、南潯、甪直、朱家角六個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長時段的空間流變進行全面剖析,提出旅游空間是旅游實踐的產物之觀點。并從空間平衡生產的角度,呼吁古鎮發展應尋求消除空間異化的方法,在重塑空間價值結構中尋求富有成效的空間發展路徑。本研究可為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的旅游管理提供有益建議,亦可填補目前學術界所缺乏的對日常生活空間生產的案例研究。
空間的生產與重塑:流動中的文化古鎮 目錄
序
前言
**章 緒論
**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關于古鎮的研究進展與反思
第三節 研究選點、方法論與方法
第四節 相關概念界定與說明
第五節 研究目的、意義和創新
第二章 空間思想的轉向與空間生產分析
**節 空間問題的歷史追溯
第二節 近代以來的經典空間觀
第三節 20世紀下半葉后的空間思想
第四節 日常生活空間的社會生產及解放
第五節 空間的生產內涵、指向與路徑分析
第三章 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傳統空間特性與社會秩序
**節 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傳統空間的地理本性
第二節 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傳統空間社會秩序
第三節 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傳統空間中的人觀意向
第四章 旅游流動性與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的空間生產
**節 結構性介體的地方塑造與古鎮空間的想象
第二節 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物理-地理空間生產
第三節 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經濟-社會空間生產
第四節 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文化-心理空間生產
第五節 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空間-產認知、比較與啟示
第五章 重塑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旅游空間生產的治理措施
**節 社會空間排斥、驅逐與重塑:一個解釋框架
第二節 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空間價值結構與治理
第三節 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空間的權利與共享
第四節 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旅游空間生產的治理措施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1: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原住民社區內涵指標評價問卷
附錄2: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旅游空間生產原住民評價問卷
附錄3: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旅游空間生產游客評價問卷
附錄4: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旅游空間生產原住民訪談提綱
附錄5:江南社區型文化古鎮旅游空間生產管理人員訪談提綱
附錄6:周莊古鎮原住民心理空間結構測量問卷
附錄7:西塘、烏鎮、南潯、甪直、朱家角古鎮原住民心理空間結構測量問卷
后記
空間的生產與重塑:流動中的文化古鎮 作者簡介
郭文,人文地理學博士,南京農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中國地理學會文化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長期致力于空間的生產、社會文化地理理論、旅游社會學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在國內最早提出“旅游空間生產”“表征與非表征權力政治”等概念、理論及其研究范式。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2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
- >
唐代進士錄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