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大學生禮儀(第5版·微課版)(21世紀實用禮儀系列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13276
- 條形碼:9787300313276 ; 978-7-300-3132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學生禮儀(第5版·微課版)(21世紀實用禮儀系列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屬于“21世紀實用禮儀系列教材”之一,主要介紹大學生在校內外各種場合所需要掌握的基本禮儀規范,內容包括公共禮儀、交往禮儀、應酬禮儀與個人禮儀四個部分。
此次新版的《大學生禮儀》具體明確了當代大學生在校園生活與人際交往中的基本行為規范,目標是讓當代大學生學禮、知禮、守禮,掌握如何與人進行交往,如何更為有效地與他人合作。
本書主要特色如下:
**,對象性。它更加強調以“德”為本、以“敬”為核、以“儀”為行,有意識地回應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和實踐中所遇到的真實問題和困惑。
第二,操作性。它注重仁、義、禮、智、信等精神信念與行為規范融合,重視“言之有物”“行之有禮”的可操作性,有助于各種禮儀規范從宏觀到微觀、從思想建設到生活實踐、從理論引導到操作規范的層層落地。
第三,時效性。它與時俱進,對當代大學生面臨的一系列新事物、新情況涉及的禮儀新問題均有所解答。
本書系“微課版”。為解答當代大學生禮儀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作者特意錄制了全新的小視頻,掃描書中有關的二維碼即可觀看。
大學生禮儀(第5版·微課版)(21世紀實用禮儀系列教材) 目錄
**章公共禮儀
**節公德
第二節交通
第三節會面
第四節介紹
第五節禮品
第六節電話
第七節社交媒體
思考題
第二章交往禮儀
**節家庭
第二節校園
第三節友鄰
第四節涉外
第五節求職
思考題
第三章應酬禮儀
**節拜訪
第二節宴會
第三節娛樂
第四節運動
思考題
第四章個人禮儀
**節修飾
第二節服飾
第三節語言
第四節交談
思考題
主要參考書目
第1版后記
第2版后記
第3版后記
第4版后記
第5版后記
大學生禮儀(第5版·微課版)(21世紀實用禮儀系列教材) 節選
二、騎自行車自行車,亦稱單車、腳踏車,是一種國人常用的兩輪小型陸上車輛。因其使用者人數的不同,又可分為單人自行車、雙人自行車、多人自行車。平時,單人自行車*為常用。由于使用自行車時憑借的是人力,故此它也被視為綠色環保的交通工具。騎自行車,俗稱騎車,以下僅指騎單人自行車。在日常生活里,不論代步、出行,還是旅游、健身,騎自行車都頗受青睞,并且也是人們短途出行的首選。騎自行車時,大學生既要掌握一定的騎車技巧,也應在遵守法規、尊重他人、安全至上、共享單車、境外騎車諸方面知禮、守禮。(一)遵守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及其他相關的交通法律、法規,必須為騎車的大學生所自覺遵守。(1)須依法騎行我國規定:包括自行車在內的非機動車,應當在非機動車道內行駛。在沒有非機動車道的道路上,則應當靠車行道的右側行駛。(2)避禁行之路雖說騎車時可以自行選擇的具體路線往往甚多,但仍須主動回避相關法規所明確規定的禁行之路。諸如高速公路、機動車道、人行道(步道)、盲道,以及軍事禁區、住宅小區、步行街、旅游區等等,皆應自覺予以回避。(3)行指定之路目前,不少城市都設有專門的自行車道。它自然是騎車時的*佳之選。不論在非機動車道、自行車道還是慢行道上騎行,均不得越線。(二)尊重他人與走路、開車一樣,尊重他人也是騎車者所應具備的基本教養。以下幾個時刻,騎車的大學生尤須以禮待人。(1)與人寒暄時倘若方便,騎車時路遇熟人,宜首先下車,并隨后致意,以示尊重。待對方離開自己的視線后,方可上車繼續騎行。(2)出入大門時出入有人值守的辦公大院、居民小區時,騎車者應提前下車推行,以示對值守者的尊重。(3)禮讓行人時騎車之際,必須時刻禮讓行人。騎車者屆時務必做到:遇紅燈不越線,遇黃燈不搶行,遇人行橫道宜等行人率先通過,遇老人、殘疾人、孩子、孕婦,則更要以禮相讓。(4)面對騎友時騎車時偶遇其他騎友,不論與對方相識與否,均不得吵吵鬧鬧、爭先恐后。遇到駕駛汽車、非機動車者,亦應予以禮讓。騎行中需要拐彎掉頭時,務必要提前向身后的騎友、車友以手勢示意。(三)安全至上騎車時,盡管往往屬于個人獨來獨往的“自由行”,并無上級、前輩、師友在旁監督,但依舊不可忘乎所以,置自身與他人的安全于不顧。以下各點,大學生均應予以特別關注。(1)不違法載人依照我國現行的交通法規,騎自行車時均不得載人。(2)不違規載物騎車時搭載超大、超重、超長、超寬的物品,也是違反相關交通法規的。(3)不自“秀”車技騎行之中,切莫反身、站立、單手或雙手撒開車把。如此大“秀”其車技,有可能會傷己或傷人。(4)不冒險騎車與其他騎車者勾肩搭背、動手動腳、相互追逐、飛車比賽,甚至曲折行駛,皆為騎行時安全之大忌。在非比賽場地上與其他騎車者擅自進行自行車比賽,亦為不妥。在雨雪天騎車,同樣絕不應該。(四)共享單車進行室外活動,尤其是在外地活動時,人們往往喜歡使用共享單車。騎共享單車時,大學生亦應在下列三方面“慎獨”、守禮:(1)掃碼付費使用共享單車,一定要按照其規定的程序掃碼、付費。(2)停放到位共享單車使用完畢,務必要將其停放于指定之處,并且成行成列地擺放整齊。附近未設停放地點的,則應在停放時以不妨礙其他車輛、行人通行為宜,切不可將使用完畢的共享單車隨處亂放,更不得將其直接扔倒在地。(3)愛惜車輛從某種意義上講,共享單車亦為公眾所共同使用之公物。對其加以愛惜,乃大學生所遵守的社會公德。(五)境外騎車大學生在境外騎自行車,務必要事先“入國問禁”。下述兩方面的特殊規定,騎車愛好者應一清二楚。(1)有關室外禁騎的規定有的國家規定:自行車屬于健身器械。它只能在室內健身時使用,絕對不得騎行于室外。(2)有關配套護具的規定另有一些國家規定:在指定的路段可以騎自行車,但騎車時必須配戴專用的頭盔、眼鏡、護掌、護肘、護膝,甚至還要穿特制的騎行服,否則屬于違規甚至違法。使用摩托車、電動車(電動自行車)、平衡車、滑板車以及滑板時,大學生均可參照上述騎自動車的禮儀規范執行。
大學生禮儀(第5版·微課版)(21世紀實用禮儀系列教材) 作者簡介
金正昆 浙江東陽人,1959年生,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禮儀學、傳播學、外交學、公共關系學的研究與教學,F為國家檢察官學院、中國民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西北大學、西南大學、南昌大學等多所院校兼職教授。其有關應用禮儀、交往藝術、有效溝通、公共外交與公眾形象構建的研究,目前處于國內前沿位置。自20世紀80年代末起,率先在國內高校中開設現代禮儀課程,并積極向全社會傳播、推廣、普及禮儀,倡導當代禮儀的中國化、時代化與大眾化,F已出版專著、教材20余部,發表論文、文章百余篇。代表作有《外交學》《交際禮儀》《行政禮儀》《商務禮儀》《接待禮儀》《外事禮儀》《公務員禮儀》《現代公關禮儀》《國際禮儀金說》等。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