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相殺相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49830
- 條形碼:9787521749830 ; 978-7-5217-498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相殺相愛 本書特色
我們為什么會相愛?愛為何又和恨難舍難分? 德國國民科普作家寫給每個人的科普書,令人大開眼界的動物行為學,如看《動物世界》般的沉浸式閱讀體驗。 “獸性”與“人性”并非界限分明,探索“人性”的“獸性”之源,重新認識人類自身。
相殺相愛 內容簡介
性與愛,不僅是人生的重要內容,也是大多數動物生活的永恒主題之一,提醒著我們在生物界的出身,也時時吸引著人們的好奇心。 本書首先從生物學角度梳理了動物的性關系演化過程:從無性生殖、單性生殖、雌雄同體到個體間兩性生殖。作者還從動物行為學角度,分析動物的兩性相處模式,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攻擊性是兩性關系的基礎要素之一,它與性本能、社會性結對本能共同作用,形成了“相愛相殺”的獨特關系。這三大因素的消長,決定了動物不同的兩性關系模式,是強力征服、臨時同居,抑或妻妾成群、一妻多夫,還是相濡以沫、白頭偕老。 書中敘述了動物兩性關系中有趣的例子:雄啄木鳥通過宣告自己“有房”吸引異性;雄蝎蛉如果在交配時不為異性提供食物,它自己就會成為食物;雄繡眼鳥常常帶著食物,以備在“吵架”的時候安撫妻子;雄劍尾脂鯉通過“釣魚竿”誘騙異性來交配;公野鴨會在“集體相親“活動中表演舞蹈獲取異性芳心;大角鹿因為過度追求吸引異性的華麗大角,而招致滅種……我們會看到動物們如何追求異性,如何化解夫妻矛盾,以及兩性地位的影響因素,還會發現動物中的離婚、同性戀、出軌、守貞等現象,這些例子往往可以與人類的兩性關系形成有趣的參照。作者指出,不同的兩性關系與不同的本能、習性與環境相適應,并無絕對的優劣之分;而人類的一夫一妻制盡管并不特別穩定,但目前仍是相對較優的選擇。對兩性關系演化過程的了解,可以為頻頻陷入危機的人類兩性關系帶來一些啟示。
相殺相愛 目錄
導論:親和性——攻擊性的真正對立面
**篇 關于雄性與雌性的自然實驗
**章?? 處女生殖:*原始的生殖形式
第二章?? 雌雄一體:雄性的創生
第二篇 吸引與排斥的種種信號
第三章?? 一見鐘情:結對本能的發現
第四章?? 被誤導的行為:仿擬所導致的不當反應
第三篇 非理性的力量
第五章?? 洗腦與情感的反常:條件反射
第六章?? 本能——行為背后的原動力:什么是本能
第四篇 相聚的問題
第七章?? 從殺戮到愛情:攻擊性的克服
第八章?? 我是雄的還是雌的:性別角色的混淆
第五篇 如何贏得一個雌性的愛
第九章?? 愛情的和諧法則:性伴侶如何協調他們的情感
第十章?? 求愛的規則:從決斗到求愛
第十一章?? 禮物決定友誼:求愛時的喂食行為
第十二章?? 集群式求愛與婚姻市場:群體求愛
第六篇 沒有能力結婚的動物們
第十三章?? 沒有領地就沒有交配權:動物們的領域行為
第十四章?? 美使得雄性喪失了結婚的資格:競技場炫示行為
第十五章?? 圍場中的求愛:火雞的性獨裁體制
第十六章?? 帕夏們的不幸生活:后宮或妻妾群
第四篇 相聚的問題
第七章?? 從殺戮到愛情:攻擊性的克服
第八章?? 我是雄的還是雌的?性別角色的混淆
第五篇 如何贏得一個雌性的愛
第九章?? 愛情的和諧法則:性伴侶如何協調他們的情感
第十章?? 求愛的規則:從決斗到求愛
第十一章?? 禮物決定友誼:求愛時的喂食行為
第十二章?? 集群式求愛與婚姻市場:群體求愛
第六篇 沒有能力結婚的動物們
第十三章?? 沒有領地就沒有交配權:動物們的領域行為
第十四章?? 美使得雄性喪失了結婚的資格:競技場炫示行為
第十五章?? 圍場中的求愛:火雞的性獨裁體制
第十六章?? 帕夏們的不幸生活:后宮或妻妾群
第七篇 婚姻的形式
第十七章?? 互不相識的婚姻伙伴:“同居婚姻 ”
第十八章?? 只有富于攻擊性的配偶才會待在一起:季節性結偶
第十九章?? 彼此忠誠只是一種幻想嗎:持久的一夫一妻制
第二十章?? 從動物到人:作為一種文化創造的一夫一妻制
第二十一章 兄弟姐妹可以結婚嗎: 動物們怎樣學會識別合適的性伙伴?
第二十二章?? 通奸與離異:一夫一妻制的好處
參考文獻
附錄 愛與和平的本能根基——《相殺相愛:兩性關系的演化》導讀
相殺相愛 節選
彼此忠誠是一種幻想嗎? 懷疑論者們會認為:沒有婚姻會永久持續的,但他們錯了。理想的婚姻的確是存在的。在這種婚姻中,伴侶們始終忠誠于對方,從不分開,不會爭吵,也決不會離婚。事實上,他們永遠不可分離地結合在了一起,并逐漸融合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 要看這樣的婚姻,就得去海洋深處的永恒黑暗之地。那里,雄性與雌性、母親與孩子、友與敵之間是根據它們各自所帶的熒光燈式樣、熒光色彩及燈光閃動的節奏而非根據外貌來互相辨認的。 這個由燈火照亮的世界就像螢火蟲的世界。屬于深海鮟鱇魚亞目的多種貪吃的食肉性魚就是這個世界的部分居民,這種魚會用自帶的燈來引誘獵物進入它們張開的嘴里。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種動物中的兩性會比這種動物中的兩性更親密的了。 這種雌魚的背鰭前方的“刺”很長。她能用它來作為一根釣魚竿。她會將這根長長的刺揮向前方,這樣,它就會下沉并懸掛在她的兩排非常尖銳的牙齒的前方。在那根“釣魚竿”的末端,有一個小而明亮的像螢火蟲的小球在那里擺動著,那就是魚餌了。 在黑暗的水體中,深海鮟鱇魚能看到像亮照魚、墨魚和小螃蟹之類會發光的動物。不過,對鮟鱇魚的眼睛來說,某些動物還是看不見的。這些動物是不會在黑暗中發光或在攻擊獵物時將燈滅掉的動物。但當這種不可見的魚靠近時,深海鮟鱇魚是能夠知道的,因為她的身體兩側的器官會記錄附近物體所發出的振動并精確地確定它們的位置。在獵物沖上前去咬那個誘餌的瞬間,深海鮟鱇魚就會縮回那個誘餌,并跳上前去對獵物發起攻擊。 黑鮟鱇魚能吞下自身兩倍長的獵物。深海鮟鱇魚就像某些長著一張大嘴而其后又沒什么東西的人。這種魚的胃很小,但它們的胃卻能像氣球一樣膨脹到正常大小的4倍。這樣,一條深海鮟鱇魚就能整個地吞下一條大燈籠魚。 所有深海鮟鱇魚的體色都是能吸收光線的黑色。許多深海魚與墨魚都有明亮的“探照燈”,如果鮟鱇魚沒有保護色的話,那么,它們就能照亮她的身體并由此看穿與那根“釣竿”有關的詭計。 深海鮟鱇魚的黑色膚色給它們自己制造了一個難題。它們僅有的一點光亮是用來做魚餌的,它們的身體的其余部分在黑暗的水體中都是不可見的。那么,在交配季節,雄雌鮟鱇魚又如何找到對方呢?我們已注意到:找配偶的困難使得蝴蝶魚選擇了一夫一妻終身制,盡管它們不必在一起照料幼仔。深海鮟鱇魚面臨著同樣的問題,而它們已通過一種在動物界真正獨一無二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顯然,氣味是可將一個雄性吸引到一個雌性身旁的。在遼闊的海洋深處,當一條雄鮟鱇魚確定一條雌鮟鱇魚的位置時,他會用牙咬入她的身體并由此緊緊地抓住她。因怕自己會失去她或怕她會吃掉自己,那條雄魚從來都不會松動他的緊咬著雌魚的牙齒。從那時起,那兩條魚就真地不可分離了。 漸漸地,雄鮟鱇魚嘴部周圍的區域變成了雌魚身體的組成部分,而那個“愛情之咬”也變成了一個永久的吻。起初,雄魚的雙眼是很大的,但一旦變成了雌魚的附屬物,他的眼睛就退化并*終失明了。雄魚的嘴與消化器官也會萎縮。他的循環系統與雌魚的循環系統合并在了一起。 從那時起,雄魚就通過雌魚的血液來獲得養料,就像未出生的孩子通過母親的胎盤來獲得滋養一樣。不過,與未出生的孩子不同的是,雄鮟鱇魚并不生活在子宮內,而是一直附著在雌鮟鱇魚身體的外面。 簡而言之,雄鮟鱇魚變成了一種依靠雌鮟鱇魚生活的寄生動物。他唯一使命就是生產精子以使雌魚的卵受精。那條帶著“嵌入的”雄性寄生者的雌魚幾乎成了一種雌雄同體的動物。這種世界上對愛情*投入的雄性動物是一種高度特化的專門用來履行其性職能的動物。就像雄綠叉螠一樣,與他的妻子相比,雄鮟鱇魚的身體小得微不足道。有一次,有人從北大西洋的深水處釣到一條115厘米長的雌格陵蘭鮟鱇魚,附著在她身上的三條雄魚中沒有一條是超過1.5厘米長的。那雌鮟鱇魚的體重幾乎是她的配偶的100萬倍。按人類的尺度來計算,這相當于一個女人隨身帶著一個只有一顆小胎痣那么大的丈夫。 過了一段時間,雄鮟鱇魚的性器官會長到10厘米長。這時,雄鮟鱇魚的身體的其余部分實際上就只不過是他的性器官的一個容器而已了。 為確定在不正常情況下愛情鳥(牡丹鸚鵡)的忠誠性如何,施塔姆(R. A.Stamm)曾做過一系列實驗。 他將一群鳥放進中間用玻璃隔成兩半的大鳥舍。那些愛情鳥配偶中的雄雌兩方被放在玻璃的兩邊。配偶們能通過玻璃互相看到,但許多別的鳥的在場又給了它們尋找別的性伙伴的許多機會。 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被玻璃墻隔開的配偶中的一對。連續幾個月,它們都蹲在那堵玻璃墻邊,互相呼喚并看著對方。在交配季節到來時,它們兩個都與新的伙伴交配了。但只要它們有一分鐘的空閑,它們就會回到那玻璃墻邊,凝視著對方。顯然,事實證明: 動物們的結對本能以及個體間對子關系,可以比性本能更強大。 當那堵玻璃隔墻被移走時,羅密歐與朱麗葉都立即就放棄各自的新配偶,并重新變得不可分離了。 并不是所有的愛情鳥配偶的表現都像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在一系列實驗中,每對配偶的行為都與別的配偶的行為略微有點不同。有些愛情鳥配偶很快就不再通過玻璃互相看著對方,而是轉而專心致志地與自己的新配偶相處。另一些配偶的表現則像是:新配偶才是“生命中的真愛”。因此,當玻璃隔墻被移走時,許多愛情鳥并不回到它們的前配偶身邊去。 三個因素決定著隔離墻移走后一對配偶是否會重聚:一、前配偶之間親和性對子關系的強度;二、新配偶之間親和性對子關系的強度;三、與前配偶分離時間的長短。 在這本書中,我已經講清楚:動物個體間的對子關系會比任何性關系都要持久得多。然而,正如愛情鳥的行為所表明的,對子關系并不總是能持續終身。如果兩個配偶分開相當長一段時間,那么,它們就會忘了對方。同理,如果一對人類配偶分開已久,那么,他們也會走向分手。例如,釋放后回家的戰俘們常常發現他們與自己的妻子已不再有任何共同語言了。 有時,當一對愛情鳥被隔墻隔開時,雄鳥會很愉快地再婚,而雌鳥則會對自己的新配偶感到不滿,并會將它的所有時間都用在通過玻璃如饑似渴地凝視前配偶上。而當隔墻被移走時,那悶悶不樂的雌鳥就會試圖回到它的前配偶身邊去,除非它被已移情別戀的對方所拒絕。 在雌鳥大大多于雄鳥或雄鳥大大多于雌鳥的情況下,愛情鳥之間的一夫一妻關系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施塔姆所做的實驗表明:當雌鳥的數量大大超出雄鳥的數量時,這種鳥就會改變結偶習俗。在正常情況下,是雄鳥向雌鳥求愛而雌鳥有接受或拒絕的自由。然而,在雌鳥大大多于雄鳥的情況下,那些沒配偶的雌鳥就會主動向雄鳥求愛,甚至向已經有配偶的雄鳥求愛。那個嫉妒的妻子會試圖將自己的競爭對手們趕走,但它常常不會成功,結果,它的丈夫就會有兩三個妻子。 在愛情鳥中,如果一只雄鳥有兩個配偶的話,那么,兩只雌鳥就會在不同的巢里各自養育自己的雛鳥。不過,過一段時間后,如果它們在巢外的地方碰上的話,那么,它們就會逐漸變得能容忍對方的存在。 雌鳥過剩時的愛情鳥的行為令人想起《圣經· 舊約》中所記載的利未人的婚姻。根據古希伯來法律,一個死后無嗣的男人的遺孀得嫁給她丈夫的兄弟并將再婚后所生的**個兒子當作那個已亡男人的兒子及繼承人。即使那個兄弟已經結了婚,他也得與那個寡婦結婚。在那個時代,很多男人會死于戰爭,很多婦女因此而沒了丈夫。這樣,那少數可供結偶的男人便不得不像雄鳥短缺時的雄愛情鳥那樣,“擴張自己的結偶范圍 ”。 然而,在雄愛情鳥數量大大多于雌愛情鳥的情況下,雌鳥們并不采取一妻多夫制。那些沒有配偶的雄鳥可與一只已婚的雌鳥做“朋友 ”,甚至可在它正在孵蛋時給它喂食,但雄鳥們所做的也僅此而已。不過,若一只雌鳥的配偶死了,那么,它的“男朋友 ”就可以成為它的新配偶。由此,在實驗室條件下,雄愛情鳥們實行的是與生活在野外的獅尾狒狒和阿拉伯狒狒同樣的“副職制 ”。 與許多鳥類一樣,愛情鳥也已經將給伴侶喂食的技術發展成了接吻藝術。愛情鳥是用舌尖來互相傳遞食物的,因而,實際接觸的只有鳥喙的頂端。當它們互相喂食時,那兩只鳥是以面對面的方式抬起頭的,因而,它們的動作很像人類的接吻。 愛情鳥配偶們常常互相“接吻”。例如,只要它們分開一段時間甚至只有一分鐘,它們就會在互相問候時接吻。另外,當它們受到某種危險之物(如正在向它們逼近的蛇)的威脅時,當它們并肩坐在一根樹枝上時,在它們交配之前以及每當爭吵過后講和時,它們都會接吻。 只有愛情鳥配偶間才互相接吻。未婚夫與“副職配偶”是只能給雌鳥喂食而不能跟它接吻的。當我們看到動物們如何恰如其分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以使之總是與自己及群體中其他成員的社會地位相稱時,我們不由得會深感驚異,并發出由衷的贊嘆!
相殺相愛 作者簡介
費陀斯·德浩謝爾(Vitus B. Dröscher),當代最負盛名的動物行為學家,全球Z受歡迎的動物題材科普作家,德國漢堡州人文科學院院士。大學期間,德浩謝爾專攻動物學和心理學,自1954年起開始從事動物學研究并發表專著。 在對六大洲多種動物的行為進行了幾十年廣泛深入考察的基礎上,他撰寫了30余部動物行為學著作,包括《動物們的神奇感官》《感官的魔力》《友善的野獸》《溫暖的巢穴》《從相殘到相愛》等。這些作品曾獲德奧多爾·沃爾夫獎和施文·西蒙獎等多項國際大獎。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3種文字,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版發行,總發行量超過千萬冊。他還為電視臺拍攝、制作了大量動物題材的節目,并擔任報紙雜志的專欄作家和特約撰稿人。 德浩謝爾是一個具有哲學家氣質的科學家,他的動物行為學研究側重于動物行為的歷史演變及其對理解與指導人類行為的借鑒作用。在德語世界中,他的名字與動物行為學主要創始人康拉德·洛倫茨一樣家喻戶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