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如何漫游地心/[英]杜格爾·杰拉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63344
- 條形碼:9787559663344 ; 978-7-5596-633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漫游地心/[英]杜格爾·杰拉姆 本書特色
別出心裁的地質學科普讀物!模擬旅行手冊結構,在不設限的思維領域中開展廣袤大膽的地心漫游之旅!英國地球科學家撰寫,共同探索火山、地震、間歇泉、板塊漂移等奇妙話題1、別出心裁的地質科普讀物,開啟一場思維層面的地心漫游之旅!以旅行手冊結構設計,為您規劃去往地心的眾多優質路程。沿途有哪些不可錯過的地質景觀?有哪些要格外留意的危險?掌握哪些地球知識能讓你的游覽更加盡興?來點兒“地質佐餐”增添旅途回味? 2、英國地質學家、地球科學家“身體力行”,親身探險多樣地貌,為讀者生動講述地質學的樂趣。成為兩個大陸板塊間的“銜接者”、一起與洞穴中的巨大石膏晶體合個影……作者在挪威奧斯陸大學地球演化與動力學中心擔任教授,常年在電視臺擔任專家主持人,樂于傳播地球科學的同時,也潛入過水中裂谷、探索過地下洞穴,親身游覽世界,與讀者分享地質學趣味。 3、共收錄76個主題,透過地表眾多的獨特風景感受地球上億年的奇妙變遷。模仿旅行手冊的撰寫方式,介紹人類已知的“地下”世界以及在地表可觀測到的地球內部運動。紛繁多彩的裂谷巖層、環繞在板塊邊緣的火山帶、極地冰層下流動千年的湖泊、海底不斷翻涌新生的地殼……從眾多奇特有趣的現象入手,了解賴以生存的星球表面下涌動的奧秘。 4、思維漫游的虛擬旅途,讓想象、假設更大膽,從而收獲更加廣泛、專業的知識。下入地心的過程中,會有怎樣的溫差壓差變化?想讓到達地心的直線旅途盡量漫長,起始點是選擇極地還是赤道?圍觀間歇泉奇景時,它到底自下而上運移出了哪些物質?從新地殼誕生處鉆入地心吧,那么地殼在哪里形成? 5、“如何漫游”系列圖書,四冊同步上市。分別為火星、宇宙大爆炸、地心、無窮主題,進入不設限的思維領域,挑戰廣袤大膽的知識漫游旅程。配套同主題童書《出發,去地心》近期上市。
如何漫游地心/[英]杜格爾·杰拉姆 內容簡介
是否想過來一場通往地心的旅行?你需要一本指導手冊,開啟花樣地心漫游! 怎樣挑選一個別致的地下入口?沿著哪條路線才能一次性游玩七大洲?哪片區域能“打卡”盡量多的火山?僅憑一己之力可以“掰開”兩塊大陸? 本書共收錄76個主題,以思維漫游的形式為讀者揭示地表之下的地質奧秘。是什么在推動陸地板塊持續漂流?礦物晶體紛繁的形態有何規律?人類怎樣探知到地核有兩個?在這場虛擬的漫游旅途中,讀者能一一找到孕育地球奇跡的答案。在擷取探索地質的樂趣同時,讀者也能獲得更綜合、科學的視角,看待人類賴以生存的星球及其未來變遷。
如何漫游地心/[英]杜格爾·杰拉姆 目錄
“小獵犬號”分離艙
從地殼到地核的整體情況
深有多深
地球的“熱力發動機”
大陸地殼,或是大洋地殼
地 幔
地 核
對流星球
巖石圈蓋
板塊構造
發現莫霍面
雙核記
地球各圈層的字母表
地磁反轉
漂移的大陸
切換磁條紋
板塊邊界的類型
【入門指南】
入門指南
經典火山路線
穿過大洋深處
*長的入口
從極到極
捕捉所有層
地表上海拔*低、溫度*高的地方
【必做之事】
囊括七大洲
在克拉通下尋找鉆石
尋找化石
接觸裂谷板塊
洋脊分布和大洋工廠
在洞穴中漫步
南極洲下的原始湖泊
自下而上的間歇泉
搭乘洋流
探索喜馬拉雅山脈內部
點燃“火圈”
【注意事項】
地震波
磁性地球
巖漿都去哪兒了
彗星的“巢穴”
泛大陸和岡瓦納古陸
【風險警告】
地震的中心
鉆進巖漿房
感覺熱,熱,熱
壓力之下
【巖石食譜】
地球食譜
巖石循環
從熔融巖漿中生長
沉積層“蛋糕”
彎扭的巖石
七種結晶形態
多堅硬才算硬
【時間機器的故事】
時間的層次
地質記錄
*古老的巖石
大冰期時代的痕跡
當地球還是雪球的時候
地球的大火成巖省
【地球生命線】
假如地球的歷史是24小時
三葉蟲生命力大比拼
珊瑚峽谷
恐龍時代
地球危機
西伯利亞的災難故事
恐龍都去哪兒了
發現地球上的幸存者
【在深處】
低速層
尋找熱流柱
在核幔邊界沖浪
非洲和南太平洋的超級海隆
世界就在你的肩上
【回歸之旅】
搭乘地幔柱
異性相吸:180°方向
選擇你*喜歡的地標
回到地面,然后再次回到過去
到自家后花園
你的獎杯——格特魯德獎
索 引
圖片版權
如何漫游地心/[英]杜格爾·杰拉姆 節選
【“小獵犬號”分離艙】 到達地球中心, 這是了不起的成就, 為了做到這一點,你將乘坐“小獵犬號”分離艙(Beagle-Pod)去旅行,它就像你的家一樣舒適自在。以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著名旅程乘坐船只名字命名的“小獵犬號”分離艙是一種配備了*新隧道技術的終極多功能裝備(見左圖),它擁有你所需要導航、探索和使用的所有東西,并且一路陪伴你展開史詩般的探險。 它配備了一套關鍵的儀表盤,復古風格帶給你《海底兩萬里》場景里的感覺。它用來確定你的位置,及提供周圍地區的寶貴信息。開始地心之旅時,你所途經的深度、壓力、溫度甚至巖石的年齡都會隨之顯示在儀表盤上。你可以從一系列預定路線中設定你的航程。你可能還想設定一些特殊坐標和地質年代來進行探索。請記住:在探索地心的過程中,你可以隨心所欲,為此,“小獵犬號”分離艙是你的重要工具。 【從地殼到地核的整體情況】 在這個任務中,你會經過地球內部的各個圈層。這將是一個漫長的旅程,沿途有很多值得一看的風景與一些值得探索和了解的好東西。你所要做的**步是熟悉地球內部圈層。忽略大氣和海洋,我們腳下的圈層開始于地殼。地殼可以是大陸地殼,也可以是大洋地殼,它是一個相對較薄的圈層,厚度為8 ~ 70 千米,僅占地球體積約1%。 在地殼下面,地球的大部分由地幔(約84%)組成,其平均厚度為2886 千米。盡管地核的厚度與地幔相似,從地心到核幔邊界的距離約為3440千米,但地核僅占地球體積的15%左右。 正如我們將要看到的,你可以選擇從陸地、海洋甚至地球大氣層的邊緣出發,開始你的旅程。選擇的起點不同,你將體驗到地殼不同的特性,而旅程的大部分時間,旅行者體驗到的都是地幔和地核的部分區域。 當然,你可以拓展一下在地殼部分的旅程,體驗一下各種不同的地殼形態。在本漫游指南中,你將獲得旅途可能需要的所有背景信息,以及必游景點、必做之事與旅行建議,這些信息將為你提供幫助,指導你一路前往地心,以及而后從那里安全返回。 【深有多深】 你可能會覺得,計算從地球表面到其中心的距離是非常簡單的。先計算出地球的直徑(也許可以通過繞地飛行得出),然后用它來計算半徑。得到答案就是這么快。你會覺得,用學校學過的簡單數學足以應付這個問題,對嗎?事實證明,得到答案要比這復雜一點兒。 首先,地球并不是一個完美的球體;它更應該被描述為一個“扁球體”,也就是一種略微扁平的球體,它中部(赤道)較鼓、兩端(兩極)較扁。這意味著赤道處半徑約為6378千米,而極地處半徑約為6357千米。 測量地球尺寸時,我們還必須考慮地形造成的數據浮動。從*深的海溝到*高的山脈,地形會有很大變化。在地球這顆星球上,這個浮動范圍約20.4千米,當中也考慮到了地球的橢球形狀。 正如接下來將要看到的,如何開始旅程,以及在何處開始,你可以有很多選擇,但是將要走多深的路途,真實答案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地球的“熱力發動機”】 地球,以及其表面的所有巖石都源于大約46 億年前的熔融物質,地球冷卻過程具有復雜的因素。如果地球從那時到現在只是經歷簡單的冷卻過程,那它早就會完全冷卻,里里外外都變成固態了。 威廉·湯姆森(William Thomson),后來被稱為開爾文勛爵(為紀念他,人們以他的名字命名了絕對溫標),計算了地球的冷卻時間。如果只考慮熱輻射,那么地球的冷卻時間應該是30,000 年左右。但是我們知道地球仍在冷卻中,冷卻已有約46 億年,可為什么它還沒有完全冷卻下來呢?答案在于構成地球的巖石成分。更具體地說,是一組具有特殊屬性的元素:放射性元素。它們的衰變在不斷地為地球內部提供重要的熱源。 鈾和釷等元素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衰變,這種衰變在每個階段都會產生熱量,因為它是放熱反應。這意味著地球擁有自己的“熱力發動機”,主要的鈾同位素鈾-238的半衰期約為45 億年,這是一個可以持續很長時間的過程。 【大陸地殼,或是大洋地殼】 我們稱為家園的地球,表面上有一層薄薄的“皮膚”,這就是我們腳下的地殼。它只占地球體積的不到1%,但是就是這層地殼,以及它上面的大氣和海洋等,才是我們所熟知的。這個薄薄的巖石層可分為兩部分,即大陸地殼(我們居住的地方)和大洋地殼(魚類朋友生活的海洋底部)。 大陸地殼的厚度范圍為25 ~ 70 千米,由富含硅和鋁的巖石,以及我們多年來通過采礦過程認識和獲得的所有好東西組成。大陸地殼形成了我們的山脈、山谷、懸崖和平原, 并在風化作用和板塊運動的影響下不斷變化。大洋地殼要薄得多(8 ~ 10 千米),但占據了地球表面的70%左右。它也是地球上所有新地殼形成的地方。因為是在水下形成,所以頂部會有像一堆攤開的墊子一樣的奇怪熔巖流,被稱為“枕狀玄武巖”。
如何漫游地心/[英]杜格爾·杰拉姆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杜格爾·杰拉姆(Dougal Jerram),英國地質學家、地球科學家,在挪威奧斯陸大學地球演化與動力學中心擔任教授。作為一名熱情的地球科學傳播者,他在英國廣播公司、美國國家地理、美國探索頻道等眾多電視節目中擔任專家主持人,在科學期刊上也發表過大量文章。 譯者簡介 那丹妮,中國地質大學博士,在國家及省級期刊上發表過多篇專業相關文章,現任職于《吉林地質》編輯部,從事英文翻譯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